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人資 啟示錄】給予員工『獎勵和表揚』的最佳方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前言:新創企業的隱形挑戰

在快速變化的商業世界裡,新創企業經常面臨資源有限、人力不足、制度尚未成熟等各種挑戰。而在這些挑戰中,員工的留任與激勵問題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環。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創業者和管理層經常會發現,單靠物質獎勵已經無法滿足員工的需求,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優秀人才的流失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這時候,建立一個有效的員工表揚和獎勵機制,成為了新創企業能否善用員工持續成長的關鍵之一。然而,許多公司卻在這一點上跌入了常見的陷阱:過於依賴形式化的表揚、忽視員工的情感需求,或是單純把獎勵與業績掛鉤,而忽略了日常工作中的小貢獻。
在接下來的對話中,我們將通過一個真實的案例——新創企業主張總與其資深顧問的討論,來深入探討如何通過個性化、頻繁且多樣化的表揚機制,真正提升員工的參與感與忠誠度,從而幫助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穩步成長。

開場:表揚員工的困惑與挑戰

顧問:

今天我們來談談『員工表揚』這個議題吧,這也是我發現很多新創企業主容易忽略的領域。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給了員工不錯的獎勵或表揚,卻不知道為什麼沒看到預期的結果?而且他們的反應似乎並不如你想像中那樣積極,甚至有些人仍選擇了離職?


企業主(張總):

這個問題確實讓我挺頭疼的。前不久我們公司的業務經理老李表現非常出色,他幫我們拿下了一個關鍵的客戶,我給了他一筆可觀的獎金,也公開在全體會議上對他進行了表揚。當時他看起來很高興,但沒過幾個月,他竟然遞交了辭呈,這讓我感到非常困惑。我一直以為金錢獎勵和公開表揚已經很足夠了。


顧問:

老李的案例其實很具有代表性。很多新創企業主會以為,只要給員工一些物質上的獎勵,再配合公開的表揚,就能夠留住人。然而,正如我今天想要跟您說明與討論的,員工表揚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激勵,更需要深入到員工的情感需求,才能真正產生長遠的影響。


發現問題:表揚的形式化與真誠性之間的矛盾

顧問:

你提到你給了老李一筆不錯的獎金,也在全體會議上對他進行了表揚,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很理想的做法。但你有沒有感覺到,這樣的表揚方式有時候會顯得有些形式化,甚至讓人感覺不夠真誠?


張總:

形式化?你是說,這種公開的表揚反而讓員工覺得沒那麼真誠嗎?但當時在會議上,大家都對老李表示了祝賀,我還以為這樣可以激勵他繼續努力。


顧問: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許多員工在被表揚時,如果覺得這種表揚只是在例行公事,或缺乏真正的情感關聯,反而會讓他們感到不被重視。有研究表明,表揚的形式化會削弱其實際效果,讓員工覺得這不過是一種“被完成的任務”。而且,員工的過去經歷也會影響他們對當下表揚的看法,這點你有考慮過嗎?


深入探討:過去經歷對表揚的影響

張總:

過去經歷?老李之前是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應該也經歷過很多次表揚吧。那為什麼他在我們公司反而不滿意呢?


顧問:

這正是問題的根源。麻省理工的研究表明,人腦會根據過去的經歷來判斷當前的情境。如果老李在他之前的公司曾經感受到形式化、缺乏個人關懷的表揚,那麼他在你公司即使得到了表揚,也可能下意識地認為這是一種“例行公事”,而非真誠的認可。


我們的目標是打破這種模式,創造一種新的認可體驗。當表揚能夠個人化且具有情感共鳴時,員工才會感到被真正重視,從而提升對公司的歸屬感和忠誠度。


張總:

那麼,我們該如何讓這種表揚變得更加個人化呢?你剛才提到情感共鳴,我覺得這個對於管理層來說有點抽象。能不能舉個例子,具體怎麼做?


老李的案例:表揚應如何個性化處理

顧問:

讓我們回到老李的例子。他幫你們拿下了一個重要客戶,這是一個重大成就。除了在全體會議上公開表揚,你是否與他私下談過?了解他在這個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努力?是否有表達過你個人對他的感激,而不只是公司的立場?


