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青蛙:思考吸引力法則的另一種角度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前圖紙2023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煮青蛙:思考吸引力法則的另一種角度〉2023-04-16


  「訂定一個明確目標,相信它會成真,並立即以這種方式形塑生活」。這樣的實踐指南聽起來挺不錯的,即便我們不見得想要或有辦法照做,至少不會感覺它荒謬可笑。但如果在一種更容易流行起來的表示方式下,它被激情地描繪為「向宇宙下訂單」、「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情,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就顯得有點令人尷尬。


  這些精采又玄妙的名言在一段時間內席捲全球,至今也在一些人的實踐生活中以及另一些人的諷刺笑話中活躍著。在2010年前後,「吸引力法則」和以IG為代表的「展現正向生活」似乎以某種互相成就的方式爆發性地出現在每個人的視野中。


  從我們的角度來說,「成功人士都在用」、「只要掌握了吸引力法則,每個人都能心想事成」這類農場文或雞湯文應該要被懷疑(如果「抵制」過於嚴重的話),但一個有著相同基礎,甚至同樣聳動的論斷「當你真正百分之百相信一件事情,那件事就應該要發生」卻不是一個不能被接受的主張。



  John Hick在《宗教哲學》中指出詹姆士(William James)鼓勵我們冒險去相信任何我們想要相信的。Hick這麼說的目的是批評,但「相信任何我們想要相信的」意味著什麼呢?


  詹姆斯曾談及一個看上去就荒謬的例子,譬如讓某個人任意地去相信「口袋裡兩張一元紙鈔的總和是一百元」,對多數人來說,這當然是我們「想要相信的」,但它顯然不是真正對我們而言具有吸引力的「活的假設」。


  就像他指出他的美國學生們可能成為一個新教徒或不可知論者,卻幾乎不可能相信伊斯蘭教。以吸引力法則的話來說,那樣的「訂單」根本就下不了。



  相反的,有些假設對我們有足夠的吸引力,我們不僅僅是「想要去相信」,我們甚至「必須要去相信」。在那些真正具體「下訂單」的情況中,商人必須要相信這個訂單--即便不是立即地,也要作為環節地--能夠為自己的商業活動帶來利潤,否則他根本不會去做。為了獲得勝利上場比賽並保持刻苦訓練的運動員,也必須要相信自己可能取勝,否則便難以讓自己的職業活動在思想上取得一致性。


  就像每一位帶來突破貢獻的藝術家、科學家或實業家,他們都「冒險去相信了他們想要相信的」,而這種對於其立定之具體目標的相信,為他們對職業生活的形構取到了巨大的作用。在這些努力一點一滴地達到成果的同時,他們對於那個越來越接近的具體目標也越來越相信,當他們有最完整的理由與證據對之深信不疑時,他們與他們的成功已近在咫尺。


  也就是說,這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一個自我強化的過程。我們首先要給出一個「夠高」的相信,這個相信是基於你對你自己的認識、你對於該目標的清晰掌握、以及你從過往帶來的積累。我們從這裡踏出重要且紮實的「最初的一步」,之後,循著我們的目標這一正確的軌道,我們一步步讓這種相信有著愈來愈充分的理據。



  在這個時代,這樣的實踐準則比過往更加有用,因為網際網路、信用系統和一定程度的民主化讓各式各樣的資源隨處可及,一旦我們確立並「發動」了這樣的相信,我們便會聚焦在這個領域中,渾身充滿了主動性。


  也就是說,我們的相信會讓我們找到渠道、辨識出(或者說創造出)那些機會。那裡頭沒有什麼神秘的宇宙能量,也不存在一種具體的「運氣」。而是我們的相信在一定的時空範圍內重構了我們的知覺,就像那些在生活中到處看到「1111」或其他幸運數字的人一樣。抵達目標的方法就這樣地隨著目標的建立、相信、與實際行動自然而然地孕育,就像宇宙想要將之贈與給你--即便它從頭到尾保持沉默。



  除了它恰好吻合這一的確有效的實踐思路之外,「吸引力法則」之所以充滿吸引力還能被關聯到其他「心理小詭計」。一方面它是不可否證的:當你失敗,只要說你是不夠意願與不夠相信就好了。另一方面,我們會對號入座那些「有效的時刻」,就像「直覺」通常很準一樣,因為直覺命中的神奇體驗比那些猜錯的時候更令我們印象深刻。


  所以「吸引力法則」有用,只是需要完整的實踐來搭配嗎?如果我們服用一款止咳藥時「一定要配溫開水」,我不禁會懷疑,想要緩和咳嗽,是不是其實有溫開水就有用。




延伸閱讀:

