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帶孩子去看醫生嗎?II》攜手支持孩子,家長如何在學校會議中發揮關鍵作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老師建議我的孩子去看醫生?我該去嗎? 我的孩子真的有病嗎?     


當您收到孩子的老師建議去做心理評估或衡鑑時,心中可能會湧現各種情緒與徬徨。在多年的心理師工作中,我深知家長也在類似情況中感到的徬徨無助。然而,請您相信,這個會議中的討論並不代表對您的孩子或您有所批評,而是希望透過我們的共同努力,為孩子提供更適合的支持,幫助他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加穩健。

     這篇文章希望能帶給您一些協助,幫助您以平靜和信心面對接下來的會談,與學校攜手合作,一同陪伴孩子度過這段有些挑戰的時期。

     上一篇我們提到了親師會議的心態準備,在準備好心情後,我們可以來了解可以來一同看看會議過程討論哪些事情?在您們進到會議前,可以做好一些準備,更能夠促進會議效果,有效率地替孩子規畫適合的支持與幫助,以下是幾點關於親師會議的重點事項:

一、與會人員及角色

會議中可能會有幾位參與人員,每個人員都有不同的觀點和專業知識:

  • 導師:主要分享孩子在校的行為和表現。
  • 學校輔導老師或心理師:提供心理層面的建議和支持資源。
  • 家長:分享孩子在家的觀察情況,提供學校更全面的資訊。
  • 校方行政人員:學校的主任或是組長,視情況若需要才會出現,通常是牽涉到跨班級的事件或是學生校園議題時,一起與會能在討論後以行政角度提供協助。

這些都是會議中可能出現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可以提供不同的觀點來評估孩子的狀況,讓我們的討論更加全面,先了解不同人員的角色,能幫助您釐清每個人對孩子的觀察與建議。

二、會談流程與內容

在學校召開的會議中,通常會討論以下主題:

  1. 回顧孩子的學習情況:導師會介紹孩子在校的學習表現及日常狀況,讓家長了解學校所觀察到的情形。
  2. 行為或情緒問題探討:接著,老師可能會針對孩子的行為或情緒問題提出具體的例子,以及導師和學校提供孩子的協助有哪一些,若與會的專業人員觀察孩子需要心理評估也會在這段討論說明原因。
  3. 解決方案的建議:會議的最後,與會的人員會提出一些建議方案,幫助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獲得更多支持。

三、家長角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討論孩子的具體情況

     在學校與家庭的合作中,家長的角色至關重要。作為父母,您對孩子的了解和觀察,是任何人無法替代的寶貴資訊。在會議中,家長的參與能為學校提供更全面的視角,有助於導師和輔導老師、心理師更精準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和特質,進而制定適合的輔導計畫。

     首先,家長可以如實提供孩子在家庭環境中的行為表現、興趣、情緒反應等,幫助學校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整體狀況。學校與家庭的環境不同,有時孩子的表現也會有所差異。家長分享的這些細節,能讓老師看到孩子在校外的樣貌,有助於全面評估孩子的發展需求。

     其次,家長的參與傳達出對孩子的支持,讓孩子知道自己並不孤單,無論是面對學習挑戰還是情緒上的困難,家人和學校都在身旁協助。這種支持不僅能增強孩子的安全感,還能促進親子間的連結,對孩子的自信心和成長都有正向的影響。

     最後,會議中家長也能了解學校的觀點,並與老師一起討論具體的輔導方式,例如生活中的小調整或情緒管理的策略等,就如同本文開頭我們提到的:希望透過我們的共同努力,為孩子提供更適合的支持,這是很重要的觀念。透過積極參與,家長不僅能更了解學校的需求,也能將專業建議帶回家,進一步運用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讓策略更加一致和有效。

四、詢問後續的行動計畫

在會談的最後,您可以進一步詢問學校是否有相關資源,或如何進行下一步的支持措施:

  • 是否需要安排心理輔導:了解學校提供的輔導資源,並詢問如何幫助孩子逐步適應。
  • 專業評估的步驟:詢問學校建議的評估或衡鑑機構,了解評估的流程和預期的結果。關於評估的部份我們會在下一篇文章進行介紹,由在醫院執業多年的資深臨床心理師撰寫。