張總:

說實話,當時確實沒有。我忙於其他事,只是在會議上對他進行了公開表揚,之後也沒有再跟他私下溝通。你覺得這是問題所在嗎?


顧問:

沒錯,這是其中一個關鍵點。對於員工來說,公開的表揚雖然重要,但私下的個人關懷更能讓他們感受到真正的重視。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在表揚他之後,主動跟他約一頓午餐,親自聽他分享這次成功的經驗,並表達你個人對他貢獻的感激,這樣的表揚會不會讓他感到更有意義?


張總:

我明白了。看來我們需要在表揚的過程中,加入更多的個人互動,而不只是依賴公開的形式。


提升認可頻率與擴大認可來源

顧問:

除了個人化的表揚,另一個關鍵因素是表揚的頻率。研究顯示,經常性的認可是提升員工參與度和忠誠度的重要因素。如果表揚只在大項目完成後或年終進行,可能會讓員工覺得他們的日常努力不被看見。


張總:

但我們公司規模還不算大,是否有可能在不增加太多負擔的情況下,更頻繁地表揚員工?


顧問:

當然可以。其實,表揚不一定要是大規模的活動或物質獎勵。日常的小表揚,例如在團隊會議上提到某個員工最近解決了一個困難問題,或者他們幫助了同事,這些小的認可是非常有價值的。而且,你也可以擴大表揚的來源,讓不同的部門、甚至同事之間互相表揚,這樣不僅能讓表揚更頻繁,也能促進團隊內部的凝聚力。


張總:

這是個不錯的主意。以前我們的表揚都集中在管理層,但如果員工之間也能互相表揚,這樣會不會有更好的效果?


顧問:

是的,當表揚來自多個來源時,員工會感到更被重視。你甚至可以讓客戶參與進來,對那些直接面對客戶的員工,讓客戶也有機會對他們的服務進行表揚。這會給員工帶來額外的動力,因為他們不僅是為了公司工作,也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


老李案例續篇:多來源表揚的效果

顧問:

回到老李的例子,假設你當時不僅在全體會議上表揚他,還讓客戶也參與進來,向老李表示感謝,這樣他會不會感到更加有成就感?你也可以讓其他部門了解他的努力,這樣不僅老李會感到被認可,其他員工也會從中學到他的工作方法。


張總:

聽起來這樣的方式會更加有力。不過,我們以前從來沒有讓客戶參與到員工表揚中來,這個步驟怎麼實施比較合適?


顧問:

你可以嘗試通過簡單的反饋調查或直接聯繫客戶,讓他們對員工的服務進行評價。如果某位員工在客戶的反饋中表現突出,可以在內部公佈這些評價,甚至邀請客戶參加公司活動時,當面表揚他們的努力。


這樣做的效果往往非常顯著。想像一下,老李如果聽到來自客戶的真誠感謝,並且在全體員工面前得到公開表揚,他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會大大增加。而且這樣的表揚不僅來自於上級,更是來自於外部的認可,這會讓員工覺得自己做出的貢獻對公司、對客戶都是有價值的。


張總:

我明白了,這種來自多方的表揚確實能加強員工的歸屬感。我們以前的表揚模式太單一了,基本上都是由我或其他高層來進行。我覺得讓客戶參與進來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式。


頻繁表揚的長期效果

顧問:

頻繁的表揚也是一個很有效的策略。許多公司往往把表揚集中在年度或大型項目結束後,這樣做固然有意義,但如果每隔幾個月才給予一次認可,員工的努力容易被忽視。相反,頻繁的小表揚,像是每兩周或每月進行一次,不僅可以激勵員工持續努力,也能建立一種隨時被看見的感覺。


張總:

可是,我擔心如果表揚太頻繁,會不會讓員工覺得這些表揚變得廉價,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顧問:

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關鍵在於表揚的方式和理由。頻繁表揚不代表每次都要隆重其事,或者給予物質獎勵。相反,簡單的口頭認可、電子郵件中的一兩句讚美,甚至是某個項目成功後的非正式慶祝,都可以成為表揚的一部分。只要表揚是具體的、針對員工的個人努力和貢獻,無論多頻繁,這些表揚都不會被看作廉價。


