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發展|你為什麼找不到「有意義的工作」?

更新於 2024/11/2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很多人與我抱怨現在的工作「沒意義」。我覺得「沒意義」是相對抽象的概念,需要具體剖析。

什麼是「工作的意義」?我認為對現在的Z世代而言,這個意義感指的是「能對我個人成長有幫助」,或是「對社會產生實質正向改變」的事情。也就是,你付出的時間與精力,需要有「精神滿足」,而不只是「單純的金錢回報」。

我在擔任管理顧問公司商業分析師時,也經常感到「工作無意義」的無力感。這種無意義來自於,大部分的「產出方案」,最終採用決定權依然在「客戶方」,也就是可能努力了大半時間,也不會有實質改變。

然而,假如這個在外人眼中算是白領界「責任意義大」的工作,落實到每日的工作細節,對我而言依然「缺乏意義」,我該何去何從呢?

 

別人只會把「不想幹」的工作給你,「最想幹」的工作只能由自己創造

神奇的是,當我成為「創作者」,並且因為越來越多的「繁雜工作」,開始思考組建自己的團隊的時候,我才換個角度思考到,怎樣的工作我會想要「外包其他人」,哪些工作「一定會留給自己」?

我只會想把「重複性高」、「對自我成長性低」的工作外派給別人,為自己留下「最有創造力」的工作內容。

因此換回「打工人」的角度,你所做的工作「沒有意義」無比正常,因為他人只會把「不想做」的工作分配給別人,留下自己「最想做」的事情。除非你爬到最高層,擁有「工作的分配權」,不然你會一直做「別人撿剩的工作」。

換言之,你最想做的工作,只能由自己創造。

 

打工的意義在於累積「軟實力」,有一天創造「對自己有意義」的工作

但大多數人都不能一開始就「創造出自己想做的工作」,都需要經歷「為人打工」的階段。

雖然我不能從他人那邊獲得「有意義的工作內容」,但是我能從他人身上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待人接物的處事方法」,這對我將來「為自己開創有意義的工作」至關重要,也因此成為我「打工的意義」。

你可能會注意到我著重在「軟實力」的培養。

以前我很沈迷於「技術、方法論」等硬實力,認為這是我「塑造職場壁壘」的絕佳方式。偷偷磨練「一朝鮮」,再有一天「亮劍」,把大家都嚇死。

自從生成式AI大規模應用化之後,我發現「幾乎所有知識」都唾手可得。你很難再因為懂得「某個知識、技術」打造壁壘。再加上科技更迭快速,不斷有新的軟體出現,產生新的操作方法,因此「更熟練使用某個系統/軟體」,更熟練知道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對我長期的個人成長,沒有太大幫助。

「做成一件事」的底層邏輯及軟實力是不會變的。我因此不斷觀察,在公司裡「為公司帶來實質金錢回報」的那些人,他們解決問題的邏輯,他們在做哪些關鍵動作,以及有哪些軟實力讓他們抵達今天的位置。


就算為自己的工作「賦予意義」,大部分的工作內容都缺少意義,或是只為那20%的意義做準備

神奇的是,當我觀察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也會發現「真正有意義」的部分只佔了工作時長的20%。

以一個創作者來說,「有意義」指的是「創作出全新的內容,並且內容具有啟發性,能帶來流量和變現潛力」。

而為什麼只有20%的工作有意義?

人不可能一開始就進入狀態,因此我總是會先寫簡單的東西「熱熱身」,正式進入「心流狀態」後,才能生產出我所認為「有價值的內容」。熱身的時間也算是「我的工作時間」,然而那個時間段所生產的東西,無法發表。此外,還有許多「支持性工作」,比方回覆信件、跨平台發表...等並不會用到太多創造力的「重複性勞動」。

這些重複性勞動,沒意義但重要,他們依然「服務於我那20%的黃金工作」,讓內容能因此發揮「最大價值」。

也是這時我意識到,連自己創造出的工作,都只有20%有意義,那麼任何工作的意義,其實都是自己賦予的,端看你從什麼角度審視。


總結:工作只有在你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時,才開始有意義

也就是,沒有任何「天生有意義」的工作,工作的意義「完全取決於個人」。你認為有意義的工作,可能在他人眼裡沒有任何意義。意義的產生,在於你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比方說,在「為人打工」時,有明確的目標是「有一天創造自己的工作」,因此當下的工作是為了「累積經驗」,也因此有了意義。再比如,成為創作者,我的目標是「最大程度讓大家收穫人生的啟發」,也因此其餘80%的「支持性工作」有了意義。