〈”Three good things”--一個簡單的正向心理學練習〉

〈一種從實踐出發的長期主義〉

〈永恆回歸〉

〈我沒有冥想的習慣〉

avatar-img
86會員
764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我們應該要像Irving那樣公開地宣揚地平說,並吞下背後大量難以協調的陰謀論與特例。但反過來說,與一個沒有機會接觸現代科學、基於其生命經驗素樸地相信「平坦大地」的人相比,我們去說我們所處的大地其實是一個球體時,難道不和那些宣稱NASA造假的人在我們眼中的樣子一樣可疑嗎?
  實際的情況遠比遊戲中的那種「有點玄」的表現還要神秘。當我們進一步思考獵人看見了什麼時,我們會發現他的那些有技能的認知結構不僅僅是讓某些「因為太細微所以我們沒注意到」的事物浮現出來,而是,他所見到的事情對另一些人來說根本不存在。
  「失敗為成功之母」具有誤導性。   許多人曾有這樣的經驗,在經歷了某次失敗或重大的失去之後,我們體會到了一些事情,我們因此相信我們的這些體會是建立在這樣的失敗上。譬如人們會說「失去後才懂得珍惜」,或者長輩們會說腳踏車就是多摔幾次就學會了、學游泳則要在泳池裡多嗆幾次水。
  早晨,鬧鐘響起。你在第二次防貪睡鈴聲的時候爬了起來。喝水、稍微拉拉筋,準備上班。之後的幾個小時裡,大部分的時間做著另一些人交代你的事情。下班,拖著疲累的身軀,到常去的店買了和平常一樣的晚餐,一邊看劇一邊吃飯。洗過澡,看了看時鐘,倒一杯水放在床邊,閉上眼,等待第二天的鬧鐘。   你是自由的嗎?
  然而,如果冰箱中沒有布丁,或者爸爸沒想到冰箱裡的布丁,他還是會在那一刻說出具有相同目標的話,譬如「不乖乖吃飯就不會長高」、「不乖乖吃飯的話會拿不到聖誕禮物」或「不乖乖吃飯的話爸爸會生氣喔」。而當他說出那些話時,女兒的反應也許會不同,或者她會在心中有較多的不樂意。
  近期,一個特別「熱門」的擔憂是「我會不會被AI取代」。這種早在繪師圈中瀰漫著的擔憂在ChatGPT出現之後,迅速地擴散到了各行各業。一種戲謔但又具一定程度真實性的回應是「和AI如何發展無關,你本來就會被取代」。與之平行,我們也在看到那些所謂「企業導師」教導人們應該要讓自己擁有「不可取代性」。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我們應該要像Irving那樣公開地宣揚地平說,並吞下背後大量難以協調的陰謀論與特例。但反過來說,與一個沒有機會接觸現代科學、基於其生命經驗素樸地相信「平坦大地」的人相比,我們去說我們所處的大地其實是一個球體時,難道不和那些宣稱NASA造假的人在我們眼中的樣子一樣可疑嗎?
  實際的情況遠比遊戲中的那種「有點玄」的表現還要神秘。當我們進一步思考獵人看見了什麼時,我們會發現他的那些有技能的認知結構不僅僅是讓某些「因為太細微所以我們沒注意到」的事物浮現出來,而是,他所見到的事情對另一些人來說根本不存在。
  「失敗為成功之母」具有誤導性。   許多人曾有這樣的經驗,在經歷了某次失敗或重大的失去之後,我們體會到了一些事情,我們因此相信我們的這些體會是建立在這樣的失敗上。譬如人們會說「失去後才懂得珍惜」,或者長輩們會說腳踏車就是多摔幾次就學會了、學游泳則要在泳池裡多嗆幾次水。
  早晨,鬧鐘響起。你在第二次防貪睡鈴聲的時候爬了起來。喝水、稍微拉拉筋,準備上班。之後的幾個小時裡,大部分的時間做著另一些人交代你的事情。下班,拖著疲累的身軀,到常去的店買了和平常一樣的晚餐,一邊看劇一邊吃飯。洗過澡,看了看時鐘,倒一杯水放在床邊,閉上眼,等待第二天的鬧鐘。   你是自由的嗎?
  然而,如果冰箱中沒有布丁,或者爸爸沒想到冰箱裡的布丁,他還是會在那一刻說出具有相同目標的話,譬如「不乖乖吃飯就不會長高」、「不乖乖吃飯的話會拿不到聖誕禮物」或「不乖乖吃飯的話爸爸會生氣喔」。而當他說出那些話時,女兒的反應也許會不同,或者她會在心中有較多的不樂意。
  近期,一個特別「熱門」的擔憂是「我會不會被AI取代」。這種早在繪師圈中瀰漫著的擔憂在ChatGPT出現之後,迅速地擴散到了各行各業。一種戲謔但又具一定程度真實性的回應是「和AI如何發展無關,你本來就會被取代」。與之平行,我們也在看到那些所謂「企業導師」教導人們應該要讓自己擁有「不可取代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確保自己的目標是活人目標後,只能說明方向正確,想朝目標邁進;還需要去區分這是「結果目標」還是「行為目標」
Thumbnail
