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年輕時,對於職涯發展懷抱希望,認為隨著年資增加,薪資會逐步提升,職位也會越來越穩固。但到了中年,現實往往與當初的想像有所出入。
許多人後來才發現,自己過去累積的技能和經驗,在市場上開始不再那麼值錢,公司不再像過去那樣倚賴自己,甚至開始有年輕人以更低的薪資取代自己原有的職務。
另外,當前的職場環境已和過去完全不同,企業用人的標準已經改變,過往「年資=價值」的思維已經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產出=價值」的競爭邏輯。這樣的變化,讓得許多中年人開始感受到職場壓力,面對薪資停滯、升遷受阻,甚至被優先裁員的風險。
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年人應該如何因應?如何讓自己避免成為市場淘汰的對象?
接下來我會用幾篇文章的內容,從企業用人標準的轉變、AI 與自動化對工作的影響,以及市場對於專業性的重新定義,帶你一起深入了解中年人面臨的職場挑戰,並且我也會提出具體的應對策略,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在過去的職場文化裡,企業普遍採取「論資排輩」的用人制度,也就是年資越長,薪資和職位就越高。這樣的模式適用於傳統產業,因為過去的企業經營模式較為穩定,市場變化相對緩慢,因此有經驗的資深員工對於公司來說,確實具有長期價值。
但在近年來,這樣的標準已經逐漸被淘汰,越來越多的企業對於「資深人才」的期待不再是「穩定性」,而是「產出效益」。
這是因為現今的企業環境變化快速,數位轉型讓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許多企業不再願意單純為了年資而支付高薪,而是更傾向於投資那些能夠帶來實際價值的人才。
這也讓許多中年人開始發現,自己的薪水雖然高於年輕人,但企業並不認為自己比年輕人更具價值。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企業認為年輕人更具學習力和適應能力,願意接受較低薪資,這讓許多中年人陷入被取代的危機。
企業在評估資深員工時,開始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這樣的評估標準,使得許多中年人開始發現,自己過去習慣的工作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而企業更傾向於尋找具備數位技能、能夠獨立解決問題、且能夠為公司帶來直接效益的人才。
近年來,AI(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使得許多傳統的知識型工作正在發生變化。以往許多需要人工處理的工作,例如:財務報表分析、人資管理、行銷規劃等等,現在已經可以透過 AI 工具來完成。這不只是基層勞動力受到影響,中階管理層和部分專業人才同樣面臨取代風險。
我們以「數據分析」為例。
過去企業需要聘請數據分析師來整理數據、產出報告,但現在有了 AI 工具,只要輸入關鍵數據,AI 就能自動分析市場趨勢,甚至還能給出決策建議。這讓許多本來擁有「數據分析能力」的人才,開始發現自己的技能已經不是那麼獨特。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我熟悉的行銷領域。
過去行銷人員需要手動分析受眾行為、設計廣告投放策略,但現在 AI 已經能夠透過機器學習,自動優化廣告(越來越無腦了),甚至能夠根據市場趨勢自動調整內容。這讓許多中年行銷人員發現,自己過去的經驗與技巧,正在被 AI 和新世代的數位行銷工具取代。
此外,企業管理層也受到 AI 和自動化影響。
例如說:許多企業已經開始使用 AI 來進行績效評估、人才篩選、甚至專案管理,這讓許多中階主管發現,自己在公司內部的價值正在下降。
許多曾經仰賴經驗來管理團隊的中年主管,會發現企業開始尋找更懂數據管理、能夠透過 AI 優化決策的年輕管理者,這讓中階主管的競爭力受到嚴重威脅。
當 AI 和自動化持續進步,許多傳統的中階管理和專業人才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如果不主動學習新的技能、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很可能在未來的職場競爭中逐漸失去價值。
許多人以為自己在公司內部有一定的專業性,因此不會輕易被取代。
但實際上有太多的職業的價值正在逐漸下降,原因是這些專業技能已經變得「標準化」,市場上有太多人具備相同的能力,未來這些工作將可以透過自動化或更低薪資的人才來完成。
「人才商品化」(Commoditization)現象,使得企業在選擇人力時,開始以成本效益作為最重要的考量。如果一項工作沒有特殊的競爭門檻,那麼企業自然會選擇薪資更低、學習更快的年輕人才來取代高薪的資深員工。
下面我舉一些例子:
當市場開始「商品化」某些專業時,這些專業的價值將會大幅下降,而那些沒有進一步提升自己價值的中年人才,將會面臨更嚴峻的競爭壓力。
當企業開始調整用人標準,AI 和自動化逐步取代部分工作內容,中年人如果不主動應對,職場競爭力將會快速下降。但與其被動等待市場淘汰,不如積極採取策略,重新調整自己的職場定位,確保自己仍然具有市場價值。
以下我提供幾個關鍵策略,能夠幫助中年人避免被市場邊緣化,甚至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重新站穩腳步。
在面對職場變動時,最重要的一步是評估自己當前的市場價值。許多人習慣於內部視角,認為自己在公司內部的貢獻應該足以確保職位的穩固,但市場的標準不一定與個人的認知相符。
因此,首先你應該要透過外部市場的視角(除了內部以外多一個視角),來重新檢視自己的專業能力是否仍然具有競爭力。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市場價值正在下降,最重要的不是恐慌,而是盡快調整策略,重新建立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許多中年人面對的困境在於,他們如果過去的角色多半屬於「執行者」的話,也就是企業分配任務,然後負責完成的人。這種模式在年輕時可能仍然有效,因為企業會希望透過穩定人力來確保業務的順利運行。但當企業開始強調效率與產出時,單純的執行力已經不再足夠,企業更希望員工能夠主動發現問題,並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當企業開始認為你是能夠解決問題的人,而不只是一個只等著別人下指令的人,你的職場地位將會更加穩固,甚至能夠爭取更好的薪資與職位。
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企業不再只是依賴內部人才,而是會主動尋找市場上最具價值的人才。
如果你能夠透過「個人品牌」的打造讓企業認識你,那麼你將不再需要擔心職場淘汰的問題,甚至可以讓市場主動來尋找你的專業服務。
先前我在許多篇文章中也都曾提到,很多中年人在職場上遭遇瓶頸,並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是因為市場對於他們的認識度不夠。如果你能夠透過個人品牌的經營,讓市場知道你的價值,那麼即使企業不再需要你,你也能夠找到更好的發展機會。
中年人的職場危機,並不是來自於年齡,而是來自於市場價值的下降。
如果能夠在企業變革、AI 與自動化的挑戰下,重新定位自己的專業,並且透過問題解決能力、數據思維與個人品牌經營來提升競爭力,那麼不但可以避免職場淘汰,甚至能夠在中年時期迎來職業生涯的第二高峰。
真正決定你市場價值的,並不是你在公司待了多少年,而是你是否仍然具備企業與市場需要的能力。當你能夠轉型為市場所需的專業人才時,無論企業如何變動,你都能夠穩穩站穩自己的職場地位,甚至擁有更高的職業選擇權。
2025.02.13 (四) 19:30 - 21:00 我辦了一場「免費線上直播小講」,歡迎有興趣讀者報名參加,線上與我交流喔!
【免費線上小講】搶救"中年失業"大作戰:從失業開始180天內重啟職涯的五步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