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迷你辭典|合理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13/100・距離考試87天

  • 來源:
    佛洛伊德(S.Freud)・精神分析
  • 意涵:
    「潛意識」是佛洛伊德所提出的重大理論之一。他認為個體會為了不在意識層次體驗到焦慮或者其他負面情緒,會使用自我防衛機轉將焦慮壓抑至潛意識層。常用的防衛手段有合理化、投射、退化等。其中合理化意旨為某些行為或者結果找一個正當的理由,其有助於緩和失落、挫折感並消除自我所受的傷害。
  • 應用:
    自我防衛機轉在一定程度上視為正常的行為。而當個案常使用來逃避現實時,諮商師會透過正確、適時的詮釋、修通,讓個案正視並改變長期以來慣用的逃避方式。多數的防衛機轉都帶有否認及扭曲現實的特性,但也有較正向的方式,例如「昇華」是將衝動或需求以創作的方式將其宣洩。
  • 舉例:
    N在半年內不斷投遞履歷,但都以落榜收場。最近這次的求職機會N甚至準備了將近一個月,且一直通關斬將到最後一關。當N最後收到謝謝再連絡的通知信時,失落了好一陣子。之後N逢人只要被問起求職的事情,N一概告訴別人說他最有機會的那間公司會失利是因為職缺都是內定好的,面試只是一個形式。N內心也深信不已,然後繼續投遞履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泛型浪漫
7會員
52內容數
擷取日常,無疑是泛型浪漫
泛型浪漫的其他內容
2024/12/27
家庭重塑(family reconstruction) 家庭重塑是應用於改變歷程的技術之一,藉由探討與模擬原生家庭的互動關係,從經驗中探索自我、找尋新的意義並重新建構符合家庭成員需求的互動模式。
Thumbnail
2024/12/27
家庭重塑(family reconstruction) 家庭重塑是應用於改變歷程的技術之一,藉由探討與模擬原生家庭的互動關係,從經驗中探索自我、找尋新的意義並重新建構符合家庭成員需求的互動模式。
Thumbnail
2024/12/25
交易理論(transactional theory) 林涵提出交易理論,認為引發許多邊緣人格失調的問題持續不斷的原因,是因為個體生體上的情緒調節能力失控,與成長於失效的環境兩者交互作用下的結果。
Thumbnail
2024/12/25
交易理論(transactional theory) 林涵提出交易理論,認為引發許多邊緣人格失調的問題持續不斷的原因,是因為個體生體上的情緒調節能力失控,與成長於失效的環境兩者交互作用下的結果。
Thumbnail
2024/12/24
退化作用(regression) 退化作用是指在遭逢壓力或挑戰時,個體會遁入不成熟且不恰當的行為反應中,就如同退化回早已發展過的不成熟階段,目的在於降低焦慮感。
Thumbnail
2024/12/24
退化作用(regression) 退化作用是指在遭逢壓力或挑戰時,個體會遁入不成熟且不恰當的行為反應中,就如同退化回早已發展過的不成熟階段,目的在於降低焦慮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在職場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方法很多種,但所有的方法都是希望達成目的,可是很多時候其實不見得是你希望用那樣的方式解決,但畢竟工作上還是需要以完成目標為主,故衝突難免會發生,看看透過這本書來認識何謂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在職場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方法很多種,但所有的方法都是希望達成目的,可是很多時候其實不見得是你希望用那樣的方式解決,但畢竟工作上還是需要以完成目標為主,故衝突難免會發生,看看透過這本書來認識何謂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理情行為療法是什麼?是告訴我們自我欺騙的思考模式嗎?歡迎進來看看輕度點評。
Thumbnail
理情行為療法是什麼?是告訴我們自我欺騙的思考模式嗎?歡迎進來看看輕度點評。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面對他人的傾訴時,總會想盡辦法替他們找到解方,其實有絕大多數的人只是想要抒發情緒尋求安慰與認同,並非真的想要做出改變,畢竟打破慣性不是三言兩語或是單靠決心就能輕易達成,但如果有一個人告訴我們其實只要做出微幅的改變,或許生活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變化,你願意試試看嗎? 比如當你明明很想趕快找到工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面對他人的傾訴時,總會想盡辦法替他們找到解方,其實有絕大多數的人只是想要抒發情緒尋求安慰與認同,並非真的想要做出改變,畢竟打破慣性不是三言兩語或是單靠決心就能輕易達成,但如果有一個人告訴我們其實只要做出微幅的改變,或許生活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變化,你願意試試看嗎? 比如當你明明很想趕快找到工
