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死亡貼近我》—《心靈寫作》作者娜妲莉高柏的抗癌心路歷程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我簡直不敢相信,寫過《療癒寫作》、《心靈寫作》的娜妲莉‧高柏,竟然得了癌症!在這本書中,她將這段求醫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



其實我有點驚訝,這種與病魔纏鬥的書,在出版市場應該不討喜吧?尤其在台灣。
但,對我這一路走過病痛的人而言,讀了是很有共鳴的。
甚至覺得,如果當初早讀到這本書,心情會安慰許多。


raw-image



在本書中,她可不跟你來靈性那一套,
而是實實在在的說出自己的感受。
娜妲莉‧高柏認為,
是1990年帶領她禪修的片桐老師過世,
加上三十多歲時離婚的雙重打擊,
導致她在63歲得了癌症。
最慘的是,連她的伴侶也在這時的得了癌症!
到底誰要安慰誰?誰要體諒誰?誰又能幫助誰?
兩人都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我心想,她一定是重情重義的人,才會傷痛多年,最後在老年時爆發。
想想也是啊,
她筆下充滿感性,觀察力敏銳,這是優點也是缺點。


我原本很擔心,我輩如她這般感性的人,
難道就更因此容易生病嗎?


人過了某個歲數,往事總浮上心頭,
這幾年自己跟身邊的朋友,總不由自主的會回想過去,為一些往事而感傷,
嚴重一點的成了苦毒,
甚至有朋友還得了憂鬱症,至今還在奮鬥中。
過去種種所累積的毒素,不可謂不大啊!



好在,我閱讀時發現,娜妲莉‧高柏處處都有「朋友」出現。
(其實我覺得是「貴人」)
她作化療時,有朋友陪伴,病房變成「藝文沙龍」,
例如她聽朋友講解,何為「時尚」等等,
每天做完化療,她對某個領域又多了些認識。


娜妲莉‧高柏也要到處求訪名醫(美國很大,還要跨洲),掛不到號。
(對,不是只有台灣才要遍尋名醫)
後來驚喜的發現,有朋友認識名醫,所以能很快的見到醫生。


娜妲莉‧高柏是不忌口,不信生機飲食那套,
(書中她強調,她不信自然療法那套,
只信現代醫藥,所以完全遵照醫生指示)
她最開心的事,就是朋友常會送自製的美味餐點來,
就算她不在,也會放在她家門口。
她非常感動,甚至說,要將這些朋友納入遺囑名單中。


我回想我自己生病休養時,身邊沒有朋友相伴,無人過問,連email都很少。
未必是他們無情,
而是中年這年紀,
大家都忙,忙事業、有一家老小要照顧,自顧不暇了,
哪有心力再關心別人?


我年輕時也曾陪高中老師去作復健,
自己後來長期作復健,
如今想來,如果當初身邊有人陪著說說話,心情會好很多,
起碼,對疾病、未來會比較樂觀一點吧!
我個人是覺得,會增加病人的復原力吧!


我覺得,對病人而言,「陪伴」是最重要的事,
但在台灣社會,一般人通常會對病人下指導棋(明明自己根本不懂醫學)。
我不從(因為我也只信醫生的醫囑),
我還被罵固執、裝病。



要到什麼時候,
台灣社會才會進步到,明白病人最需要是陪伴,
至於醫療建議,就留給醫生去作吧!
你不用特別做什麼,甚至問病人有什麼需要,
幫他跑跑腿、買東西,
就是很大的幫助。


所以,讀完這本書,我覺得,
雖然娜妲莉‧高柏是因為太重感情而受傷,
但,她在病中,確實是因為很多有情人,而得到滋潤與力量。


而且我也開始思考,
我是不是也該學習娜妲莉‧高柏,
把自己這段長期與病痛交手的心情,
寫下來跟與我有同樣處境的人分享?
讓別人少走點冤枉路,至少心情好一點?