老李案例的延伸:如何增加表揚頻率

顧問:

假如當時你對老李的表揚,不是只限於拿下大客戶這件事,而是每當他解決了一個小問題、或者在團隊協作中表現突出,你就能及時地給予表揚,那麼他感受到的價值會不會更加深刻?這不僅是強化他在團隊中的重要性,還能讓他覺得每一步的努力都是被看見的。


張總:

我明白你的意思。其實老李在平常的工作中確實經常表現得很出色,但我們往往只在大項目結束後才會給予表揚,這樣看來他的日常努力被忽視了。


顧問:

這正是我們需要改變的地方。頻繁的小表揚可以讓員工感受到他們的每一步努力都不會被埋沒,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只有在達到某個重大目標時,才值得被認可。


平衡表揚的質量與頻率

張總: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平衡表揚的頻率和質量呢?有時候我擔心如果表揚太過頻繁,員工之間會產生競爭,甚至有些人會覺得壓力太大。


顧問:

這確實是一個需要謹慎處理的問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設計一個透明的表揚機制,確保每個人都有公平的機會被表揚。同時,表揚的標準不應該過於單一,比如不僅是針對業績突出的員工,也要對那些在團隊中默默貢獻的人給予表揚。這樣可以避免過度競爭,也能讓更多的員工感到被重視。


張總:

原來如此。我們之前的表揚標準確實有點太狹隘,基本上都是以業績為主導,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努力。我覺得我們需要拓寬表揚的範圍,讓更多員工參與進來。


表揚的多樣化:除了金錢和物質獎勵

顧問:

是的,表揚不應該只是局限於金錢獎勵或實物獎勵。事實上,許多研究表明,個人化的、無形的表揚,往往比物質上的獎勵更能激發員工的內在動力。比如,你可以通過公開的方式在公司內部分享員工的故事,或者在內部公告中提及他們的貢獻,這些方式雖然看似簡單,但往往能產生比金錢獎勵更深遠的影響。


張總:

這倒是我之前沒考慮到的。我一直覺得物質獎勵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現在看來,這些無形的表揚可能對員工來說意義更大。


顧問:

沒錯,物質獎勵固然有其作用,但它的效果往往是短暫的。而無形的表揚,特別是那些能夠強化員工身份認同感的表揚,往往能夠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留下深刻的印記,這也是提升員工忠誠度和參與感的重要手段。


老李案例的最後反思:如何改變未來的表揚方式

顧問:

回到老李的案例,如果你當時不僅給了他獎金,還能在日常工作中對他的努力進行持續的表揚,並且讓其他部門和客戶也參與進來,那麼他可能不會這麼快就產生離職的念頭。這是一個綜合的過程,表揚的多樣性、頻率、來源,以及真誠的情感共鳴,都會對員工的忠誠度產生深遠的影響。


張總:

聽你這麼說,我開始反思過去的表揚方式確實有些問題。看來我們過於依賴物質獎勵,忽略了個人化和多樣化的重要性。老李的離職確實是一個警鐘,提醒我們要更加重視員工的情感需求。


顧問:

沒錯,這次老李的離職對你們公司來說是一個寶貴的經驗教訓。未來,如果能夠在表揚方式上做出調整,特別是加強頻繁的小表揚,並且擴大表揚的來源,相信你們的員工士氣會得到顯著提升,流動率也會下降。


建立長效的表揚文化

顧問:

總結來說,員工表揚是一個多層次的系統。新創企業特別需要認識到,金錢和物質獎勵固然重要,但它們並不能完全替代情感層面的認可。從老李的例子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單一的獎勵方式很難維持員工的忠誠度。要真正建立一個有效的表揚文化,應該採取多樣化的策略,頻繁、個人化地對員工進行認可,並且擴大表揚的來源,讓每個員工都感到自己被看見和重視。


張總:

這次的討論讓我獲益匪淺。我過去一直以為物質獎勵就能解決問題,卻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接下來,我會逐步落實你提到的這些建議,特別是在日常管理中多加關注員工的努力和進步。


