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人模式與經理人模式:適者生存,還是幸存者偏差?

更新於 2024/09/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讀了一篇文章,裡面提到創辦人模式的優越之處,並指出在百大企業中,採用創辦人模式的公司往往績效高於那些採用經理人模式的公司。然而,文章也提到了另一個視角,認為這些企業的成功或許只是「幸存者偏差」。畢竟,有更多的創辦人模式公司可能早已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中。

raw-image

這讓我聯想到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經歷……當我年幼時,曾經不斷嘗試尋找一個與他人相處的「正確模式」,但結果卻屢屢失敗。直至年歲漸長,我才明白,所謂的「他人」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對象,永遠也不可能找到一個萬全之策來應對每一種人際關係。人際關係中的變數太多,試圖用理性來分析應對模式,其實是一種愚蠢且徒勞的行為。隨著時間推移,我逐漸接受了自己不擅於處理人際關係這個事實。

為什麼會提到這個呢?因為我發現,除了當年的我,還有許多人也在「混沌」中試圖尋找不存在的規則。這些人或許會寫書立說,或試圖將這些規則作為一種學問來傳授。然而,隨著自媒體的普及,偽資訊和膚淺的二元對立思想也在快速傳播。當創辦人模式與經理人模式被二分,並試圖下定論某一方才是更好的時,我們是否忽略了問題的本質?

在投資圈中有一句名言:「由實力賺取的才是自己的,由運氣贏來的必然會因實力輸回去。」這句話雖然是針對投機者的調侃,但應用在創辦人模式與經理人模式的討論中卻別有深意。許多創辦者擁有有趣的點子或天才的構想,這些點子往往促使公司在短期內取得巨大成功,但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管理能力的欠缺也會導致企業面臨危機。許多新創公司正是在這個階段因為「運氣贏來的」,最終又因「實力不足」而走向衰敗。

因此,將新創公司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是否真的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確實,當公司達到一定規模,專業的經營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職業經理人能夠通過其豐富的經驗和管理技巧,幫助公司在穩定中前進。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創辦人模式就毫無價值。創辦人擁有的創造力和對企業文化、產品的深刻理解,仍是無法被輕易替代的。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這並不是一個難以解答的問題,關鍵在於創辦者能否真正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管理公司是一門學問,而這門學問並不一定是創辦人所擅長。然而,即使是最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也無法憑空創造出顛覆性的創意或點燃公司再次攀登高峰的火花,也沒有對於如同親生子女般對公司的愛。經理人的長處在於管理運營,而非帶領企業進入全新的領域。

這就帶來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創辦者應該在什麼時候退出管理崗位?他們又應該在何時重新掌舵?以賈伯斯為例,他曾因「管理不善」的理由被趕出自己創辦的公司蘋果,但他雖消沉,並未因此停下腳步。反之,他在離開後創立了NeXT,並在重回蘋果後引領公司進入新的階段,再創新的巔峰。這證明了創辦者的核心價值不僅僅在於他們的初期創意,更在於他們能否不斷成長,適應環境變化。

回到創辦人模式與經理人模式的討論上,我們是否過於迷戀二元對立?創辦者與經理人並不一定需要分出優劣。這種二元論只是簡化了複雜的問題,而人的惰性往往促使我們將事物逼向極端,忽略了兩者之間的協同效應。將一個公司簡單劃分為「創辦人模式」或「經理人模式」是一個很淺薄的視角。每個成功的企業,無論是新創還是百年老店,都需要在創意與管理、冒險與穩定之間找到平衡點。

速食知識的普及,讓我們常常陷入簡單化的陷阱。但在創辦人模式與經理人模式的辯論中,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兩者的互補關係,而非非此即彼的對立。