為了我的老年生活有好一點的品質,
我覺得,我應該開始試試,多交朋友。
(雖然,之前因為長期病痛,讓我對人性失去信心。)
我希望,
愛,是最好的答案。


相關閱讀

(推薦)《狂野寫作》--提供寫作的練習+後記

《療癒寫作》讀後感—自然派

✭《六呎風雲》—經營葬儀社的這家人,如何面對生與死?

★(英國)《我們弒老朋友》—可以請好友幫我安樂死,讓我優雅退場嗎?

★《父後七日》—荒謬又寫實的人生畢業典禮

★(德國)《破涕新舞台》—葬禮可以歡樂,也可以很另類

★(書摘)揮別「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面對親友死亡,找尋意義

★如果只能活到七十,你現在會做什麼—《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

希望有個圓滿的「畢業典禮」—《如果孤獨死將是大多數人的未來》


===========================
原文書名 :Let the Whole Thundering World Come Home: A Memoir
作者 :娜妲莉‧高柏 (Natalie Goldberg)
出版社:心靈工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時堂(花。酒。香)的沙龍
53會員
149內容數
闖過生死關、走過創傷的我,感恩所有善待我的小天使!用文字寫下我的心情及療癒筆記。 另有電影 、影集、閱讀的心得。 在痞客邦的「花。 酒。 香」主站,還有品酒、日本線香、香皂的心得文。 https://cafe25.pixnet.net/blog
2025/03/19
培理醫生提到如何幫助受過創傷的人(包括自己)? 你也許沒前去看貴貴的心理醫生, 但「陪伴」,跟好友講電話訴苦, 就是最好的方式。 另外,散步、舞蹈、按摩都有助於調節。 培理醫生最後提到: 如果沒有經歷過真實人生磨難,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智慧, 如果沒有熬過去,就無法發展出「創傷後智慧」。
Thumbnail
2025/03/19
培理醫生提到如何幫助受過創傷的人(包括自己)? 你也許沒前去看貴貴的心理醫生, 但「陪伴」,跟好友講電話訴苦, 就是最好的方式。 另外,散步、舞蹈、按摩都有助於調節。 培理醫生最後提到: 如果沒有經歷過真實人生磨難,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智慧, 如果沒有熬過去,就無法發展出「創傷後智慧」。
Thumbnail
2025/02/19
找到天命的秘密是, 誠實回答一個問題:你最喜歡的「衰事三明治」是什麼口味?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你對什麼有熱情?」 而是「你對什麼有熱情到,願意忍受當中最不堪的一面?」
Thumbnail
2025/02/19
找到天命的秘密是, 誠實回答一個問題:你最喜歡的「衰事三明治」是什麼口味?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你對什麼有熱情?」 而是「你對什麼有熱情到,願意忍受當中最不堪的一面?」
Thumbnail
2025/02/11
用現代人的眼光來解讀, 「女主角就是一個宅女,雖然從電腦上獲得各種知識, 算是業餘科學家, 但她缺乏現實生活的社交互動。」 她對婚姻也沒有勇氣追求, 對世界好奇,卻又沒有足夠的勇氣去冒險。 就只會埋頭研究植物、寫論文。
Thumbnail
2025/02/11
用現代人的眼光來解讀, 「女主角就是一個宅女,雖然從電腦上獲得各種知識, 算是業餘科學家, 但她缺乏現實生活的社交互動。」 她對婚姻也沒有勇氣追求, 對世界好奇,卻又沒有足夠的勇氣去冒險。 就只會埋頭研究植物、寫論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寫過《療癒寫作》、《心靈寫作》的娜妲莉‧高柏,竟然得了癌症!在這本書中,她將這段求醫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 要到什麼時候, 台灣社會才會進步到,明白病人最需要是「陪伴」, 至於醫療建議,就留給醫生去作吧! 你不用特別做什麼,甚至問病人有什麼需要, 幫他跑跑腿、買東西, 就是很大的幫助。