顧問:

這是個很好的開始。你可以從一些簡單的改變開始,比如定期在團隊會議中提到某個員工的具體貢獻,或是讓同事之間互相提名顧問:讓員工之間互相提名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這樣不僅能促進同事之間的團隊合作,還能讓表揚變得更加多元化。表揚的來源越廣泛,員工就越能感受到來自不同方向的支持和重視。這對於公司文化的健康發展非常有幫助。


張總:

你說得對,這樣可以避免只有少數管理層發聲的狀況,讓表揚不再是單向的。我開始意識到,我們過去的問題可能就是過度依賴高層來進行表揚,這讓員工感到距離感,也失去了真誠性。其實有時候,同事之間的互相表揚或許更有說服力。


老李案例的最終解答:跨部門合作與互相表揚

顧問:

對,這不僅僅是來自高層的表揚。回到老李的案例,想像一下,如果他的同事們在老李完成大客戶的交易過程中,能夠及時表揚他幫助團隊解決技術問題、協調資源,這種來自同僚的認可會讓他感受到更多支持。這樣的表揚不僅是來自於上級的認可,而是來自於他在團隊中的價值。


張總:

這麼說來,我們公司內部的表揚體系過於單一了。我們一直都強調業績,但其實很多時候,成功背後的支持力量和跨部門合作也應該被看見和表揚。如果當時我們能夠表揚老李在協作中的表現,也許他就不會覺得自己只是孤軍奮戰。


顧問:

沒錯。表揚不應該只局限於最終結果,它應該涵蓋過程中的每一個貢獻。當員工知道即使他們的貢獻不直接與業績掛鉤,依然能夠得到認可,這會大大提升他們的參與感和動力。


文化變革的挑戰:從個人化到制度化

張總:

那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從一個制度層面來保證這些表揚方式的落實?我知道需要做改變,但具體操作起來會不會有難度?我們畢竟不是大企業,資源有限。


顧問:

其實,這樣的變革不一定需要大量資源。你可以從一些簡單的步驟開始,比如每月設立一個“最佳合作夥伴獎”,由員工互相提名,不限於業績的標準,而是更多強調跨部門合作、日常貢獻等。這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員工之間的合作,還能讓大家感受到來自同事的支持。


另外,你可以考慮在入職培訓中就強調公司重視的表揚文化,讓新進員工一開始就知道,只要他們有所付出,無論大小,公司都會給予適當的認可。這樣一來,員工從一開始就能建立對公司文化的正向期望。


張總:

這些建議聽起來都非常可行,特別是讓員工參與到表揚過程中,這樣他們會覺得自己也是文化的一部分。那麼,你覺得接下來我們應該先從哪些具體措施入手呢?


落實變革:從小處開始的文化塑造

顧問:

我建議你先從幾個簡單的方向開始。首先是設立小型且頻繁的表揚活動,比如每月一個“最佳夥伴獎”或“團隊精神獎”,鼓勵員工參與提名。這樣的活動不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但卻能讓員工感受到日常的努力被看見。


其次,可以考慮將表揚與公司內部的溝通平台結合起來。你們有內部通訊軟體或討論群組嗎?可以在這些平台上定期發佈一些表揚公告,讓更多的員工看到這些認可,從而形成一種健康的內部競爭和合作氛圍。


張總:

我們有一個內部的協作群組,現在聽你這麼說,這或許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可以用來強化公司的表揚文化。


顧問:

沒錯,這樣的數位工具其實可以大大提升表揚的效果。你不僅可以通過它們來表揚員工,還能讓員工之間互動更多,分享他們對彼此工作的看法和感謝。這些都能讓公司內部的氣氛變得更加積極。


老李個案的回顧:如果早一點改變

顧問:

假如我們回到老李的例子,如果你當時能夠提前實施這些措施,情況可能會完全不同。老李可能會感受到更多來自公司內部的支持,而不只是來自業績的壓力。他在完成大客戶項目後,不僅能得到來自上級的表揚,還能聽到來自團隊和客戶的認可,這會讓他對公司有更深的歸屬感。


張總:

