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督導】《概念化》分析範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常見案主說的瀟灑漂亮,然行為上卻是相反

例如我們常常說「我沒事、我可以」,卻在獨處時「恐慌、痛苦想死」

案主不知道原因,只知道「應該這麼做」,卻整個人反應極端,必須喝酒、抽離、吃藥才能睡

在晤談現場,案主情緒壓抑,你只能感受某種張力,實在也不懂其意

當我們說「你真的很痛苦…」時,是「共感」情緒對他所帶來的張力

但事實上我們並無法「同理」他為什麼往這個方向去

案主一定有個好理由,才會反應這麼大,只是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麼

「概念化」的重點之一便是收集資訊後,推論案主潛藏動機為何,形成一個有意義的解釋,能真正同理也才知道後續怎麼前進


附圖是我對某一案的心理動力分析

概念化的整理如下列步驟:

0.收集資料與案主困擾之處(認知、情緒、行為)

 

1.以認知面整理案主的信念、邏輯

有兩種情況

(1)個案一時盲點,疏忽其他面向與觀點。點醒後案主就有開竅感。

EX:我知道了,「不必讓全部的人都喜歡我」

(2)個案知道但做不到,背後有「非理性信念」,深淺不一,而這是「情緒=需求」所致

EX:我知道不用完美,可是我阻止不了自己。

 

2.解讀情緒訊號

行為只是表象症狀,是後果,是潛意識繞過「無法處理物」的防衛機制

行為會因為過往經驗而出現各種「個別性」,如各種癮、固著行為。行為能消解情緒,也有生理面的影響。

所以是什麼情緒呢?強度為何?

不合常理的強度,如地雷區,隱藏著「巨大無法面對的情緒」,多為「憤怒」、「悲傷」及「害怕/恐懼」

解讀情緒訊號需要助人者「理解人性+心理學理論」去詮釋,我用的是「心理動力分析」(如圖)

 

3.進一步拆解「如何構成」

恐懼:來自「情緒衝突的能量」或「無法接納自己」或「不認識自己/因果不明」

焦慮:情緒未解的張力,並導致分心

至於是哪些事物,是生活上的還是心靈上的,兩者會互為連結,可細細推敲

 

4.試算你的解方

更進一步理解案主生命的故事細節,傾聽不評價

情緒型問句:用情緒詞、詮釋,去碰觸情緒經驗,先同理接納情感,讓個案說更多

認知型問句:你覺得呢?你認為他人怎麼看你?你覺得你不能接受自己的是哪部分?

即使猜出原因也別急著說,因為案主要隱藏就是有原因,當名偵探柯南搞不好會讓他惱羞成怒。接下來是思考隱藏的原因,表達支持、正向鼓勵、給予力量,與支持,最後才是面對實際、解決問題的工作期。