Thumbnail
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覺得自己不夠好,或是對未來不知所措,這種情緒的低落,沒有辦法找到人生價值,或是各種快樂的泉源。此時可以活用心理學的知識或理論,釐清內在思緒,走出迷惘的困境,這種感覺並不只限於任何人,而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難題。
Thumbnail
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覺得自己不夠好,或是對未來不知所措,這種情緒的低落,沒有辦法找到人生價值,或是各種快樂的泉源。此時可以活用心理學的知識或理論,釐清內在思緒,走出迷惘的困境,這種感覺並不只限於任何人,而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難題。
Thumbnail
最近找工作引發許多情緒壓力與創傷記憶 獲得面試機會後著手準備,控制不了自己腦袋時 就用肌肉測試問問自己的潛意識應該要使用哪種技術? 測試後得到的訊息使用 療癒密碼 繼續問下去,得到答案是【自我控制】 自小因為家境貧困腦袋總是喜歡幻想 編織著各種現實中不可能會發生的事 可能是有趣,也可能是鞭策我的動力
Thumbnail
最近找工作引發許多情緒壓力與創傷記憶 獲得面試機會後著手準備,控制不了自己腦袋時 就用肌肉測試問問自己的潛意識應該要使用哪種技術? 測試後得到的訊息使用 療癒密碼 繼續問下去,得到答案是【自我控制】 自小因為家境貧困腦袋總是喜歡幻想 編織著各種現實中不可能會發生的事 可能是有趣,也可能是鞭策我的動力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都容易陷入固有的思考迴圈,反芻著相似的信念而形成負面循環,利用後設認知除能跳出既有的框架,讓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幫助自我看清情緒背後的意義、行為的動機,也能為自己的思考歷程抽絲剝繭。 所以,究竟要怎麼做呢?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都容易陷入固有的思考迴圈,反芻著相似的信念而形成負面循環,利用後設認知除能跳出既有的框架,讓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幫助自我看清情緒背後的意義、行為的動機,也能為自己的思考歷程抽絲剝繭。 所以,究竟要怎麼做呢?
Thumbnail
處理情緒和治水一樣。 不能圍堵,只能疏導。—p.118 我想許多人遇到許多不如意的狀況都是類似的。 不論是遇人不淑或是社交障礙,縱使自己已經換個環境想要重新開始,結果總是不盡人意,結局總是重蹈覆轍,彷彿一切注定走向安排好的悲劇。 不了解自己時,發生了這樣的無限循環,我總認為是我運氣不好,後來才發現
Thumbnail
處理情緒和治水一樣。 不能圍堵,只能疏導。—p.118 我想許多人遇到許多不如意的狀況都是類似的。 不論是遇人不淑或是社交障礙,縱使自己已經換個環境想要重新開始,結果總是不盡人意,結局總是重蹈覆轍,彷彿一切注定走向安排好的悲劇。 不了解自己時,發生了這樣的無限循環,我總認為是我運氣不好,後來才發現
Thumbnail
從很年輕時就體會到,人人都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因此就不再嚐試說服別人,改變別人,更不會期待別人會「自我反省,誠心道歉」,若真的有人能面對自己過去的錯誤,那是「賺」到的,多年來我會不斷提醒自己,「不要對別人有期待」。  這種合理化的行為,在心理學上當然會有很完整的論述,但是即使我們沒讀過心理學,從小看
Thumbnail
從很年輕時就體會到,人人都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因此就不再嚐試說服別人,改變別人,更不會期待別人會「自我反省,誠心道歉」,若真的有人能面對自己過去的錯誤,那是「賺」到的,多年來我會不斷提醒自己,「不要對別人有期待」。  這種合理化的行為,在心理學上當然會有很完整的論述,但是即使我們沒讀過心理學,從小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