的確,如果我們當時能夠有這樣的制度,或許他就不會這麼快離開。這也提醒了我,在管理中,不僅僅要看業績數字,還要關注員工的情感需求和心理感受。


終點:建立真正的認可文化

顧問:

最終,建立一個有效的表揚文化不僅僅是為了提高業績,還是為了讓員工感受到他們的努力和付出被看見。對於像你這樣的新創企業來說,這樣的表揚文化能夠幫助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留住那些真正有價值的人才。老李的經歷告訴我們,單靠物質獎勵和表面上的公開表揚並不足夠,只有當表揚變得個性化、頻繁且多元化時,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


張總:

謝謝你,今天的討論讓我看到了很多我們公司過去忽略的問題。我會開始在公司內部推動這些變革,從小處開始,逐步建立起一個真正的表揚文化。


顧問:

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看到,當員工感受到更多的認可和支持時,他們的積極性和忠誠度會大大提升。表揚不僅僅是對過去努力的回饋,還是對未來潛力的激勵。我期待看到你們公司在這方面的變革成果。


張總:

我也很期待,接下來我會著手制定一些具體措施,並且嘗試讓員工之間互相提名,看看這會帶來怎樣的變化。感謝你的寶貴建議,我們下次再深入討論其他管理問題!


#十點操作性指導摘要#

1. 個性化表揚:

避免形式化的表揚,將表揚具體化,針對員工的個人貢獻和努力,讓他們感受到被真誠地認可。

2. 頻繁的認可:

不要僅限於大項目或年終獎勵。定期、小額的表揚能夠激勵員工持續努力,讓他們的日常工作不被忽視。

3. 多樣化表揚形式:

不僅僅依賴金錢或實物獎勵,無形的表揚如公開讚賞、電子郵件感謝和員工故事分享,往往更具長遠影響。

4. 擴大表揚來源:

讓表揚不僅來自管理層,還包括同事、跨部門成員,甚至客戶。這樣能促進團隊合作並讓員工感到來自多方的支持。

5. 強化團隊合作的表揚:

不只表揚個人業績,還要重視那些在團隊協作和跨部門合作中做出貢獻的員工,讓每個人的努力都能被看見。

6. 建立透明表揚機制:

設立明確的表揚標準,確保表揚機制公平透明,避免員工之間產生不滿或競爭壓力。

7. 利用數位工具強化表揚:

充分利用公司內部的數位溝通平台(如賴等)進行定期表揚公告,促進內部互動和合作。

8. 讓表揚成為入職培訓的一部分:

在員工加入公司時即強調公司的表揚文化,讓他們對公司的文化有正向期待,並從一開始就感受到被重視。

9. 建立簡單而具儀式感的表揚活動:

如每月的“最佳合作夥伴獎”或“團隊精神獎”,鼓勵員工參與提名,讓他們感受到日常工作的認可。

10. 持續優化表揚機制:

