AI時代下的作家

2024/03/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113.2.28曾任科技部代理部長的林一平在聯合報發表了一篇《AI時代的作家》討論AI對作家的影響,原因是有外文系教授問他:未來文學院學生的工作是否會被AI所取代?他的看法是翻譯工作可以確定會被取代。(註:到清邁旅遊時,手機壞了,不通泰語,可是到尚泰百貨的手機商場時,修理手機的小弟直接用翻譯軟體與我溝通;至於文章的翻譯部份,對不起,google的翻譯已接近信、達、雅了—而且還在進步當中—你再想想它的速度絕非翻譯者所能及,即令有些許欠妥適的小地方,也只需針對此部份加以修正精緻即可。換言之,我同意在翻譯方面AI能取代人。而從上述透過翻譯軟體來溝通來看,有沒有必要花費長久的時間,耗費大量的心力去學習外語,只為了能與老外溝通,老實說,我大大的存疑。)

AI會影響創作

林一平的重點應該在創作上面。他毫不懷疑AI會對創作產生影響,而此影響的大小則取決於作家本身。AI的應用有兩種:自動化(Automation)—例如上述的翻譯—或擴增化(Augmentation)—藉著AI擴增自己的文創能力—。前者會被取代,後者則擴增自己能力。

他也藉著美國著名編輯與作家的關係,說明擴增可分兩種,一種是作家的原創力強,透過AI的擴增,其成就將更為輝煌;另一種是作家的原創力不強,但編輯能力強,則可反過來將AI的生成文加以擴增,也能建立自己的風格,取得不俗的成就。只是原創力不強,編輯能力也不強,被AI取代只是遲早的問題而己。


夏予川的看法

類似的問題也見諸於香港作家夏予川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獨家專訪時所提出的個人看法伊利亞· 貢恰羅夫,2023.9.14)因為夏予川可能比其他人更清楚<作家會否被AI所取代>這個問題,原因是他已經在創作中應用AI作為輔助工具。前期階段,他透過AI來構建故事、塑造角色,設計封面,製作宣傳圖文,甚至尋找靈感。AI還可以準確且快速的編輯文本,糾正錯誤,提醒文本缺失,到了後期階段,它可以分析市場數數據、市場趨勢和讀者喜好,因而有助於圖書的推廣。換言之,創作、出版和宣傳的整個過程,他都已在借助AI了。

以他最近寫的《螳螂》這本書為例,此書他決定用一人一狗的雙第一人稱視角去撰寫,可是對狗的視角不太了解,因此請教ChatGPT,結果十秒內就得到一長串書單,並附有這些書的簡短介紹,還能進一步的根據作者需求,提供以動物做為文章的第一人稱時的應注意事項,對作者的創作提供了莫大的幫助…。(至於他借助繪圖軟體的部份,就不在細述了。)

 

小結

AI一定會對作家產生影響,但它本身沒有好壞,它只是個中立的工具,談不上威脅不威脅,也不必是競爭對手,端看你如何看待它並熟練的使用它。透過夏予川的經驗和做法,或許也能促使我們對它可能的作用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註:

  • 我喜歡自己為文,一方面消磨時間;一方面預防痴呆,因此題材不拘,自得其樂。使用過兩次ChatGPT,一次是老化社會,發現只要是資料足夠,它的文章就有足夠的深度和廣度,很驚人;可是如若資料不足,它的文章就按照一定的模式東拼西湊;另一次是請它推介清邁旅遊,結果發現有的行程是把曼谷和泰北列在其中,有的可參考,但有的不具可行性。
  • 針對AI,我讚同夏予川的做法,既然有此工具,就想方設法的利用它借助它來減輕負擔,加強成效。與其擔心會否被影響,不如加強自己對它的了解,借用它的力道發揮自己所長。

 

林一平(2024.2.28),AI時代的作家。聯合報,民意論壇A10.

伊利亞·貢恰羅夫(2023.9.14)。AI時代下的小說創作:作家是否會被沒有靈魂的機器人所取代?2024.3.1擷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339/7796639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