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柚子甜的推薦下開始閱讀《深度關係》,這是一本將近五百頁、教科書等級的心理學書籍,由中國著名的心理學者武志紅所寫;
原本我對於這一類書籍的興趣不大,但是看到柚子甜的文章提到:「可以體會到虛假的『自我』被擊潰的痛快」,我立刻充滿興趣上網去下單!
因為最近的確覺得「內在的自我覺察」已經走到一個勘站,不管怎麼挖掘,都是看到社工生涯以及當時Mentor對我的影響;
老實說我自己也是看得很膩😅
而且我發現覺察到這些因果脈絡後,儘管它能讓我更了解過去的自己究竟發生什麼事,避免再掉入過度尋求他人認同的陷阱中,但對於我近期面臨的困境卻無法提供解方;
隱約覺得有些東西必須更深入的鑿挖,卻無從下手,直到讀了《深度關係》才逐漸看到可能的藏寶地點;
這本書我還沒看完,但先就我目前讀到很有感的部分來跟大家分享😄
—
在書中作者提到了兩個類似的概念,一個是「投入困難症」,另一個是「狀態幻覺」;
「投入困難症」的邏輯是:「如果我能全力投入,一定可以取得非凡成就」;
因此為了維持這個「成功的假設」,必須「不投入」,否則一旦投入了,這個假設就有可能被現實戳破;
而「狀態幻覺」的意思是:「一個人不能投入,甚至無法開始做一件事情,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狀態不好,如果自己的狀態好了,事情就可以輕鬆、完美的搞定」;
我認為這兩種心理狀態的人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是「完美無缺」的,因此會用各種方法避免讓自己經歷「失敗」,以免產生認知失調的痛苦;
一個人會形成這種內在認知的原因我不清楚,之後書中或許會有更進一步說明,屆時再來跟大家分享;
—
作者提到的這個現象讓我想到自己的一些狀態;
像是我小時候雖然成績不錯,但體育表現不好,又細皮嫩肉怕跌怕摔怕痛,導致我對運動興趣缺缺😓
後來因為一次重感冒而罹患氣喘,醫生建議不要進行激烈運動,從此我就好像擁有了免死金牌,經常以氣喘為由婉拒各種運動;
我想關鍵應該在於:「我不想經歷自己無法是第一名」的幻滅挫折,因此直接拒絕投入;
如此一來我就可以不去面對那個跑步總是跑得氣喘吁吁、卻又只能落後的挫敗,也不用因為反射神經不夠快而被躲避球打得痛歪歪;
不過長大後的此刻去回顧才發現,我或許維護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但同時我也抹煞了許多體驗的機會;
像是大隊接力比賽、大一的啦啦隊比賽等,我都錯過了跟同學們一起努力練習、團結一心、爭取榮譽的那個美好過程🥲
但也不是說我當初應該要完全忽略氣喘對我身體的影響,而要求自己去進行每一種運動;
只是如果沒有那個「我必須是完美無缺」的認知,我相信我能夠以開放的心態先去接觸及感受每一種運動;
接著再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能否handle該種運動所須的體能及技巧,而不需要一開始就斷然拒絕,抹煞了體驗人生的機會;
—
而這樣的認知在長大後也持續影響我的工作狀態;
只要面對新的、不熟悉的、感覺很難的工作內容,我就會下意識的抗拒、不想接受,或無法專心投入😓
也因為這樣的心態,過去績效考核的時候常被主管說:「抗壓性不足、沒有求新求變的積極動力」;
但最矛盾弔詭的是,我偏偏又是一個不服輸、希望自己能夠有優秀表現的人,因此對於主管的評價感到痛苦卻又無法反駁😖
過往我經常糾結於此,但沒有機緣去探究背後的原因,如今終於因為《深度關係》這本書讓我恍然大悟;
—
既然已經初步知道了原因,那接下來要如何調整自己呢?
我認為要一下子就完全放下「我必須是完美無缺」的期待不太可能,況且我也還沒找到內在會形成此認知的原因🥺
但作者提供了另一種視角,鼓勵我們可以將這些我們不擅長,但卻不得不去執行的「事物」視為一種「關係」,而非目標;
這個新的視角一開始我覺得很特別,但仔細一想發現很有道理;
因為當我們把事物設定為「目標」的時候,內心就會不自覺出現一種非得去征服它的挑戰感;
而「挑戰」會進一步帶來壓力,並且會與自我價值互相扣連,如果目標挑戰成功,會為我們帶來自信心,反之,則會打擊自我價值;
但這樣透過「征服外界事物」所獲得的自信心會是真實且穩固的嗎?我其實不太確定;
如果可以練習將每一件「事物」都視為「建立關係的對象」,那就會像我們去認識、結交新朋友一般;
交新朋友的時候因為每個人都是陌生的,我們就會帶著「好奇」的眼光去跟不同的人認識互動;
這時如果也能夠用「好奇」的眼光去看待那些不擅長、卻必須執行的「事物」,那我認為原本是「征服目標」產生的「壓力」,將有機會轉變為「接觸新事物」的「興奮」;
如此視角轉換將能減緩「我必須征服目標才代表我是完美」的壓力,並斷開達成目標與自我價值的鏈結,
如此我們才不會被「完美主義」給困在虛假的美麗世界中,而能夠以更開放的心態去真實體驗人生的各種有趣事物;
—
以上就是《深度關係》的初步閱讀心得,久違的長文章,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麼感想呢?歡迎留言跟我分享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