所以,如果你缺乏「工作的意義」,很大程度是因為你現階段缺乏「明確的目標」導致。

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標」,歡迎關注我,之後會分享:)



如果本文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我的出版作品《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收穫更多【職涯思考】及【人生體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隨著Z世代逐漸進入職場,許多人發現他們對於與同事建立深度連結的興趣不高,形成強烈的疏離感。這篇文章探討了疫情如何影響這一現象及其在職場中的影響,並且指出保持疏離感不僅能帶來清晰的思考,還能讓個人建立多元的成就感來源,從而提升自己的自我價值感。
高壓的工作環境中,我們常忘記生活的美好。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新加坡的生活經歷,一位印度室友所帶來的啟發。藉由簡單的問題「How's life?」讓我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從專注於工作的煩惱轉變為珍惜生活中的小美好。這是一個關於價值觀轉變,聚焦生活的故事,提醒每個人要享受人生的每個瞬間。
這篇文章探討了數位遊牧生活方式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及其背後的潛在迷茫。雖然數位遊牧者享有自由的生活選擇,但許多人仍在從事不喜歡的工作,導致缺乏幸福感。透過分析數位遊牧的本質,文章強調了深度工作與自我實現的重要性,並提醒讀者找到真正合適的工作,而非僅追求表面自由。
很多人好奇我是怎麼忽然想跳離「管理顧問」的工作,去「寫書」成為「作者」的?由於「第三文化小孩」的特殊成長經歷,我一直都知道遲早有一天,我要寫一本書,只是我不知道會發生在哪天...
感謝各位格友對我的出版作品《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的關注,讓大家久等了!在快滿25歲時,我發下「豪言壯語」,「給我一年時間,我要出書」。一年後,我做到了!
這篇文章強調女性成功不在於模仿男性行為,而是採用獨特的思考方式。透過個人故事,作者分享了從父親身上學到的戰略思考,並分析男女在思考模式上的差異,呼籲女性要專注於自我成長與價值提升,成為如同太陽般的存在,進而打造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生活。希望能夠推動社會對於女性形象的重新認識。
隨著Z世代逐漸進入職場,許多人發現他們對於與同事建立深度連結的興趣不高,形成強烈的疏離感。這篇文章探討了疫情如何影響這一現象及其在職場中的影響,並且指出保持疏離感不僅能帶來清晰的思考,還能讓個人建立多元的成就感來源,從而提升自己的自我價值感。
高壓的工作環境中,我們常忘記生活的美好。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新加坡的生活經歷,一位印度室友所帶來的啟發。藉由簡單的問題「How's life?」讓我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從專注於工作的煩惱轉變為珍惜生活中的小美好。這是一個關於價值觀轉變,聚焦生活的故事,提醒每個人要享受人生的每個瞬間。
這篇文章探討了數位遊牧生活方式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及其背後的潛在迷茫。雖然數位遊牧者享有自由的生活選擇,但許多人仍在從事不喜歡的工作,導致缺乏幸福感。透過分析數位遊牧的本質,文章強調了深度工作與自我實現的重要性,並提醒讀者找到真正合適的工作,而非僅追求表面自由。
很多人好奇我是怎麼忽然想跳離「管理顧問」的工作,去「寫書」成為「作者」的?由於「第三文化小孩」的特殊成長經歷,我一直都知道遲早有一天,我要寫一本書,只是我不知道會發生在哪天...
感謝各位格友對我的出版作品《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的關注,讓大家久等了!在快滿25歲時,我發下「豪言壯語」,「給我一年時間,我要出書」。一年後,我做到了!
這篇文章強調女性成功不在於模仿男性行為,而是採用獨特的思考方式。透過個人故事,作者分享了從父親身上學到的戰略思考,並分析男女在思考模式上的差異,呼籲女性要專注於自我成長與價值提升,成為如同太陽般的存在,進而打造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生活。希望能夠推動社會對於女性形象的重新認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本書比起對於個人工作態度的檢討,更多著墨在文化、環境,以及整個社會結構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說明大環境的因素如何引響我們選擇工作、執行工作,以及想像工作,最後提醒我們應該思考工作對自己的意義。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重新審視你的工作內容 為什麼工作會讓你感到枯燥?是因為工作內容單調,還是長時間處於固定的節奏,讓你失去了新鮮感?不妨從這些角度重新審視你的工作。 有時候,我們習慣了每天做同樣的事情,對手上的工作產生了視覺疲勞。試著重新發現工作中的意義和價值。這份工作給予你什麼?是經濟上的保障,還是技能的提升
