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傳真 - 創辦人還是經理人適合帶領新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在矽谷熱議的話題,就是 Y Combinator 共同創辦人暨第一任執行長 Paul Graham(大家都暱稱他PG) 根據 Airbnb 共同創辦人 Brian Chesky 最近在 YC 上的演講,而提出【創辦人模式】優於【經理人模式】的觀點

昨天,Pitchbook 從數字觀點,證實這個說法。無論在公司的營收成長率或募資估值,由創辦人擔任執行長的新創,相對於經理人帶領的公司,都有明顯的領先。

該報告中顯示,在過去五年中,獲得創投投資的公司之間由創辦人領導的價值成長速度明顯快於非創辦人領導的那些。今年,創辦人兼執行長的價值創造相對速度為 22.4%,而非創辦人執行長為 4.7%。在他們的分析方法中,相對速度數據反映了各輪融資之間估值的成長百分比,以年化形式表示。

雖然在文末該報告提出,不一定所有創辦人都以「創辦人模式」運作,也不一定是個神奇的解決方案。創辦人領導的公司表現優於其他公司可能部分是倖存者偏差的結果。但這個問題,依然值得思考與討論。

先說說我自己的創業與投資經驗:擔任創辦人或共同創辦人有三次、成為早期員工有三次,在企業或機構上班超過四次,以個人或機構投資人的角度投資新創、管理投資組合甚至創投基金則超過二十次。有看過企業經理人創業失敗的案例,有連續創業者第二次及第三次創業的成功故事,也有創業者與經理人合作很成功或很失敗的案例。

所以說穿了,創業者模式或經理人模式,我覺得不能完整的表述這個概念。雖然 PG 主要強調的是在創業者模式中,公司的組織較扁平、溝通較直接,更多的越級或一對一溝通,但關鍵應該就是對公司的長期承諾與擔當。畢竟創辦人通常是對公司或產品有超越財務性的判斷,但經理人基於對董事會或股東負責,凡是比較採用財務先決跟分層授權的模式。

我自己的經驗與觀察,在公司的不同階段,原本就有不同的需求,無論是文化、組織或人才與資金的需求。但PG這篇文章比較認為,即便公司長到一定的規模,由創業者帶領還是有好處。他所舉的案例是賈伯斯與他回歸之後直到過世前的蘋果。

我自己也做過研究,相較於大多數的科技公司採用事業部門或產品事業來分工,蘋果一直採用功能性組職,也就是無論是手機、電腦或周邊產品,所有人都依據功能而非產品線來分工。一方面確保了各產品之間的軟硬體整合度與體驗,二方面也容易維持智慧財產權與保密防火牆的建立。

但或許也就是因為這樣的產品理念與功能性組織,特別容易採用創業者模式,加上賈伯斯身為從消費者、投資人到員工都相信甚至仰望的神主牌,又扮演過不只一次拯救公司的角色,所以創業者光環原本就在他身上。另外別忘了,他本來就不是技術創辦人,而是策略與商業面向的那一位。所以多數技術創業者會遇到的商業、財務或管理問題,比較不是他會遇到的。

除了 Apple,Microsoft 與 Amazon,還有 Netflix, Tesla 來說也都經歷很長時間的創辦人模式。反過來說,Google, Facebook 都經歷過專業經理人很長的協助,相當程度也是因為這兩個公司的創辦人都是年輕、沒甚麼產業經驗的技術創業者。

至於我自己怎麼看這個問題呢?

其實從【獨角獸創業聖經】Super Fonder 的解析,公司能否出場成功或成為獨角獸,除了創業者的學經歷,關鍵還是有沒有前一次創業跟出場的經驗

而一般能募到錢的創業者,原本是連續創業者的機率就比較高。如果有過一次以上的出場經驗,帶領團隊、經歷規模化的挑戰,也比較有經驗,自然在成長速度或募資能力上也比較好。

所以也許該問的不是該由創業者或專業經理人帶領公司,而是如何讓掌握產品與市場洞見的創業者累積管理技能與財務知識,與有深厚產業經驗的經理人合作(無論是擔任董事、顧問或成為財務長、營運長),或者培養經理人成為創業者。