定期檢視表揚機制的效果,根據員工的反饋進行調整和改進,確保表揚方式能夠持續滿足員工的情感需求並提高參與感。

#新創人資啟示錄系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場景設定:小林是公司人資部訓練科科長,負責推動一項針對基層主管的教練式領導培訓計畫。由於客服部績效持續下滑,員工工作積極性不足,客服部經理老王與小林進行了一次深入討論。這次公司特別聘請了企業教練顧問陳顧問,協助老王理解和執行教練式領導培訓。然而,老王對此計畫抱持懷疑態度,認為這種新的管理方式是無效的
本文緣起 應人資夥伴的要求,今天趕出這篇文章給大家參考∩__∩y 。 在人力資源領域工作了六到八年後,如果工作的不順與不愉快,很多HR專業人士就容易進入『職涯疑惑期』,開始思考職業轉型的可能性。這是一個自然發生的過程,但對於HR這個高度專業化的領域來說,轉職並不像其他職業那麼容易。人資職位的職能
深受全球書迷與影迷喜愛的《魔戒》,其實有一個源自對權力深層疑問的哲學內核。誠如大家所知的,透過「至尊魔戒」,我們看到每個接觸它的人都無法逃脫墮落的命運,這不僅是魔戒的魔力,而更是人性在面對『無限權力』時的脆弱。
這篇文章探討求職者在面試中的正確心態。面試應視為雙向選擇,而非單向審判。求職者應主動提問,了解工作內容、公司文化和發展機會,確保與自己期望匹配。強調第一次轉職的重要性,求職者不應急於接受不合適的工作,而應用提問來降低選錯工作的風險。改變心態,從被動應對轉變為主動選擇,才能找到適合長期發展的工作環境。
場景設定:小林是公司人資部訓練科科長,負責推動一項針對基層主管的教練式領導培訓計畫。由於客服部績效持續下滑,員工工作積極性不足,客服部經理老王與小林進行了一次深入討論。這次公司特別聘請了企業教練顧問陳顧問,協助老王理解和執行教練式領導培訓。然而,老王對此計畫抱持懷疑態度,認為這種新的管理方式是無效的
本文緣起 應人資夥伴的要求,今天趕出這篇文章給大家參考∩__∩y 。 在人力資源領域工作了六到八年後,如果工作的不順與不愉快,很多HR專業人士就容易進入『職涯疑惑期』,開始思考職業轉型的可能性。這是一個自然發生的過程,但對於HR這個高度專業化的領域來說,轉職並不像其他職業那麼容易。人資職位的職能
深受全球書迷與影迷喜愛的《魔戒》,其實有一個源自對權力深層疑問的哲學內核。誠如大家所知的,透過「至尊魔戒」,我們看到每個接觸它的人都無法逃脫墮落的命運,這不僅是魔戒的魔力,而更是人性在面對『無限權力』時的脆弱。
這篇文章探討求職者在面試中的正確心態。面試應視為雙向選擇,而非單向審判。求職者應主動提問,了解工作內容、公司文化和發展機會,確保與自己期望匹配。強調第一次轉職的重要性,求職者不應急於接受不合適的工作,而應用提問來降低選錯工作的風險。改變心態,從被動應對轉變為主動選擇,才能找到適合長期發展的工作環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才的獲取和培育是企業的關鍵競爭力之一。然而,隨著應徵人數的增加和職位要求的複雜化,傳統的人力資源流程越來越難以應對這些挑戰。本文列舉了目前市場上常見的AI 工具
Thumbnail
在大招募時代,企業主重視求職者的特質與行為面向。瞭解 Google, Amazon, ASML, P&G, 國泰金控, IKEA, 乾杯 和 漢來飯店的招募策略,並學習借鑒他們的經驗。
Thumbnail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成千上萬的軟體開發者正面臨失業的困境。他們疲於奔命,四處投遞履歷,希望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但是,有沒有想過,除了尋找新工作,還有其他選擇嗎?如果找不到工作,為什麼不考慮創造一個呢?讓我們一起探討軟體開發者如何利用自身技能,在互聯網時代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
Thumbnail
在光鮮亮麗的背後隱藏一些不確定感:自己努力這麼多年,加薪升遷老是輪不到我?上班族除了專業技能到位、展現工作成果,還有哪些該注意的地方,我請教了資深主管、企業主及自身在職場經驗,想和大家分享哪些職場行為可能是阻撓你晉升的隱患,以及該如何避開這些雷區?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背景下成長的「新世代」逐漸步入社會,舊有的職場觀念逐漸不符合新世代的追求,他們到底想要什麼?這種情況展現了什麼?「爛草莓」真的爛嗎? 近幾年,新世代管理議題已成為企業間的熱門話題,各行各業缺工的情況日漸嚴重,大企業都在爭取10%的人才,中小企業也出現「加薪搶人」的現象,甚至加薪也搶不到!
Thumbnail
#人事有什麼價值 對於許多企業來看,人事工作很常就是那種不是很被關注,然後大大小小雜事就會淪落於此的單位。相較於生產單位,業務單位,對公司來說沒有直接的收入也不能幫忙製造,隨之而來就會是相對的薪酬偏低。不過另一邊又同時因為大環境的改變,人事單位普遍的被需求來自於大缺工的環境,因為就很難找人
Thumbnail
