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投機世代出現的源由與解析(02-8):閃開,讓專業的來?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這就是想像力過度的後遺症,連專業也要解放,並用想像力構築自定義的世界,以為在這個世界裡面,專業社群只要用AI問一下就可以執業。所以讓成績極差的弱勢族群去從業,才是真正的平等反歧視。平等來自於想像,就會在現實踢到鐵板,戰場在還沒有個人機動裝甲來臨的時代,認為平均肌肉力量較低的女性,也應該享有一樣的戰場待遇,這與謀殺無異。

近年出現的一大問題,就是專業能力的階級規範,原本就是一種指引,具有強烈目的性,以及階級地位的保護作用。而這些成為了需要被解放的對象,這樣下去那還有什麼是專業?例如,某些工科的畢業條件是數理能力,而就讀的學生中女性比例不高,所以我們要為了反性別歧視,強迫這間科系招收一定百分比的女性?即便這樣的結果會造成專業低落,出去找不到工作。

曲解學術理論滿腦子幻想,仿如活在平行世界

真實世界的運作,早就研究過女性為何不去讀某些工科,理由很多很多,就是沒有工科科系歧視女性的單一成因。因為在台灣入學,最低標準看的是分數,達標後才有選擇的機會,該工科女性少,多數女性很少填這志願,不是該科系教授有嚴重的性別歧視才沒收女生。問題來了,歐美是每間學校都跟台灣一樣,採取這類標準化測驗?就是因為沒有全部如此,才提供了龐大的想像空間。而台灣人拿美國的論述套在台灣,當然錯得離譜。

這也足以證明,後現代的想像力過剩後,遇到想像與真實世界不同,會傾向想像的理由。

筆者也要提醒各位,這不是學術上的後現代教授很蠢,也不是鑽研進步主義的老師都如此。而是這些後現代理論與進步主義理念,普及到社會後產生的狀況,就是會有很多人,根本沒讀過,僅僅基於對自己有利、聽來順耳的各種理由,採取行動謀取好處。

不是台灣才有書呆子,外國也很多,多的是教授以為他自己懂的,一般人也應該會懂。在政治上採取行動,與學術上的論證,可以完全平行線。當然這不是說不應該進行相關學術研究,只是想跟各位說,從學理上的論證到現實的運作,乃至於政策的推動,比實驗室樣本到工廠量產的距離還遙遠。

學院派與行動派要分開看,學院派的要替行動派的行動負責,行動派沒資格稱自己有學術研究力。而現實中,多的是平均學歷中學肄業程度的名人,以行動派自居。而現代選民相信那些演藝明星有其他專業的判斷力,才會讓政治業積極的找這些人代言。

「改革」社會與高科技時代必然的衝突

所以,從現代階級屬於專業組成來看,這實是一種平衡。傳統的貴族、仕紳、勞工各階級可說生來如此、命該如此,階級難以跨越。但金字塔越下層人數越多,集體力量大,足以威脅上層妥協,形成一種平衡。在此,權利與義務也許是天定,但至少你知道自己該幹嘛,而現代人人有機會階級翻轉,那你要如何證明自己的階級在哪?