avatar-img
36會員
94內容數
現在資訊流通速度越來越快,雖然有很多資訊來源,但是如果仔細閱讀文章的人,一定不難發現,很多時候,即使是大型資訊網站,也常是抄來抄去,而許多鬼扯的內容也跟著被抄來抄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龍阿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現代的戰場,展開在大鱷舉手一揚, 經濟的戰爭,無聲無息悄然發生, 刀劍無眼,揮向人性的弱點。 過度消費,卻說難得機會; 販賣焦慮,緊抓你的恐懼。 如看不清商業的真假,將只剩下… 一生被經濟奴役,卻渾然不自知的無力。
最近因為用鋰鐵電池和佔位筒取代一般的乾電池,但是常常發生過放觸發保護板鎖定,我又為了省錢,沒有買專用充電器,所以常常在救電池。救著救著也有點心得了。但就是要接線有點麻煩,所以想買方便插麵包板的電池座,但一時想不出來那個線叫啥…
你相信直覺嗎?我信,但只限於需要當下決策的事。例如,對面來了輛車,我要往左閃,還是往右閃,還是跳過去?這種情況下,直覺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作為一個憂柔寡斷的人,我總是想太多,只要是沒有限時給出答案的事,通常我都可以想到天荒地老。
最近發生了一些事,讓我思考到一些原本不曾思考到的事… 徐志摩留下的美麗詞句: 葉子的離去,是風的追求,還是樹的不挽留? 在後人的揶揄下改成了: 飛機的墜落,是大地的追求,還是天空的不挽留? 這在之前,我也只是對這樣的修改感到有趣,但未曾多想。 而在最近經歷一些事後,讓我重新思考這件事…
今天早上,我閱讀了孩子從學校帶回來的故事書,這本書引發了我的深思。這樣的讀物似乎並不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獨自閱讀。 雖然作者是知名作家林良,但這本書的內容取材自民間故事,講述了犧牲奉獻與冒險精神的故事。然而卻充斥著殺戮、暴力、掠奪、被害妄想、性...
這是關於視野和個人選擇的議題。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許多過往被視為基礎且必須掌握的技能,如今似乎已逐漸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然而,這些技能的價值,遠不止表面上那麼簡單。 以數學和心算為例,過去這些技能被視為基本且必需的,但在當今時代,隨手可得的科技工具似乎已經取代了它們的位置...
現代的戰場,展開在大鱷舉手一揚, 經濟的戰爭,無聲無息悄然發生, 刀劍無眼,揮向人性的弱點。 過度消費,卻說難得機會; 販賣焦慮,緊抓你的恐懼。 如看不清商業的真假,將只剩下… 一生被經濟奴役,卻渾然不自知的無力。
最近因為用鋰鐵電池和佔位筒取代一般的乾電池,但是常常發生過放觸發保護板鎖定,我又為了省錢,沒有買專用充電器,所以常常在救電池。救著救著也有點心得了。但就是要接線有點麻煩,所以想買方便插麵包板的電池座,但一時想不出來那個線叫啥…
你相信直覺嗎?我信,但只限於需要當下決策的事。例如,對面來了輛車,我要往左閃,還是往右閃,還是跳過去?這種情況下,直覺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作為一個憂柔寡斷的人,我總是想太多,只要是沒有限時給出答案的事,通常我都可以想到天荒地老。
最近發生了一些事,讓我思考到一些原本不曾思考到的事… 徐志摩留下的美麗詞句: 葉子的離去,是風的追求,還是樹的不挽留? 在後人的揶揄下改成了: 飛機的墜落,是大地的追求,還是天空的不挽留? 這在之前,我也只是對這樣的修改感到有趣,但未曾多想。 而在最近經歷一些事後,讓我重新思考這件事…
今天早上,我閱讀了孩子從學校帶回來的故事書,這本書引發了我的深思。這樣的讀物似乎並不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獨自閱讀。 雖然作者是知名作家林良,但這本書的內容取材自民間故事,講述了犧牲奉獻與冒險精神的故事。然而卻充斥著殺戮、暴力、掠奪、被害妄想、性...
這是關於視野和個人選擇的議題。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許多過往被視為基礎且必須掌握的技能,如今似乎已逐漸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然而,這些技能的價值,遠不止表面上那麼簡單。 以數學和心算為例,過去這些技能被視為基本且必需的,但在當今時代,隨手可得的科技工具似乎已經取代了它們的位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創業不能不講究策略,而不懂得放棄,就是不懂得策略的精義。(挑選出自己最擅長的部分進行開發) 停留在評論家這個角色是行不通的,就算下雨機率是50%,能夠說出,出門請記得帶把傘的人,才是真正的參謀。 不要依賴公司名號生存,要用自己的名號在這個世界上暢行無阻。 不要總是在別人都還沒明確看出失敗之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如何激勵員工和管理階層以達成組織目標,一直是企業領導者面臨的重大挑戰。特別是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如何平衡短期績效和長期發展,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在Uri Gneezy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描述了關於短期主義和長期激勵的討論,讓我對這個議題