轉職對任何年齡段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勇敢的選擇。不論是非自願的離職或是追求更好的職涯,面對未知的挑戰和改變經常讓人感到恐懼與焦慮。此文探討轉職過程中的情感支持、心理準備與社會壓力,並提供實質建議幫助人們在面對轉職的艱難時刻,尋找自己的方向和力量。無論處於何種職位,都需要對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Thumbnail
職場上,一個人的成功不只是靠工作水平,而是要看是否能夠解決問題。透過將價值轉化成實際的經濟價值,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創造力,並獲得更多的機會。本文闡述瞭如何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如何運用黃金圈法則來檢視工作價值,並將價值變現的方法。
Thumbnail
組成本地團隊職務功能大致確定,能夠放進去的新血;絕大部份都是行業的新秀。為了滿編一個基本的隊伍,剛開始只能依照他們的背景和資歷,以及面試時展露的性向,所有位置都一一填滿之後,也正式可以運作了。 儘管人力資源的投資須着眼長期發展,但是;初期的人力結構不宜過多層級,最好組織盡量的扁平化。一來符合初期階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才的獲取和培育是企業的關鍵競爭力之一。然而,隨著應徵人數的增加和職位要求的複雜化,傳統的人力資源流程越來越難以應對這些挑戰。本文列舉了目前市場上常見的AI 工具
Thumbnail
在大招募時代,企業主重視求職者的特質與行為面向。瞭解 Google, Amazon, ASML, P&G, 國泰金控, IKEA, 乾杯 和 漢來飯店的招募策略,並學習借鑒他們的經驗。
Thumbnail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成千上萬的軟體開發者正面臨失業的困境。他們疲於奔命,四處投遞履歷,希望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但是,有沒有想過,除了尋找新工作,還有其他選擇嗎?如果找不到工作,為什麼不考慮創造一個呢?讓我們一起探討軟體開發者如何利用自身技能,在互聯網時代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
Thumbnail
在光鮮亮麗的背後隱藏一些不確定感:自己努力這麼多年,加薪升遷老是輪不到我?上班族除了專業技能到位、展現工作成果,還有哪些該注意的地方,我請教了資深主管、企業主及自身在職場經驗,想和大家分享哪些職場行為可能是阻撓你晉升的隱患,以及該如何避開這些雷區?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背景下成長的「新世代」逐漸步入社會,舊有的職場觀念逐漸不符合新世代的追求,他們到底想要什麼?這種情況展現了什麼?「爛草莓」真的爛嗎? 近幾年,新世代管理議題已成為企業間的熱門話題,各行各業缺工的情況日漸嚴重,大企業都在爭取10%的人才,中小企業也出現「加薪搶人」的現象,甚至加薪也搶不到!
Thumbnail
#人事有什麼價值 對於許多企業來看,人事工作很常就是那種不是很被關注,然後大大小小雜事就會淪落於此的單位。相較於生產單位,業務單位,對公司來說沒有直接的收入也不能幫忙製造,隨之而來就會是相對的薪酬偏低。不過另一邊又同時因為大環境的改變,人事單位普遍的被需求來自於大缺工的環境,因為就很難找人
Thumbnail
轉職對任何年齡段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勇敢的選擇。不論是非自願的離職或是追求更好的職涯,面對未知的挑戰和改變經常讓人感到恐懼與焦慮。此文探討轉職過程中的情感支持、心理準備與社會壓力,並提供實質建議幫助人們在面對轉職的艱難時刻,尋找自己的方向和力量。無論處於何種職位,都需要對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Thumbnail
職場上,一個人的成功不只是靠工作水平,而是要看是否能夠解決問題。透過將價值轉化成實際的經濟價值,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創造力,並獲得更多的機會。本文闡述瞭如何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如何運用黃金圈法則來檢視工作價值,並將價值變現的方法。
Thumbnail
組成本地團隊職務功能大致確定,能夠放進去的新血;絕大部份都是行業的新秀。為了滿編一個基本的隊伍,剛開始只能依照他們的背景和資歷,以及面試時展露的性向,所有位置都一一填滿之後,也正式可以運作了。 儘管人力資源的投資須着眼長期發展,但是;初期的人力結構不宜過多層級,最好組織盡量的扁平化。一來符合初期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