Thumbnail
可以考量個人所學,關於我的熱愛、以及擅長,我想拿什麼回饋給這個世界,還有工作報酬是否可以滿足現階段的人生規劃。 短期而言,正職工作往往比打工佔據更多的個人時間,而且相對比較沒有調整工作日的彈性;承擔更大的責任,以及帶來更多的壓力,同時也有可能需要在上班時間之外處理工作中的事情。
Thumbnail
這題我會這麼回答:因為我有想帶來給這個社會的東西,一種品質。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對於在待業中所感到的羞愧和價值追求的心魔。作者自省自己是否需要一份工作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並且提醒讀者,人的價值不僅取決於工作和收入,作者透過這些事情的發生讓自己更瞭解並認識自己。
你是否曾有以下經驗:努力工作求表現,但升職加薪卻不是你,使你感到沮喪。用功唸書,結果考試分數不太理想,讓你覺得懊惱。去應聘工作,結果去面試時發現職缺早已被佔走了,當下後悔沒有早點應徵。以上這些情緒都是遇到事情所產生的,大部分的人能很快的從這些事情中恢復,但有些人卻會開始用這些事情來懲罰自己、責怪自己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我面對工作焦慮與自我懷疑,感到無法再忍受無熱情的職場。經過一番掙扎,我衝動選擇裸辭,雖然失去收入帶來焦慮,但也讓我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與人生目標。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做志工會不會完全沒有目的性,作者自己也懷疑這個問題,並分享了幾件自己的故事,最後提出了對於「目的性」這個詞的負面印象,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感覺。整篇文章充滿思索和反問的氛圍。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本書比起對於個人工作態度的檢討,更多著墨在文化、環境,以及整個社會結構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說明大環境的因素如何引響我們選擇工作、執行工作,以及想像工作,最後提醒我們應該思考工作對自己的意義。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重新審視你的工作內容 為什麼工作會讓你感到枯燥?是因為工作內容單調,還是長時間處於固定的節奏,讓你失去了新鮮感?不妨從這些角度重新審視你的工作。 有時候,我們習慣了每天做同樣的事情,對手上的工作產生了視覺疲勞。試著重新發現工作中的意義和價值。這份工作給予你什麼?是經濟上的保障,還是技能的提升
Thumbnail
可以考量個人所學,關於我的熱愛、以及擅長,我想拿什麼回饋給這個世界,還有工作報酬是否可以滿足現階段的人生規劃。 短期而言,正職工作往往比打工佔據更多的個人時間,而且相對比較沒有調整工作日的彈性;承擔更大的責任,以及帶來更多的壓力,同時也有可能需要在上班時間之外處理工作中的事情。
Thumbnail
這題我會這麼回答:因為我有想帶來給這個社會的東西,一種品質。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對於在待業中所感到的羞愧和價值追求的心魔。作者自省自己是否需要一份工作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並且提醒讀者,人的價值不僅取決於工作和收入,作者透過這些事情的發生讓自己更瞭解並認識自己。
你是否曾有以下經驗:努力工作求表現,但升職加薪卻不是你,使你感到沮喪。用功唸書,結果考試分數不太理想,讓你覺得懊惱。去應聘工作,結果去面試時發現職缺早已被佔走了,當下後悔沒有早點應徵。以上這些情緒都是遇到事情所產生的,大部分的人能很快的從這些事情中恢復,但有些人卻會開始用這些事情來懲罰自己、責怪自己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我面對工作焦慮與自我懷疑,感到無法再忍受無熱情的職場。經過一番掙扎,我衝動選擇裸辭,雖然失去收入帶來焦慮,但也讓我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與人生目標。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做志工會不會完全沒有目的性,作者自己也懷疑這個問題,並分享了幾件自己的故事,最後提出了對於「目的性」這個詞的負面印象,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感覺。整篇文章充滿思索和反問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