    在最後想跟親愛的家長說:您的徬徨與無助,同時代表著您對孩子的珍視與關愛,在能夠更理解事實狀況後,您的徬徨與無助,也能轉為您對孩子的投入和承諾,這不僅直接展現對孩子展現您的關愛,也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了一個更安全、穩定的環境並建立一個能夠自信成長的支持網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療癒之森
2會員
14內容數
13年兒童心理工作經驗分享和與森林療癒有關的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家長與導師的會談中,除了討論孩子的表現外,更可以深入探索專業建議與可行的資源。選擇合適的會談時機與地點、請教專業意見、明確表達期望、主動尋求資源,及保持開放的溝通都是促進合作的關鍵。這樣的會談有助於雙方進一步瞭解孩子的需求,並為孩子的未來提供必要的支持。
Thumbnail
在家長與導師的會談中,除了討論孩子的表現外,更可以深入探索專業建議與可行的資源。選擇合適的會談時機與地點、請教專業意見、明確表達期望、主動尋求資源,及保持開放的溝通都是促進合作的關鍵。這樣的會談有助於雙方進一步瞭解孩子的需求,並為孩子的未來提供必要的支持。
Thumbnail
面對孩子的學校表現,許多家長在與導師舉行會議前會感到焦慮和不安。本文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包括正面思考、準備問題以及接受多元觀點等,旨在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況,與導師達成共識。
Thumbnail
面對孩子的學校表現,許多家長在與導師舉行會議前會感到焦慮和不安。本文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包括正面思考、準備問題以及接受多元觀點等,旨在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況,與導師達成共識。
Thumbnail
(王世賢 行動諮商心理師from龍華國小講座筆記文章化整理) 溝通的力量 家庭中,溝通是培養孩子良好發展的基石。然而,如何溝通才能事半功倍呢? 首先,我們需要創造一個開放的環境,讓孩子敢於分享內心所想。 家長應該願意聆聽孩子,尊重他們的意見,給予鼓勵和支持...
Thumbnail
(王世賢 行動諮商心理師from龍華國小講座筆記文章化整理) 溝通的力量 家庭中,溝通是培養孩子良好發展的基石。然而,如何溝通才能事半功倍呢? 首先,我們需要創造一個開放的環境,讓孩子敢於分享內心所想。 家長應該願意聆聽孩子,尊重他們的意見,給予鼓勵和支持...
Thumbnail
和家人得到共識真的很重要!
Thumbnail
和家人得到共識真的很重要!
Thumbnail
如果孩子目前想要培養的是人際互動的協調能力、合作能力與領導/被領導能力,那我的這些主觀想法,便會成為孩子茁壯的阻礙。 我沒有辦法一輩子陪在他身邊呀!
Thumbnail
如果孩子目前想要培養的是人際互動的協調能力、合作能力與領導/被領導能力,那我的這些主觀想法,便會成為孩子茁壯的阻礙。 我沒有辦法一輩子陪在他身邊呀!
Thumbnail
原本應該要親近的關係 孩子卻離得很遙遠 也許我們可以找到靠近孩子的鑰史 - 尊重
Thumbnail
原本應該要親近的關係 孩子卻離得很遙遠 也許我們可以找到靠近孩子的鑰史 - 尊重
Thumbnail
「你今天在學校是不是不乖?」 「你今天在學校好嗎?」 「今天有沒有認真上課?」 這些都是每天接孩子放學的時候最常問的問題,小寶貝上學了,家長們都會很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狀況,但是如果問題過於廣泛,可能會讓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分享,尤其是年紀很小不善表達的孩子,於是就很單純的回答「好」、「還可以」,或甚至閉口
Thumbnail
「你今天在學校是不是不乖?」 「你今天在學校好嗎?」 「今天有沒有認真上課?」 這些都是每天接孩子放學的時候最常問的問題,小寶貝上學了,家長們都會很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狀況,但是如果問題過於廣泛,可能會讓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分享,尤其是年紀很小不善表達的孩子,於是就很單純的回答「好」、「還可以」,或甚至閉口
Thumbnail
如果孩子的表達出現障礙,不只是作文寫不好,連帶會影響他們的人際溝通,甚至是未來的職場競爭力。可惜,我教的是孩子,不是父母,沒辦法干涉人家的家庭教育。不過,課堂上,我會帶孩子嘗試推敲父母的心聲,並且在模擬的情境中和大人對話,為他們加強精準表達的能力。
Thumbnail
如果孩子的表達出現障礙,不只是作文寫不好,連帶會影響他們的人際溝通,甚至是未來的職場競爭力。可惜,我教的是孩子,不是父母,沒辦法干涉人家的家庭教育。不過,課堂上,我會帶孩子嘗試推敲父母的心聲,並且在模擬的情境中和大人對話,為他們加強精準表達的能力。
Thumbnail
這是某家長告誡孩子老師的話! 還是位高社經背景的家長! 聽到這句話的老師們,紛紛驚呼實在不可思議。家長如此,孩子怎麼幫他教呀! 「你要辯得過他,他才會聽你的啦!」 這句話語,雖然表面上是填滿著對老師的不耐煩和不信任。但驕傲的包裝底下⋯⋯你看見了嗎? 其實是家長對這孩子教養的無力。 教養孩子,不是
Thumbnail
這是某家長告誡孩子老師的話! 還是位高社經背景的家長! 聽到這句話的老師們,紛紛驚呼實在不可思議。家長如此,孩子怎麼幫他教呀! 「你要辯得過他,他才會聽你的啦!」 這句話語,雖然表面上是填滿著對老師的不耐煩和不信任。但驕傲的包裝底下⋯⋯你看見了嗎? 其實是家長對這孩子教養的無力。 教養孩子,不是
Thumbnail
在學校做輔導工作,最常接觸的除了孩子之外,就是家長了。家長這個身份角色常被背負著諸多的期待,更具體說的話就是有很多的「應該」與「不應該」的樣子…...
Thumbnail
在學校做輔導工作,最常接觸的除了孩子之外,就是家長了。家長這個身份角色常被背負著諸多的期待,更具體說的話就是有很多的「應該」與「不應該」的樣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