矽谷長期以來,都有格外尊重創業者的文化,我也非常認同。但投資人支持創業者的方式並非盲目地相信創業者可以把公司帶到最好的地方,而是善盡股東甚至董事的責任,引入更好的人才與資源。

所以我覺得重點不是執行長是創辦人還是經理人,而是這兩種角色在公司裡如何由同一個人或不同人擔任,並能尋求良好的整合或互補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C的沙龍
251會員
38內容數
如同電影界的好萊塢、金融業的華爾街,全球新創獨角獸與創投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在矽谷。對創業者來說,舊金山灣區完備的新創生態系宛如天堂,但昂貴的物價房價與殘酷的生存競爭也像地獄。到底在矽谷創業是甚麼滋味?在矽谷獲得投資的關鍵是甚麼?各種投資人又有甚麼不同?台灣新創該如何進軍矽谷、打入美國市場?就讓【創投矽谷】為你解惑。
IC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0
從黃金年代的汽車工廠,到矽谷的資料中心,美國夢的輪廓雖已轉變,但其背後那股驅動未來的渴望依舊存在。全球各國所面臨的不只是歷史的轉捩點,更是重新定義價值體系與國際關係的時代。 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背後隱含的不只是貨幣金融危機,還有美國必須進行的再工業化。對台灣來說,雖然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
Thumbnail
2025/04/10
從黃金年代的汽車工廠,到矽谷的資料中心,美國夢的輪廓雖已轉變,但其背後那股驅動未來的渴望依舊存在。全球各國所面臨的不只是歷史的轉捩點,更是重新定義價值體系與國際關係的時代。 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背後隱含的不只是貨幣金融危機,還有美國必須進行的再工業化。對台灣來說,雖然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
Thumbnail
2025/03/04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遇到的管理與人才挑戰問題,其本質與張忠謀當年在德州儀器觀察到的美日工廠差異如出一轍。台積電與美國政府,或許應該一同探索預備軍官、退伍軍人與軍校畢業生的技術培訓模式,結合現有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具備紀律性、數理能力與執行力的半導體產業人才。
Thumbnail
2025/03/04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遇到的管理與人才挑戰問題,其本質與張忠謀當年在德州儀器觀察到的美日工廠差異如出一轍。台積電與美國政府,或許應該一同探索預備軍官、退伍軍人與軍校畢業生的技術培訓模式,結合現有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具備紀律性、數理能力與執行力的半導體產業人才。
Thumbnail
2025/02/13
雖著張忠謀傳的出版,以及 Acquired Podcast 抵台專訪,台積電的前世今生可說完整披露。張創辦人一向自謙為專業經理人,但創立時無持股而且當時擔任工研院院長,對於張忠謀在當時的最佳角色描述,我發現其實是【受聘創業者】,而以他擔任執行長的成果、目前台積電的成就,絕對是史上最成功的一位。
Thumbnail
2025/02/13
雖著張忠謀傳的出版,以及 Acquired Podcast 抵台專訪,台積電的前世今生可說完整披露。張創辦人一向自謙為專業經理人,但創立時無持股而且當時擔任工研院院長,對於張忠謀在當時的最佳角色描述,我發現其實是【受聘創業者】,而以他擔任執行長的成果、目前台積電的成就,絕對是史上最成功的一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當新創企業開始思考要加強內部管理和建立企業文化的時候,我都會建議他們考慮從辦公室整潔以及服裝儀容開始要求自己,就像大谷翔平這樣一位的偉大運動員也會隨手撿垃圾一樣。
Thumbnail
當新創企業開始思考要加強內部管理和建立企業文化的時候,我都會建議他們考慮從辦公室整潔以及服裝儀容開始要求自己,就像大谷翔平這樣一位的偉大運動員也會隨手撿垃圾一樣。
Thumbnail
1-領導能力: 能激勵和引導團隊達成目標 展現決策力和遠見,確保組織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2-戰略思維: 制定並實施長短期的策略計劃 分析市場趨勢和競爭環境,調整策略以保持競爭優勢 3-決策能力: 根據數據和分析進行明智的決策 在面臨壓力
