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野火蔓延時》談創作源自觀察力與同情心

2024/03/1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3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RoterHimmel #拍給創作者的電影

#2023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RoterHimmel #拍給創作者的電影



  故事描述一對好友Leon(Thomas Schubert 飾)與Felix(Langston Uibel 飾),前往Felix位於波羅的海的度假小屋。然而,兩人並非為了度假而到度假小屋。Leon是位出版過著作的作家,忙著構思他的第二件作品,正好需要一處寧靜、可專心寫作的環境;Felix則為了尋找申請藝術學校作品集的靈感與製作而來。萬萬沒想到的是,Felix媽媽同事的姪女Nadja(Paula Beer 飾)已在度假小屋裡,白天在市區街上販賣冰淇淋,晚上住假小屋。另不遠處正值森林大火,因為風向的關係,暫時未對小鎮造成威脅。然而,不久後,火勢約來越大,即將釀成一發不可收拾的悲劇......。


  《野火蔓延時》的「野火」,一方面指遠方的森林大火;另一方面指Leon趕稿的怒火。當Felix和Nadja邀請海邊的救生員Devid(Enno Trebs 飾)一塊兒到度假小屋用餐時,剛接到編輯即將來訪電話的Leon顯得格格不入、心神不寧,甚至酸言酸語的對Devid的工作指指點點。最後,Felix看不下去要Leon適可而止,三人欲到海邊游泳,Nadja臨走前轉身問Leon,要不要一起去,Leon只冷冷的回了句:「我有工作沒辦法。」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越是想要趕快完成某件事情,反而越適得其反、欲速則不達。Leon在「度假」小屋工作,眼看編輯到來的「死線」將至,滿腦子塞滿工作,不想認識新朋友、甚至無法抓住姻緣。相反的,Felix則享受當下,並在游泳的過程中想到了作品集的靈感。


  「文學來自生活,所以各色事件、主題、思索皆可入文,然而,在生活與文學之間卻並非等號,也不能是等號,其中的間距,在下筆的織造時刻幾乎分秒都在衡量,也許亦是這樣的衡量與忖度,文學才之所以為文學。」—楊莉敏


  創作與生活是不可分的,創作是生活的濃縮、提煉、昇華。與創作相關的職業,如:作家、藝術家、設計師、YouTuber、研究生。其生活並非24小時都在創作,更多時候是在日常中發現問題,在不疑處有疑,或發現問題後不得其解,先將問題放在心上。暫時離開「困境」,做其他事情(如:研究生培養第二專長),甚至將腦袋放空(運動、散步)。答案可能就會自然浮現,或以不同視角看待問題。


  創作者所創作的作品,為的是反映隱藏的問題、及改善人類生活。因此必須較一般人擁有更敏銳的觀察力與同情心,而非片中Leon的目中無人、以自我為中心。生活就是個大教室,透過持續磨練的觀察力與同情心,才可能化腐朽為神奇、見樹又見林的看見問題,掌握人性的本質,將不起眼的事物包裝成引人入勝的作品。因此,創作者本身即是一位生活大師、生活藝術家;生活的食衣住行都展現其品味與堅持,並提供其創作的內容與養分,在享受生活之餘活出與眾不同的人生。


  創作非以「量」取勝,而是以「質」取勝。以前在念建築系時,為了減少上設計課的焦慮,因此不斷找事做、不斷做模型、畫圖,以平復內心的焦慮。然而,即便最後評圖時擺滿模型、貼滿圖,看似做了很多,卻未多留些時間思考,將創作的概念及其呈現濃縮再濃縮、精煉再精煉。往往是眼看交圖、交模型的時間來不及了,自己雖不滿意,但還是硬著頭皮做下去,淪為為了做而做的設計。如片中Leon之所以感到焦慮在於,明知自己寫不好,卻以為只要全心全意創作就能對得起「垃圾」。


