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台灣之後要做什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週是我待在倫敦的最後一週,四個月咻一下地就過去了。

這四個月裡有什麼變化呢?我想試著聊聊。

一篇生活反思

其中一個變化,是我看待工作的眼光稍微有些不同了。在講有哪裡不同之前,或許該先提一下我目前對工作的想法。


接下來我的大致規劃是這樣。


選項一

找一份相對輕鬆、步調沒那麼快、相對擅長的工作。或許收入不一定能有所成長,但可以讓我有比較多餘力繼續經營副業、尋找機會。最理想的狀況,是一份可以用 60-70% 的精力就能做得還不錯的主業,而且主業的工作內容能刺激副業的靈感,主業與副業相輔相成。總之,一份能讓我擁有 30-40% 餘裕的工作。


選項二

找到一份我「真心想把它做好」的工作。不是因為怕被罵的壓力才想做好,不是因為想要盡快上岸才接受,而是因為出自於某個發自內心的理由,自然而然想做好的工作。這個理由可以是好奇心、某個我認同的願景、或是一個很棒的團隊。由於真心地想做好,所以自然也會需要花比較多精力,也許是 80-90%。如此一來,雖然餘裕可能會降低至 10-20%,雖然也會有點恐懼,不確定自己能不能負荷得住,但總之想體驗一次「與一群很棒的人,為彼此認同的願景共同前進」的感覺。

在這前提下,我會做的可能不只是自己擅長的事,而是可能會做其他沒那麼擅長、但需要去做的事。以打造一個產品為例,這意味著我不一定只是負責處理資料的部分,可能還會幫忙畫 UI、當 PM 等等,都是自己之前完全不會想嘗試的事。過程大概會是相當不舒服的,不過,或許從中多少能獲得一些成就感吧。


村上春樹在前往美國市場的時候,曾經經歷親自尋找翻譯和出版社的階段。雖然我無法體會其中的辛苦,但他提到「試著開拓自己的邊界」倒是讓我很有共鳴。他這段經歷使我意識到,過去的自己,多少抱著「不願意拓展自己邊界」的執著。雖然我與村上春樹的時空背景不同,不過自己也想試著效仿他的精神。


符合上面描述的工作究竟存不存在,坦白說自己也很懷疑。但不管怎麼說,有想像總比沒想像好。


有什麼變化?

那麼話說回來,自己看待工作的眼光起了什麼變化呢?大概是主動與被動的差異。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我不覺得自己有特別追求某種樣子的人生。我沒有追求學歷,沒有追求要進大公司(可能也是認為自己辦不到)。我以為自己沒有特別追求什麼。


但這不是事實。更準確地說,我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追求什麼」。一如進擊的巨人的那句名言:「所有人都是某種事物的奴隸。」真是神句。無論你是否認同,我相信我們所有人都是我們所追求的東西的奴隸。這樣說或許有點武斷,不過我想我們所有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注定會追求某個東西,無論那是什麼。唯一的差別在於,我們究竟是否有意識到自己在追求的是什麼。


「你在工作上追求的是什麼?」過去我大概完全回答不出這個問題,但現在的話,或許稍微可以試著答出一兩句了。從現在這裡,退後一步往回看,之前的自己在追求的大概是「輕鬆、不會被罵、可以不勞而獲的人生」吧。不想付出任何努力就想獲得想要的東西,還沒有任何行動就先告訴自己不可能做到。

而現在,無論是選項一還是選項二,都只是我對未來的想像的一部份,只是理想生活的可能樣貌。以前會覺得理想生活=找到理想的工作,現在比較像是工作只是達到理想生活的其中一塊拼圖。它們的先後順序不一樣了。


簡單地說,以前的我是相當被動地在接受所有人生帶給我的東西,無論是意外、挫折還是機會。就像個無意識的遊魂一樣。而現在,雖然不敢說程度高低,「想主動掌握點什麼」的意識可能默默地被喚醒。用村上的話來說,就是「把時間拉到自己的陣營」,稍微比以前更有意識地使用自己的時間,而不是被它牽著鼻子走。


至於為什麼明明我相當不想回去上班,但是卻又在這裡寫了回去上班的選項,就留待之後繼續分享吧。


 

 

-

 

 

一則句子分享

This book is about such an idea—an idea that says your business is nothing more than a distinct reflection of who you are.
這本書旨在傳達一個概念——「你的事業會映照出你這個人的樣貌」。

《The e-myth》(創業這條路)



 

 

-

 

 

一個覺察提問 

在工作上,你追求的是什麼?是穩定,還是挑戰,還是輕鬆?

 

 

-

 

 

一則有趣小事

發現在西班牙語裡,乾杯的唸法是「親親!」

 

 

-

 

 

本週的 1%

發現自己看待工作的眼光起了一點變化。

    10會員
    22內容數
    這是一份想要「給予能量」的電子報。 我是一個需要透過寫作,才能感受到我究竟經歷了甚麼情緒的人。 我在挖掘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讀了一些好書。有一天我發現,我講的話原來可以幫助到我的朋友們,幫他們更看清自己的情緒——即使我連自己的情緒都不太了解。 我想將這些故事和經驗分享出來,希望你可以從中獲得一點共鳴和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