生活中的指南針 目標是我們生活中的指南針,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無論是個人生活、職業發展還是學術研究,設定明確的目標並為之努力,是實現成功的關鍵。然而,設定目標並不僅僅是寫下願望清單,而是需要深入思考、合理規劃並付諸行動的過程。本文將探討如何設定有效的目標,以及如何持之以恆地為之努力。 提供方
1.可視化練習:想像一個具體的話面 2.情緒:預演顯化劇本,感受喜悅的感覺 3.肯定句,當成日記在寫 4.相信自己,採取行動 阻礙吸引力法則的三件事 1.不要抱怨別人 2.不要專注在解決問題,去思考你可以付出什麼,如何去幫助別人 3.停止關注結果,而是去關注你可以付出什麼給予什麼,幫助
Thumbnail
你相信心想事成嗎? 實測後我真開始相信了 很多人說這是 吸引力法則 當你堅定的相信一件事會成真,就會將思緒集中在一件事上,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吸引過來,當你努力朝目標前進時,好的氣場會讓周圍的環境、貴人被你牽引,進而幫助你完成目標。 當然我也曾經立
Thumbnail
作者突然悟了,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後看」,開始蒐集自己體驗過的「最佳時刻」
Thumbnail
你肯定聽過「吸引力法則」,但為什麼有些人成功實現,有些人好像不管用呢?
Thumbnail
重新探討吸引力法則及其應用。吸引力法則是一種新的思維運動,它透過改變限制性想法和現實生活中的框架,去吸引各種人、各種事情,實現自己的夢想。無論是想提高文章流量、改變生活狀況,還是實現夢想,吸引力法則都可以幫助你。想學習吸引力法則的人可以通過網路搜尋瞭解相關資訊,並不斷地練習和堅持。
Thumbnail
Manifesting:the practical,simple guide to creating the life you want. 長時間記錄讀書的過程裡,我觀察到自己的變化,其中有幾項現在想想我都覺得很神奇,也就是: 1. 一直以來我對「吸引力法則」毫無熱情,理解的太少讓我先對未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確保自己的目標是活人目標後,只能說明方向正確,想朝目標邁進;還需要去區分這是「結果目標」還是「行為目標」
Thumbnail
生活中的指南針 目標是我們生活中的指南針,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無論是個人生活、職業發展還是學術研究,設定明確的目標並為之努力,是實現成功的關鍵。然而,設定目標並不僅僅是寫下願望清單,而是需要深入思考、合理規劃並付諸行動的過程。本文將探討如何設定有效的目標,以及如何持之以恆地為之努力。 提供方
1.可視化練習:想像一個具體的話面 2.情緒:預演顯化劇本,感受喜悅的感覺 3.肯定句,當成日記在寫 4.相信自己,採取行動 阻礙吸引力法則的三件事 1.不要抱怨別人 2.不要專注在解決問題,去思考你可以付出什麼,如何去幫助別人 3.停止關注結果,而是去關注你可以付出什麼給予什麼,幫助
Thumbnail
你相信心想事成嗎? 實測後我真開始相信了 很多人說這是 吸引力法則 當你堅定的相信一件事會成真,就會將思緒集中在一件事上,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吸引過來,當你努力朝目標前進時,好的氣場會讓周圍的環境、貴人被你牽引,進而幫助你完成目標。 當然我也曾經立
Thumbnail
作者突然悟了,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後看」,開始蒐集自己體驗過的「最佳時刻」
Thumbnail
你肯定聽過「吸引力法則」,但為什麼有些人成功實現,有些人好像不管用呢?
Thumbnail
重新探討吸引力法則及其應用。吸引力法則是一種新的思維運動,它透過改變限制性想法和現實生活中的框架,去吸引各種人、各種事情,實現自己的夢想。無論是想提高文章流量、改變生活狀況,還是實現夢想,吸引力法則都可以幫助你。想學習吸引力法則的人可以通過網路搜尋瞭解相關資訊,並不斷地練習和堅持。
Thumbnail
Manifesting:the practical,simple guide to creating the life you want. 長時間記錄讀書的過程裡,我觀察到自己的變化,其中有幾項現在想想我都覺得很神奇,也就是: 1. 一直以來我對「吸引力法則」毫無熱情,理解的太少讓我先對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