  創作的投入,非時間可衡量的。創作並非流水線生產,並非如工廠機器般開著就有產出,且持續產出同質量的產品。片中Leon在海邊睡著時抱怨Felix為何沒叫醒他,害他又浪費了可工作的時間,甚至錯失了與馬堡大學文學博士候選人交流的機會。想起國中老師上課時說,唸書唸到睡著沒關係,至少有睡到。與其埋怨時間不夠,不如有精神、有效率的事半功倍。


  最後,火,代表浴火重生。森林大火,透過自然的「自燃」現象(非人為),大火消除死亡樹木和枯萎植被,並增加土壤的肥沃度,及釋放需藉由火焰才會逬裂的毬果,以維持森林生態系統平衡。同樣的,創作的種子若不經一番寒徹骨,亦是不會綻放的。只是火要用對地方,哪些是該燒的、哪些是不該燒的要先分清楚。燒得好能成為創作的助力、養分;燒不好則成為遷怒他人的災難。


ps:片中的度假小屋位於阿倫舒普(Ahrenshoop)附近,阿倫舒普被稱為「藝術家溫泉」(Artist Spa),該度假村於1889 年由藝術家畫家Paul Müller-Kaempff和Oskar Frenzel「發現」,以此建立藝術家殖民地。雕刻青銅雕像《不萊梅城市樂手》(Die Bremer Stadtmusikanten)的格哈德·馬克斯(Gerhard Marcks)亦曾居於此。

勇奪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野火蔓延時》

Afire / Roter Himmel Ost / Soundtrack

片中引用海涅(Heinrich Heine)的《阿斯拉少年》(Der Asra): 每天在日暮時分,美麗的蘇丹的女兒徘迴在噴水池邊,那裡濺著雪白的水花。年輕的奴隸站在水花四濺的噴水池旁發呆,他的面色一天比一天蒼白。一晚公主走向他,忽然問:「我想知道你的姓名、故鄉和家族!」奴隸說:「在下穆罕默德,葉門是我的故鄉,我的部落是因愛而滅亡的阿斯拉。 Das Gedicht „Der Asra“ stammt aus der Feder von Heinrich Heine. Täglich ging die Wunderschöne Sultanstochter auf und nieder Um die Abendzeit am Springbrunn, wo die weißen Wasser Plätschern. Täglich stand der junge Sklave Um die Abendzeit am Springbrunn, wo die weißen Wasser plätschern; täglich ward er bleich und bleicher. Eines Abends trat die Fürstin Auf ihn zu mit raschen Worten: "Deinen Namen will ich wissen, deine Heimat, deine Sippschaft!" und der Sklave sprach: "Ich heiße Mohamed, ich bin aus Yemen, und mein Stamm sind jene Asra, Welche sterben, wenn sie lieben."

片中引用海涅(Heinrich Heine)的《阿斯拉少年》(Der Asra): 每天在日暮時分,美麗的蘇丹的女兒徘迴在噴水池邊,那裡濺著雪白的水花。年輕的奴隸站在水花四濺的噴水池旁發呆,他的面色一天比一天蒼白。一晚公主走向他,忽然問:「我想知道你的姓名、故鄉和家族!」奴隸說:「在下穆罕默德,葉門是我的故鄉,我的部落是因愛而滅亡的阿斯拉。 Das Gedicht „Der Asra“ stammt aus der Feder von Heinrich Heine. Täglich ging die Wunderschöne Sultanstochter auf und nieder Um die Abendzeit am Springbrunn, wo die weißen Wasser Plätschern. Täglich stand der junge Sklave Um die Abendzeit am Springbrunn, wo die weißen Wasser plätschern; täglich ward er bleich und bleicher. Eines Abends trat die Fürstin Auf ihn zu mit raschen Worten: "Deinen Namen will ich wissen, deine Heimat, deine Sippschaft!" und der Sklave sprach: "Ich heiße Mohamed, ich bin aus Yemen, und mein Stamm sind jene Asra, Welche sterben, wenn sie lieben."


2024/2/7


3會員
522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