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與問責:沒有問責,何以當責?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腦洞大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是否曾經在職場中聽到主管這樣問你:「專案進度怎麼樣了?」「最近加班是不是遇到問題了?」「欣仁為什麼經常出錯?」當這些問題出現時,是否感到緊張或壓力,覺得主管在責備你?其實,這些提問並不是「究責」,而是正常的「問責」。那麼,究責和問責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究責 VS. 問責

究責就是責備別人犯的錯誤,通常帶有批判意味。

問責則是了解進度和過程,確認責任的分配,並幫助解決問題。問責是協助每個人掌握自己該負的責任,並讓彼此對工作結果有更清楚的交代。

問責的實例: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

在疫情期間,台灣的疫情指揮中心每天召開記者會,向大眾說明疫情發展與應對措施,這就是問責的最佳範例。他們主動對情況做出解釋,讓大家了解現狀,進而安定民心。即使面對尖銳提問,陳時中部長始終保持冷靜,以耐心和同理心回應每一個問題,展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信任感。這樣的透明態度讓問責變成一種信任的橋梁。

問責的挑戰:信任與監督如何平衡?

主管凌秀有一個煩惱。他擔心部屬桐壬在一項任務中可能會再次出錯,想要設立檢核點來避免問題。然而,他也擔心這樣會讓桐壬覺得不被信任,進而引發反感。這種「要不要問」的掙扎,正是許多主管常遇到的難題。

教練問凌秀:「如果是強哥負責這個任務,你會怎麼做?」凌秀回答:「我會直接問他進度,他也會主動跟我報告問題。」這一比較,讓凌秀開始反思:自己對桐壬的過度保護,不僅自己累,反而無助於他成長。原來,問責不只是對結果的追究,更是幫助部屬進步的過程。

問責與成長:避免責備,促進進步

凌秀回憶起,自己在過去因為急著完成工作,常常迴避與部屬討論錯誤,尤其不想面對員工的情緒。這樣的迴避,導致桐壬無法從錯誤中學習,反覆犯錯。而作為主管的凌秀,實際上也有責任去促進員工的成長。

問責應該是幫助員工更好地掌握任務進度,並從中學習與成長。過多的監控會讓員工覺得被懷疑、不被信任,而不敢問責則可能導致更多問題發生。問責的關鍵在於建立雙方的信任,這樣才能讓主管與部屬共同成長。

如何進行有效的問責?

一個好的問責對話,可以幫助員工承擔起責任,而不是逃避。問責時要避免帶有先入為主的批判,應以開放的心態提出關切與支持的問題。例如,如果教練問凌秀:「如果你不檢核,那出錯了誰負責?」這樣的問題可能會逼著凌秀去檢核,但卻無法促進深刻的反思與成長。好的問責應該能啟發對方思考,而不是讓他們防備。

問責的兩大方向

有效的問責應分為兩個方向:

  1. 成果交付前的問責
    在任務完成之前,主管應確保員工對目標有清晰的理解,並具備完成任務的能力。這包括確認員工是否清楚目標、進度安排和所需資源。
  2. 成果交付後的問責
    任務完成後,主管應鼓勵員工反思過程,從中學習並改進。這包括幫助員工發現自己在過程中的盲點,發揮優勢,改進不足。

高績效團隊始於問責

一個高績效團隊應該是開放、互信、支持彼此成長的。在這樣的團隊中,每個人都能專注於把事情做好,互相提醒和幫助,而不是事後推卸責任或互相責備。當團隊成員能夠坦然接受問責,專注於解決問題而非辯解責任時,這才是令人嚮往的高效工作文化。

