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學校踏入職場,世界對我們的耐心好像少了,期待卻更多了。人們多數需要憑自己的經驗和判斷來下決策,像是在職場上,公司通常希望選擇適合的人,而不一定投入太多資源去培養潛在員工(也就是常聽到的:我要即戰力!),想要在這個世界上求生存好像得具備自我提升和快速適應的能力。
回想你過去的職場經驗,公司傾向怎樣做呢?回顧我的職場經驗,兩個做法都有。
公司 A,篩選出合拍的白紙。
更願意找潛力股投入大量時間進行培養。雖然初期成本高、過程漫長,但隨著團隊逐漸成形,這種模式帶來了長期穩定的合作與信任。
公司 B,篩選出有經驗的人。
招募有經驗的即戰力,以篩選為主要(但那個有關錢錢的狀況...QQ),而文化與價值觀則放次要,認為所謂「成長」應該是個人的責任。雖然節省了教育成本,但夥伴間較缺乏情感連結。
不論是 A 公司還是 B 公司,核心都是篩選,只是中心價值不相同。A 公司在意的是以價值觀契合為前提,願意投入教育成本;B 公司以即戰力為核心,節省教育成本,但容易犧牲團隊凝聚力。
這兩者並沒有絕對的對錯,更多的是企業價值觀的選擇。
無論職場、商業合作還是客戶篩選中,不符合文化或價值觀的對象通常會帶來不必要的浪費與內耗。篩選的意義在於找到那些與價值觀相符的人事物,避免不必要的精力分散。這樣的邏輯,適用招募、篩選客戶與合作夥伴。
篩選後的選擇在價值觀上已經有了初步的共識,已經有一定的基礎,再來執行教育。
這裡的「教育」並非試圖改變對方,而是通過專業的指導與價值觀交流,達成彼此更緊密的默契,當符合價值觀和頻率時,適度的教育能更增進彼此的默契。
篩選與教育應是互為補充。在選擇中找到共識,在教育中深化合作。
其實,這樣的模式不僅適用於職場,在人際關係中也無所不在,影響如何選擇合作夥伴、朋友,甚至如何面對自己的生活圈。而當我們試圖與他人合作或相處時,是否也應該用同樣的態度來對待?
人與人之間的成熟交流講求理解和尊重,不是批評,更不是改變對方。與其花費精力去改變他人的思想或行為,不如用篩選的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圈子、工作夥伴或人際關係,在互動中尊重差異,掌控自己能控制的部分。
如何找到平衡,選擇適合自己的人事物,集中資源在有意義的關係和目標上。
世界上選擇與時間的分配非常重要,不是試圖將時間在不可控或無法改變的事上。生活本質就是一連串的選擇和取捨,無法也不需要教育或改變每一個人,不需要將自己有限的精力去做過多的內耗。
選擇與哪些人合作、在什麼事上投入時間,清楚了解什麼值得追求,什麼需要放棄。合適的情況下,選擇進行溝通和引導才具備意義,而後篩選出彼此價值觀和目標一致的情況下,教育才更能有效,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價值。
在你的生活或工作中,是如何看待「篩選與教育」的平衡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