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修捷要報恩談 (十八) 一生補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願此三十二拜文 ‧ 久住於世 ‧ 令有緣眾生 ‧ 深信受持 ‧ 正念念佛


淨修捷要夏蓮居老居士 著
淨修捷要報恩談黃念祖居士 講


《淨修捷要報恩談》第十八拜 一生補處


《拜文》【一心觀禮,極樂世界,菩提樹下,寶欄楯邊,聞妙法音,獲無生忍,受用種種大乘法樂,福慧威德,神通自在,隨意所須,應念現前,一生補處,諸大菩薩,皆由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菩提樹下,寶欄楯邊」,這個菩提樹,極樂世界最高的樹叫菩提樹,那個廣大、高大極了,功德也大極了。這個樹你見色聞聲,看見了樹,看見樹的影子,聽見它的聲音,你去觀想這個樹,都得到不可思議的功德。可以得「三種忍」,甚至可以得到「無生法忍」,所以這個樹是極端的殊勝!

我們密宗很多觀想這個皈依境,觀想很多壇城,在菩提樹頂上面,你念著想著這個樹,就得到無邊的功德。在菩提樹底下,在寶欄杆的邊邊上,聞了妙法,證到了無生法忍。證到無生法忍,那就地上的菩薩了。

證無生忍,真正證「無生法忍」是八地的菩薩。再上就九地、十地,十一地是等覺菩薩,十二地就是佛了。再說特殊一點,就是十二地是妙覺再佛再高是十三地。所以到了八地就很高很高了,離佛就是差一點點了,並肩了。

徹證「無生法忍」的是八地的菩薩,但是初地菩薩就可以證,初地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所證的深度不一樣,但是都可以開始證。到八地才真正證了無生法忍,證了無生之法。

所以大家唱這個讚:「花開見佛悟無生」,到了極樂世界花開了就見佛,見佛就聞佛說法,聞到這個法音哪。聞到法音自個兒就開悟了,證無生法忍了。證了「無生法忍」不是個普通的事,你馬上是地上的菩薩呀,那還得了啊!所以這是非常「頓」的法。

受用種種大乘法樂」。所以這個地上菩薩的法樂,咱們是無法子想得到的。「福慧威德,神通自在。隨意所須,應念現前。」他這個福慧,有福有慧,佛就是功德、智慧,福慧都圓滿了,福也圓滿,慧也圓滿了,「福慧威德」。這「一生補處」,就不是八地菩薩了,那就是像彌勒。


彌勒是一生補處菩薩,就是補佛位的

彌勒是一生補處菩薩,就是補佛位的


釋迦牟尼佛這個佛法都完了之後,再到下面一個新的劫,到人壽八萬四千歲的時候,彌勒菩薩來了,他成佛了,所以他現在是「一生補處」。他現在已經在兜率在等了,將來他也是捨兜率、降王宮,然後出家、得道、成佛、轉法輪,最後般涅槃,這是一生補處。

這些一生補處的菩薩,他的福慧、威德、神通自在,這一切「隨意所須,應念現前」。心裏想到哪裏,就「隨」,就是「應」;你心一動的就都現前哪。這是一生補處,如彌勒一樣,這樣的大菩薩,現在雖然是菩薩,是一生補處菩薩,就是補佛位了。

也等於說你已經當選了總統,還沒就職。選舉的結果你已經當選了,但還要到那個時候,前任總統才滿,才把那職務交給你,實際上你已經就是下一屆的總統,不是別人,就決定是你了,這已經定下來了。所以下一屆的佛就是彌勒了,但是他還沒有就職,就是這樣,這要等一等,這是一生補處。

這「一生補處」,是怎麽成爲一生補處啊?「皆由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呀。

所以十地菩薩都不離念佛,這一生補處菩薩也由於念佛,念阿彌陀佛啊。所以我們不能夠把念佛看得是很淺,這種概念我們必須要把它端正過來。所以這一切,連一生補處的菩薩,他之所以成爲這(一生補處),都是由於念佛。

這底下我們都要講,文殊、普賢都發願要往生淨土。文殊是大智慧,七佛之師,他也發願,還有誰的智慧能超過文殊啊?都在求生淨土啊。而且是最下的下根也可以去,也就是說最嚴重的病人,患了絕症,病入膏肓,都可以治。最高的像文殊、普賢那都不屈才,他們也要去,什麽能夠這麽廣泛,這麽的一切都不屈才,一切都可以救?

這個兩頭…,所以當老師的就最怕學生水平不齊;水平不齊,你講得低了,高的不愛聽;你講得高了,低的聽不懂。老師不怕別的,就怕學生水平不齊。

極樂世界這個水平再不齊,也到了極點了嘛,都能救度,所以不可思議啊!