#需要付費專業督導請私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
333會員
242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2025/04/23
此為心理師的經典課程,市面上少有的理論淺白筆記 宣傳範例:艾里斯的理情介紹,其他各家介紹皆遵循此結構。 特色:系統整理四大學派諮商理論讓你對各家諮商理論有概括性的通盤瞭解。
Thumbnail
2025/04/23
此為心理師的經典課程,市面上少有的理論淺白筆記 宣傳範例:艾里斯的理情介紹,其他各家介紹皆遵循此結構。 特色:系統整理四大學派諮商理論讓你對各家諮商理論有概括性的通盤瞭解。
Thumbnail
2025/01/02
我們對青少年的期待不用急於一時,現在沒有明顯成就沒關係,反而要在乎他「對生活的好奇與熱情」,他會不會積極的動起來,好奇、認識、實作動起來。人生不是一個點,是線與面,有體驗過的事情是各個點,成績表現也只是一個點,往後這個點會串成什麼線與面,現在看不出來但未來可期待。 像是「拼豆遊戲」
Thumbnail
2025/01/02
我們對青少年的期待不用急於一時,現在沒有明顯成就沒關係,反而要在乎他「對生活的好奇與熱情」,他會不會積極的動起來,好奇、認識、實作動起來。人生不是一個點,是線與面,有體驗過的事情是各個點,成績表現也只是一個點,往後這個點會串成什麼線與面,現在看不出來但未來可期待。 像是「拼豆遊戲」
Thumbnail
2024/07/08
你有多久沒寫手記了,我是說「書寫」那種 回想起以前手機不普及的年代,我有兩段瘋狂寫手記的回憶 一是當兵下部隊後,自己一個人在學長學弟制權力顯明環境下,每天除了工作還要扮演進退得宜的角色,常常累到直接睡著,然到中期較有餘欲,就寢前便能卸下面具,屬於自己的感受不斷襲來(通常是不滿)
Thumbnail
2024/07/08
你有多久沒寫手記了,我是說「書寫」那種 回想起以前手機不普及的年代,我有兩段瘋狂寫手記的回憶 一是當兵下部隊後,自己一個人在學長學弟制權力顯明環境下,每天除了工作還要扮演進退得宜的角色,常常累到直接睡著,然到中期較有餘欲,就寢前便能卸下面具,屬於自己的感受不斷襲來(通常是不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透過各種案例探究為什麼他人言行會造成自身痛苦,解析其心理狀態,進而維繫健全的人際互動。 生活中最難熬的往往都是人際關係,正確洞察他人內心,就能提升所有人的生存能力。
Thumbnail
透過各種案例探究為什麼他人言行會造成自身痛苦,解析其心理狀態,進而維繫健全的人際互動。 生活中最難熬的往往都是人際關係,正確洞察他人內心,就能提升所有人的生存能力。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三方難處。 「......所以他有他的難處,我就要理解他然後退讓嗎?」 並不是理解後必須犧牲自己,而是理解後釋放自己。 理解了對方其實也脆弱,那麼如果他在我們身上留下了什麼傷害,是因為他表達自身情緒的方式不夠完善,而不是我們不好。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三方難處。 「......所以他有他的難處,我就要理解他然後退讓嗎?」 並不是理解後必須犧牲自己,而是理解後釋放自己。 理解了對方其實也脆弱,那麼如果他在我們身上留下了什麼傷害,是因為他表達自身情緒的方式不夠完善,而不是我們不好。
Thumbnail
回顧過去接觸過的學生,許多人在情緒壓力下表現出適應上的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校園心理師分享經驗和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內在動機,並提供實際的建議。
Thumbnail
回顧過去接觸過的學生,許多人在情緒壓力下表現出適應上的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校園心理師分享經驗和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內在動機,並提供實際的建議。
Thumbnail
當我們說「你真的很痛苦…」時,是「共感」情緒對他所帶來的張力 但事實上我們並無法「同理」他為什麼往這個方向去 案主一定有個好理由,才會反應這麼大,只是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麼 「概念化」的重點之一便是收集資訊後,推論案主潛藏動機為何,形成一個有意義的解釋,能真正同理也才知道後續怎麼前進
Thumbnail
當我們說「你真的很痛苦…」時,是「共感」情緒對他所帶來的張力 但事實上我們並無法「同理」他為什麼往這個方向去 案主一定有個好理由,才會反應這麼大,只是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麼 「概念化」的重點之一便是收集資訊後,推論案主潛藏動機為何,形成一個有意義的解釋,能真正同理也才知道後續怎麼前進
Thumbnail
我們很常會陷入一個誤區: 「如果我理解了傷害我的人,我就會同情他,就會強迫自己原諒他,所以我不願意理解他。」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盡然。
Thumbnail
我們很常會陷入一個誤區: 「如果我理解了傷害我的人,我就會同情他,就會強迫自己原諒他,所以我不願意理解他。」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盡然。
Thumbnail
#罪惡感:告訴你你傷害了他人什麼 #羞愧感:告訴你該做到的沒有做、沒盡責任,害到別人 #挫敗感:告訴你又沒做好,一直出錯,很笨
Thumbnail
#罪惡感:告訴你你傷害了他人什麼 #羞愧感:告訴你該做到的沒有做、沒盡責任,害到別人 #挫敗感:告訴你又沒做好,一直出錯,很笨
Thumbnail
以前我以為讀心理學是為了幫助那些心理有問題的人,後來才知道,心理學能讓你「懂人」。
Thumbnail
以前我以為讀心理學是為了幫助那些心理有問題的人,後來才知道,心理學能讓你「懂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