「中國創新」於二零二四年六月舉辦了「創新思維和跨界視野」讀書分享會。員工們圍繞主題分享推薦書目,並結合不同書籍中的視角如商業管理、金融理財、社會心理等,提出了自身對創新思維的理解。從簡述、啟發到運用,員工們在書籍分享中碰撞思維火花、求同存異下凝聚團隊共識、回顧總結裏領悟創新思維與企業賦能的內在聯繫。
Thumbnail
本文根據《浪潮之巔》探討Google的成敗之道。Google為何成功?技術創新、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和創始人的遠見卓識。如何面對衰退?創始人佩奇將公司拆分,以保持創新活力。Google的經驗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寶貴的教訓與啟示。
Thumbnail
經由解析現代社會產生的現象,找出自主創新的藍海特性,再將這一切回歸到工作裡時,在工作時就會產生奇異點,感激幸福的被愛著,只因為已經看見我們要去的方向與目的地。
Thumbnail
追風科技執行長蘇彥彰 William 在本週的創創早餐會中,分享了追風科技的創業起源,以及自己過往參與創業比賽的經驗。創創早餐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藉由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
Thumbnail
創投不一定要創業過,但有過創業跟產業經歷,絕對是同理創業者跟提供有效資源的背景之一。創業過也不一定適合做創投,因為在場上跟場邊的技術與心態,其實很不一樣。無論是哪個角色,唯有互相尊重、勇於挑戰自己,才能創造偉大的團隊與成績。
Thumbnail
借鏡別人的失敗經驗;促使自己加快成功的腳步。
趁早辨識出老闆的品味跟擇才邏輯,更有利於職涯發展,從中找到最為舒適的位置。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創業不能不講究策略,而不懂得放棄,就是不懂得策略的精義。(挑選出自己最擅長的部分進行開發) 停留在評論家這個角色是行不通的,就算下雨機率是50%,能夠說出,出門請記得帶把傘的人,才是真正的參謀。 不要依賴公司名號生存,要用自己的名號在這個世界上暢行無阻。 不要總是在別人都還沒明確看出失敗之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如何激勵員工和管理階層以達成組織目標,一直是企業領導者面臨的重大挑戰。特別是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如何平衡短期績效和長期發展,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在Uri Gneezy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描述了關於短期主義和長期激勵的討論,讓我對這個議題
「中國創新」於二零二四年六月舉辦了「創新思維和跨界視野」讀書分享會。員工們圍繞主題分享推薦書目,並結合不同書籍中的視角如商業管理、金融理財、社會心理等,提出了自身對創新思維的理解。從簡述、啟發到運用,員工們在書籍分享中碰撞思維火花、求同存異下凝聚團隊共識、回顧總結裏領悟創新思維與企業賦能的內在聯繫。
Thumbnail
本文根據《浪潮之巔》探討Google的成敗之道。Google為何成功?技術創新、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和創始人的遠見卓識。如何面對衰退?創始人佩奇將公司拆分,以保持創新活力。Google的經驗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寶貴的教訓與啟示。
Thumbnail
經由解析現代社會產生的現象,找出自主創新的藍海特性,再將這一切回歸到工作裡時,在工作時就會產生奇異點,感激幸福的被愛著,只因為已經看見我們要去的方向與目的地。
Thumbnail
追風科技執行長蘇彥彰 William 在本週的創創早餐會中,分享了追風科技的創業起源,以及自己過往參與創業比賽的經驗。創創早餐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藉由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
Thumbnail
創投不一定要創業過,但有過創業跟產業經歷,絕對是同理創業者跟提供有效資源的背景之一。創業過也不一定適合做創投,因為在場上跟場邊的技術與心態,其實很不一樣。無論是哪個角色,唯有互相尊重、勇於挑戰自己,才能創造偉大的團隊與成績。
Thumbnail
借鏡別人的失敗經驗;促使自己加快成功的腳步。
趁早辨識出老闆的品味跟擇才邏輯,更有利於職涯發展,從中找到最為舒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