所以我常常說,這些功課,從幼稚園到研究院是一個課本,只有佛法可以,就一句阿彌陀佛。你真正這麽念下去,(這一生決定往生、作佛。)這個就是禮拜剛才(講的)一生補處的菩薩。

(下面)這個在禮拜什麽呢?禮拜那個在方便、同居土這兩種了。剛才那都在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這(下面)主要是實報莊嚴土的這一切。


>> 續下一頁 : 第十九拜 往生菩薩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回向發願

念佛既畢。即云 :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
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
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佛說十善業道經
.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西方發願文》— 蓮池大師
. 《西方發願文注》— 省庵大師
.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 《普勸念佛文》及其 釋義 — 蓮池大師
.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西方合論》— 袁宏道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21會員
441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一念相應一念佛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19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19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捨三界,歸淨土-2.西方有淨土(象山慶’23.8.21) 《往生論註》後段相對於三界穢土之所言: 「安樂」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胎卵濕生,緣茲高揖;業繫長維,從此永斷。 安樂淨土,因位是法藏菩薩以大慈悲的饒益(眾生)之心[1] ,照見了三界眾生無史以來,不斷的起惑造業,而受
Thumbnail
捨三界,歸淨土-2.西方有淨土(象山慶’23.8.21) 《往生論註》後段相對於三界穢土之所言: 「安樂」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胎卵濕生,緣茲高揖;業繫長維,從此永斷。 安樂淨土,因位是法藏菩薩以大慈悲的饒益(眾生)之心[1] ,照見了三界眾生無史以來,不斷的起惑造業,而受
Thumbnail
菩薩淨土 爾時長者子寶積,説此偈已,白佛言: 「世尊!是五百長者子,皆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願聞得佛國土清靜,唯願世尊,説諸菩薩淨土之行。」 佛言:「善哉!寶積。乃能為諸婆薩問於如來淨土之行。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説。」 於是寶積及五百長者子,受教而聽。 佛言:「寶積! 眾生之類是菩薩
Thumbnail
菩薩淨土 爾時長者子寶積,説此偈已,白佛言: 「世尊!是五百長者子,皆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願聞得佛國土清靜,唯願世尊,説諸菩薩淨土之行。」 佛言:「善哉!寶積。乃能為諸婆薩問於如來淨土之行。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説。」 於是寶積及五百長者子,受教而聽。 佛言:「寶積! 眾生之類是菩薩
Thumbnail
《華嚴經》第26品(十地品之一:歡喜地) “佛子,若有眾生深種善根,善修諸行,善集助道,善供養諸佛,善集白淨法,為善知識,善攝善清淨深心,立廣大志,生廣大解,慈悲現前,為求佛智故,為得十力故,為得大無畏故,為得佛平等法故,為救一切世間故,為淨大慈悲故,為得十力無餘智故,為淨一切佛剎無障礙故,為一念知
Thumbnail
《華嚴經》第26品(十地品之一:歡喜地) “佛子,若有眾生深種善根,善修諸行,善集助道,善供養諸佛,善集白淨法,為善知識,善攝善清淨深心,立廣大志,生廣大解,慈悲現前,為求佛智故,為得十力故,為得大無畏故,為得佛平等法故,為救一切世間故,為淨大慈悲故,為得十力無餘智故,為淨一切佛剎無障礙故,為一念知
Thumbnail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菩薩摩訶薩成就三十二法,得稱菩薩
Thumbnail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菩薩摩訶薩成就三十二法,得稱菩薩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各位請翻到講義第十七面,中間的部分,我們接著來講: 癸二、「頌恒順眾生」。 相信我們大家都一樣,可能過去也是邪知邪見,或者罪業很重,然而菩薩不捨棄我們任何一個眾生,然後生生世世陪著我們,陪著我們、引導我們漸漸能夠出離生死。 所有十方一切剎,廣大清淨妙莊嚴,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各位請翻到講義第十七面,中間的部分,我們接著來講: 癸二、「頌恒順眾生」。 相信我們大家都一樣,可能過去也是邪知邪見,或者罪業很重,然而菩薩不捨棄我們任何一個眾生,然後生生世世陪著我們,陪著我們、引導我們漸漸能夠出離生死。 所有十方一切剎,廣大清淨妙莊嚴,
Thumbnail
稱念彌陀名號,能除眾生無明黑闇得往生。 —釋道綽撰 「安樂淨土」是指由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功德所成就的西方極樂淨土,淨土清淨無垢,充滿光明和喜樂。此書以「安樂」為書名,分為十二大門,道綽禪師明確地標舉其宗旨是闡明安樂淨土之宗義,並勸大家相信淨土法門,專門念佛,求生安樂淨土。
Thumbnail
稱念彌陀名號,能除眾生無明黑闇得往生。 —釋道綽撰 「安樂淨土」是指由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功德所成就的西方極樂淨土,淨土清淨無垢,充滿光明和喜樂。此書以「安樂」為書名,分為十二大門,道綽禪師明確地標舉其宗旨是闡明安樂淨土之宗義,並勸大家相信淨土法門,專門念佛,求生安樂淨土。
Thumbnail
天親菩薩著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又稱《淨土論》或《往生論》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Thumbnail
天親菩薩著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又稱《淨土論》或《往生論》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Thumbnail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 修淨土法門者必讀 *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 . .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Thumbnail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 修淨土法門者必讀 *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 . .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