Thumbnail
1-領導能力: 能激勵和引導團隊達成目標 展現決策力和遠見,確保組織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2-戰略思維: 制定並實施長短期的策略計劃 分析市場趨勢和競爭環境,調整策略以保持競爭優勢 3-決策能力: 根據數據和分析進行明智的決策 在面臨壓力
Thumbnail
準創業者應著重企業內部管理,包括顧客管理、商圈經營、進銷存管理、員工管理、行政管理、行銷(線上線下)管理等。從成功與失敗的路前進,關注內務管理及在競爭中優化,以提高營業效率。
Thumbnail
準創業者應著重企業內部管理,包括顧客管理、商圈經營、進銷存管理、員工管理、行政管理、行銷(線上線下)管理等。從成功與失敗的路前進,關注內務管理及在競爭中優化,以提高營業效率。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創業團隊在管理壓力和溝通上的心法和經驗,並提到適當的小里程碑能夠維持團隊的前進動力,以及創造溝通環境的自由性,減少溝通上的不安。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創業團隊在管理壓力和溝通上的心法和經驗,並提到適當的小里程碑能夠維持團隊的前進動力,以及創造溝通環境的自由性,減少溝通上的不安。
Thumbnail
近期在準備產品經理的職涯訪談,剛好把一些產品思維紀錄一下,包含對於產品工作的理解、產品規劃流程、和產品經理的自我反思,這篇不代表最正確的答案,僅代表個人在產品經理道路上的思維。
Thumbnail
近期在準備產品經理的職涯訪談,剛好把一些產品思維紀錄一下,包含對於產品工作的理解、產品規劃流程、和產品經理的自我反思,這篇不代表最正確的答案,僅代表個人在產品經理道路上的思維。
Thumbnail
先舉一個負面的例子舉例給大家聽,A公司曾經想要擴大公司的經營版圖,於是找來六位非常優秀的人員,絕大多數都是從留美、英、德博士,學有專精,甚至有雙博士,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的人,來參與這個企劃的工作。 A公司希望企劃小組,研究出是有什麼可以更加發展A公司的版圖,拓展A公司品牌,打開A公司
Thumbnail
先舉一個負面的例子舉例給大家聽,A公司曾經想要擴大公司的經營版圖,於是找來六位非常優秀的人員,絕大多數都是從留美、英、德博士,學有專精,甚至有雙博士,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的人,來參與這個企劃的工作。 A公司希望企劃小組,研究出是有什麼可以更加發展A公司的版圖,拓展A公司品牌,打開A公司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創業峰哥分享了期望管理對於創業者的重要性。通過設定合理的目標,創業者能夠減少不必要的壓力,並享受創業帶來的每一步。 文章中提到了期望管理與幸福感、社會比較以及歷史觀點的關係,並給出了創業者在期望管理方面的建議。最後,邀請讀者加入創業峰哥的社群,並訂閱電子報,分享更多創業心得和指導。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創業峰哥分享了期望管理對於創業者的重要性。通過設定合理的目標,創業者能夠減少不必要的壓力,並享受創業帶來的每一步。 文章中提到了期望管理與幸福感、社會比較以及歷史觀點的關係,並給出了創業者在期望管理方面的建議。最後,邀請讀者加入創業峰哥的社群,並訂閱電子報,分享更多創業心得和指導。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科技背景的創業者在不同階段應該做的事情,Idea 階段要迅速做出原型並讓使用者試用,MVP階段的目標是建構來發布並在一週內完成,發布階段要找到product-market fit等等。還有講述選擇技術棧、持續迭代、以及如何招募等。要以完成產品為優先,而非做到完美的架構,且能夠快速的迭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科技背景的創業者在不同階段應該做的事情,Idea 階段要迅速做出原型並讓使用者試用,MVP階段的目標是建構來發布並在一週內完成,發布階段要找到product-market fit等等。還有講述選擇技術棧、持續迭代、以及如何招募等。要以完成產品為優先,而非做到完美的架構,且能夠快速的迭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