結語:改變,從問責開始

要建立高效的團隊文化,從今天開始,少一些「究責」,多一些「問責」。透過問責,我們不僅能幫助彼此成長,還能真正創造出一個令人嚮往的高績效團隊。問責能讓我們擔負起真正的責任,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80會員
329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Thumbnail
2025/04/24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Thumbnail
2025/04/17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Thumbnail
2025/04/17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Thumbnail
2025/04/14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2025/04/14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在「職場晉陞101」中,作者崔璀總結高層次的管理,總共分三步:閉嘴、裝傻和提問,核心就是管住嘴癢和說教的習慣,給下屬自己思考的空間。以下結合自身經驗,提供幾個管理的小Tips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在「職場晉陞101」中,作者崔璀總結高層次的管理,總共分三步:閉嘴、裝傻和提問,核心就是管住嘴癢和說教的習慣,給下屬自己思考的空間。以下結合自身經驗,提供幾個管理的小Tips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一位過去的部屬跟我抱怨手下做的事情不是他要的。該幹的活沒做,不關他的事卻花大心思多嘴。 我年輕時候的總裁倒是說得好,Mind your own business。當組織大時,不得不對責任這件事情說清楚,不然一切亂套。如果你覺得團隊,組織亂亂,感覺那裡不對,這個技巧可能有幫助。 你跟每個部屬是
Thumbnail
一位過去的部屬跟我抱怨手下做的事情不是他要的。該幹的活沒做,不關他的事卻花大心思多嘴。 我年輕時候的總裁倒是說得好,Mind your own business。當組織大時,不得不對責任這件事情說清楚,不然一切亂套。如果你覺得團隊,組織亂亂,感覺那裡不對,這個技巧可能有幫助。 你跟每個部屬是
Thumbnail
1.主管出自好意時常給予部屬提醒是好事,然而,部分詞語範圍較廣,如若沒有加以說明,容易造成雙方認知不一、標準不一,做法不同相對的結果就不同。 2.很多時候部屬不是不當責,而是沒有看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與影響程度,文章有五個方法提供給主管們持續提點與回饋,以創造參與空間,創造部屬投入。
Thumbnail
1.主管出自好意時常給予部屬提醒是好事,然而,部分詞語範圍較廣,如若沒有加以說明,容易造成雙方認知不一、標準不一,做法不同相對的結果就不同。 2.很多時候部屬不是不當責,而是沒有看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與影響程度,文章有五個方法提供給主管們持續提點與回饋,以創造參與空間,創造部屬投入。
Thumbnail
就在去年,剛好碰到組織異動 陰錯陽差被升為PM科的科長,管理公司大大小小改版、系統專案 就這樣當了半年多的基層主管 也算是來覆盤一下自己的心得
Thumbnail
就在去年,剛好碰到組織異動 陰錯陽差被升為PM科的科長,管理公司大大小小改版、系統專案 就這樣當了半年多的基層主管 也算是來覆盤一下自己的心得
Thumbnail
大家是否在工作上時常覺得自己被壓榨導致加班永無止境?或是覺得主管朝令夕改情緒陰晴不定?甚至連同事之間都勾心鬥角彼此明爭暗鬥?每天早上起床都必須拖到最後一個鬧鐘鈴響才心不甘情不願起床呢? 雖說離開職場已經四年多,但根據之前在職場十四年的經驗還是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個人的心得感想。
Thumbnail
大家是否在工作上時常覺得自己被壓榨導致加班永無止境?或是覺得主管朝令夕改情緒陰晴不定?甚至連同事之間都勾心鬥角彼此明爭暗鬥?每天早上起床都必須拖到最後一個鬧鐘鈴響才心不甘情不願起床呢? 雖說離開職場已經四年多,但根據之前在職場十四年的經驗還是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個人的心得感想。
Thumbnail
看雍正影集學職場政治—中階主管之心得    如果老闆交代你現在有一項任務,每天需要帶上職務比你大的主管陪同走20分鐘單程,到庫房檢查溫度後簽名背書,但這件事情需要的人都與你工作無直接利益關係,他們只能出自於自願幫忙你,你該怎樣辦? 回想當時我是這樣做的   #扛起責任 畢竟老闆交代的任務,需要做的第
Thumbnail
看雍正影集學職場政治—中階主管之心得    如果老闆交代你現在有一項任務,每天需要帶上職務比你大的主管陪同走20分鐘單程,到庫房檢查溫度後簽名背書,但這件事情需要的人都與你工作無直接利益關係,他們只能出自於自願幫忙你,你該怎樣辦? 回想當時我是這樣做的   #扛起責任 畢竟老闆交代的任務,需要做的第
Thumbnail
回饋(feedback)是關於你的行為、表現、結果的意見。《績效!績效!PartⅡ》一書提及,研究顯示,回饋是人類行為中,持續產生優秀表現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就像投籃,如果你投的每一球都不知道結果,就算始終都沒投進,也無法判斷是否應該修正動作,在這種狀況下,人們通常會維持原本(無法進球)的做法。
Thumbnail
回饋(feedback)是關於你的行為、表現、結果的意見。《績效!績效!PartⅡ》一書提及,研究顯示,回饋是人類行為中,持續產生優秀表現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就像投籃,如果你投的每一球都不知道結果,就算始終都沒投進,也無法判斷是否應該修正動作,在這種狀況下,人們通常會維持原本(無法進球)的做法。
Thumbnail
前不久,一個公司主管在與我談到關於管理者的責任時, 非常肯定的對我說, 「身為管理者必須要走入現場,親力親為才行」 我好奇了,問了他「你會這麼覺得的原因是甚麼?」 他說「執行長就是這樣教我們的,而且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每個管理者都需要會所有的運作,才能管人啊」
Thumbnail
前不久,一個公司主管在與我談到關於管理者的責任時, 非常肯定的對我說, 「身為管理者必須要走入現場,親力親為才行」 我好奇了,問了他「你會這麼覺得的原因是甚麼?」 他說「執行長就是這樣教我們的,而且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每個管理者都需要會所有的運作,才能管人啊」
Thumbnail
當一名好主管不僅要扛上整個團隊的績效壓力,同時還要顧慮到團隊的情緒,是一項非常需要智慧的職位,那到底要如何拿捏其中的份際呢?
Thumbnail
當一名好主管不僅要扛上整個團隊的績效壓力,同時還要顧慮到團隊的情緒,是一項非常需要智慧的職位,那到底要如何拿捏其中的份際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