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自己不具備執行的能力,遇到勸你訂立可執行目標的善心人士,就怒目以對,說「你連我想像的空間都要剝奪」。並沒有啊,你沒公開發表,誰曉得你在想像自己未來會是上流階級,就是說了才會被人評判,被友人勸誡。為何要生氣,有何好生氣?你最終為何要因為這股氣,宣稱投票給投機政客,都是被人瞧不起?難道不就是想賭一把嗎。各種論點攤開來可以分析很多,就這些支持者來說,原因很簡單,「可以不負責任,真爽」。
解放引出的階級問題之一,即身份認同,可說是當代被認為最重要的議題,但這議題其實並沒那麼重要。要理解重要性,得從更根本的觀念回溯,然後我們就會發現,身份認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涉及脫嵌後的「再嵌」,沒有再嵌入某一個階級,解放就不會完善。
認同非隨你定義,小團體成形依賴大社會發展
白話說就是,如果你現在的自我認同是「武裝直升機」,那麼要讓這個認同可以「被多數人認同」,那就得要創造一個能夠接納武裝直升機的階級,至少要具備停機坪。想當然耳,這個自認可以接納性別為武裝直升機的群體,必然會先同意人類能夠自認為「人造機械產物」。依此類推,要產生這種群體,不大可能從單純戀物癖跳躍式的邁進,因為人就是人,不是機械,要自認為沒有思想的人造機械產物,中間得跨越不知多少步。
故武裝直升機性別的笑話,是一種反諷,但嚴格說並不是問題。覺得這個是問題,而且人類怎麼能自認為機械的,可以去看看遊戲如艦娘、碧藍、妮姬,不是看圖面,是「原創故事」、「同人創作」、「中間腦補設定」。人類在群體想像力的發揮,可以在合乎科學演變的架構下,將機械變成人類、類人、人造人,或是反過來。很難接受的可以看攻殼機動隊,這也算早期探討人之所以為人的作品之一。(編註1)
而且,遊戲與動漫畫不會無聊,更不會有一堆富有教育企圖的詭辯。
講這個的意思是,身份認同的根本,是創造一個可以承載這個認同的群體。那麼群體的出現,必須基於人類社會的發展,非常的具體,我們不能僅用想像力,去創造一個沒有物質基礎的社會。
無論是LGBT團體還是Comike活動(編註2),只要是面向大眾,進行要求社會接納活動的行為,都是一種對身份認同的要求。並不只是性別,包含喜好、興趣,各種次文化都是。不然台灣以前怎麼會公然在電視上打壓ACG,還有各種科學佐證,證明這些事物都將對人類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 編:其實銃夢根本沒這種情節,完全是胡扯。
特立獨行做自己,脫序行徑社會難接受
動漫畫愛好者跟追求性別認同的差異,只有影響程度多寡,畢竟喜好不大會涉及到制度的變革,例如財產權。玩公仔玩到傾家蕩產,所以父母不想留遺產,跟子女決定要變更性別所以不想留遺產,在表面上都是子女行為影響長輩的私人意志,不牽涉到整個社會制度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