或者說,你要用什麼方式,來證明自已所處的階級,社會地位是比較高的,收入豐厚是合理的?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33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7.1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包含以前嘗試的,我肯定試超過20種以上「新奇口味」的餅乾,但現在的「新奇口味」像雨後春筍般,多到我疲乏了。所以這次雙11,我要怎麼買呢?
Thumbnail
如果包含以前嘗試的,我肯定試超過20種以上「新奇口味」的餅乾,但現在的「新奇口味」像雨後春筍般,多到我疲乏了。所以這次雙11,我要怎麼買呢?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階級不是訂出高低,那是階序,階級最直接的對應是職業,也就是在這行的專業度,而不同專業在社會中,各有其高度,從而使我們覺得階級可以直接對應高低。
Thumbnail
階級不是訂出高低,那是階序,階級最直接的對應是職業,也就是在這行的專業度,而不同專業在社會中,各有其高度,從而使我們覺得階級可以直接對應高低。
Thumbnail
生成式AI正逐步改變職場與教育模式,學歷重要性下降,實力與作品集更受重視。企業更看重實際專案經驗,大學需轉型為專案導向教學,學生需培養Prompt Engineering、自主學習、數位身份建構等能力。
Thumbnail
生成式AI正逐步改變職場與教育模式,學歷重要性下降,實力與作品集更受重視。企業更看重實際專案經驗,大學需轉型為專案導向教學,學生需培養Prompt Engineering、自主學習、數位身份建構等能力。
Thumbnail
近年出現的一大問題,就是專業能力的階級規範,原本就是一種指引,具有強烈目的性,以及階級地位的保護作用。而這些成為了需要被解放的對象,這樣下去那還有什麼是專業?例如,某些工科的畢業條件是數理能力,而就讀的學生中女性比例不高,所以我們要為了反性別歧視,強迫這間科系招收一定百分比的女性?
Thumbnail
近年出現的一大問題,就是專業能力的階級規範,原本就是一種指引,具有強烈目的性,以及階級地位的保護作用。而這些成為了需要被解放的對象,這樣下去那還有什麼是專業?例如,某些工科的畢業條件是數理能力,而就讀的學生中女性比例不高,所以我們要為了反性別歧視,強迫這間科系招收一定百分比的女性?
Thumbnail
現今時代,選擇大學科系不再僅限於職業前景,而是應以個人優勢和興趣為依歸。傳統的職業對應科系模式已不再適用,產業變革迅速,職場需求也快速變化。因此,大學科系的選擇應以修課彈性、自我探索為主,讓學生有更多空間實踐與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才能。此外,了解職場真相,掌握多方面技能,更能在未來職涯中發揮關鍵作用。
Thumbnail
現今時代,選擇大學科系不再僅限於職業前景,而是應以個人優勢和興趣為依歸。傳統的職業對應科系模式已不再適用,產業變革迅速,職場需求也快速變化。因此,大學科系的選擇應以修課彈性、自我探索為主,讓學生有更多空間實踐與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才能。此外,了解職場真相,掌握多方面技能,更能在未來職涯中發揮關鍵作用。
Thumbnail
作者註:此系列專文將會以一個大學生的角度,討論現今高教的問題,以及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此系列為專文第一篇,希望能帶領大家思考在知識的界線已逐漸模糊的時代,分流教育的意義及必要性。
Thumbnail
作者註:此系列專文將會以一個大學生的角度,討論現今高教的問題,以及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此系列為專文第一篇,希望能帶領大家思考在知識的界線已逐漸模糊的時代,分流教育的意義及必要性。
Thumbnail
不管是職場新鮮人還是決定轉職,在選擇職業的道路上,經常陷入一種「不務正業與學以致用」相互拉扯的兩難。 在思考「不務正業,到底行不行?」這問題之前。應該以更全面的視角看待「不務正業」的現象,才可避免過度刻板化
Thumbnail
不管是職場新鮮人還是決定轉職,在選擇職業的道路上,經常陷入一種「不務正業與學以致用」相互拉扯的兩難。 在思考「不務正業,到底行不行?」這問題之前。應該以更全面的視角看待「不務正業」的現象,才可避免過度刻板化
Thumbnail
現在所謂有獨特能力,都是指非智力外的技能,這些應該算是過去傳統所稱的技職體系專科技巧,現在變成創造力的代名詞嗎?就筆者來看,這比較像是要替自己找個理由,解釋為何學生程度越來越差,而不是真的認清現實。
Thumbnail
現在所謂有獨特能力,都是指非智力外的技能,這些應該算是過去傳統所稱的技職體系專科技巧,現在變成創造力的代名詞嗎?就筆者來看,這比較像是要替自己找個理由,解釋為何學生程度越來越差,而不是真的認清現實。
Thumbnail
要改變,筆者的想法是,教育體制要做點修正了。產業界如果對人才的渴求真的如此迫切,那麼自己出點錢是有必要的。現在我們往往都聽那些頂大生講話,但這些人其實最不需要參考,他們放著不管,都會是各領域的翹楚,為他們量身打造的結果,就是階級更加固化。
Thumbnail
要改變,筆者的想法是,教育體制要做點修正了。產業界如果對人才的渴求真的如此迫切,那麼自己出點錢是有必要的。現在我們往往都聽那些頂大生講話,但這些人其實最不需要參考,他們放著不管,都會是各領域的翹楚,為他們量身打造的結果,就是階級更加固化。
Thumbnail
現代教育越來越講求普及性,篩選出適性人才,其實是站在一個整體的角度。現代產業的各種技能,有些需要非常頂尖的腦袋,如果以繼承制運行,這會變成老爸技能100,你最差可能變成10,別說維持家業,撐得過1年不倒都算奇蹟。
Thumbnail
現代教育越來越講求普及性,篩選出適性人才,其實是站在一個整體的角度。現代產業的各種技能,有些需要非常頂尖的腦袋,如果以繼承制運行,這會變成老爸技能100,你最差可能變成10,別說維持家業,撐得過1年不倒都算奇蹟。
Thumbnail
反智與反知識為何成為社會的主流?我們又該如何因應? 近幾年來英國脫歐、川普勝選美國總統等等,愈來愈多的真實事件似乎讓我們發現到反知識似乎成為社會的主流,而且敵視專家似乎形成一股不小的勢力。本書便來解釋這種反知識的成因、並且提出因應之道。
Thumbnail
反智與反知識為何成為社會的主流?我們又該如何因應? 近幾年來英國脫歐、川普勝選美國總統等等,愈來愈多的真實事件似乎讓我們發現到反知識似乎成為社會的主流,而且敵視專家似乎形成一股不小的勢力。本書便來解釋這種反知識的成因、並且提出因應之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