Thumbnail
寫過《療癒寫作》、《心靈寫作》的娜妲莉‧高柏,竟然得了癌症!在這本書中,她將這段求醫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 要到什麼時候, 台灣社會才會進步到,明白病人最需要是「陪伴」, 至於醫療建議,就留給醫生去作吧! 你不用特別做什麼,甚至問病人有什麼需要, 幫他跑跑腿、買東西, 就是很大的幫助。
Thumbnail
『別貪心,寫作把你帶到很深的境界,持續寫下去吧。』 「但是,禪師。」我告訴他:「寫作好寂寞。」 他抬起眉
Thumbnail
『別貪心,寫作把你帶到很深的境界,持續寫下去吧。』 「但是,禪師。」我告訴他:「寫作好寂寞。」 他抬起眉
Thumbnail
如果你希望看到一個癌末病患是如何在一場大病之後,從此更熱愛人生、精神和心靈更無堅不摧的故事,那你可能會大失所望;但是假如你想看到的是一個歷經劫難的人是如何更加誠實地面對人生,並且擁抱未來的不確定性,那這會是一本給你勇氣還有慰藉的書。
Thumbnail
如果你希望看到一個癌末病患是如何在一場大病之後,從此更熱愛人生、精神和心靈更無堅不摧的故事,那你可能會大失所望;但是假如你想看到的是一個歷經劫難的人是如何更加誠實地面對人生,並且擁抱未來的不確定性,那這會是一本給你勇氣還有慰藉的書。
Thumbnail
感覺大家不是已經得癌症,就是在得癌症的路上。而,照護的責任,又該歸屬於......誰?
Thumbnail
感覺大家不是已經得癌症,就是在得癌症的路上。而,照護的責任,又該歸屬於......誰?
Thumbnail
《如果能夠把謝謝說出口》是一本散文類型的漫畫作品,描述專門以上班族女性為主題,繪製都會淑女的漫畫家瀧波由佳利,得知自己母親癌症末期,在最後與姊姊一起照料母親到臨終的經過。因為母親強勢的態度,瀧波由佳利過去跟她關係並不好,但在照料母親的這段期間,她還是花時間思考這段母女關係。
Thumbnail
《如果能夠把謝謝說出口》是一本散文類型的漫畫作品,描述專門以上班族女性為主題,繪製都會淑女的漫畫家瀧波由佳利,得知自己母親癌症末期,在最後與姊姊一起照料母親到臨終的經過。因為母親強勢的態度,瀧波由佳利過去跟她關係並不好,但在照料母親的這段期間,她還是花時間思考這段母女關係。
Thumbnail
認清了關係, 你說不我悲傷嗎?其實很悲傷。 你以為一起經歷人生高低起伏就會成為戰友嗎?非也 !
Thumbnail
認清了關係, 你說不我悲傷嗎?其實很悲傷。 你以為一起經歷人生高低起伏就會成為戰友嗎?非也 !
Thumbnail
8年前生了一場病, 讓她陷入母親罹癌的恐懼黑洞. 如何自覺, 脫離黑洞, 找回當下的力量. 這個故事, 觸動人心.
Thumbnail
8年前生了一場病, 讓她陷入母親罹癌的恐懼黑洞. 如何自覺, 脫離黑洞, 找回當下的力量. 這個故事, 觸動人心.
Thumbnail
作者以第一人稱仿若述說自己身邊最近發生的事一般開啟了整本小說的序幕,其實整本小說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擁有名字,只有我、你、他、她、那位老婦、民宿主人,沒有名字的好處是代入感非常強烈,幾乎感覺那位備受癌症折磨的好友就在你眼前崩解,所有的情緒都真實到躍然紙上,仿若一齣道句簡單只憑對白及演技抓住觀眾目光的舞台
Thumbnail
作者以第一人稱仿若述說自己身邊最近發生的事一般開啟了整本小說的序幕,其實整本小說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擁有名字,只有我、你、他、她、那位老婦、民宿主人,沒有名字的好處是代入感非常強烈,幾乎感覺那位備受癌症折磨的好友就在你眼前崩解,所有的情緒都真實到躍然紙上,仿若一齣道句簡單只憑對白及演技抓住觀眾目光的舞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