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不懈不見得是最佳選擇,絕對不能不顧現實。而且,現實是會變的。
該堅持下去,還是果斷放棄?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不放棄、拚到底才會成功,但如果方向錯了,堅持反而可能讓目標越離越偏。
《停損的勝算》(Annie Duke,2024)告訴我們,精準判斷何時放棄,反而能贏更多。當然,不只是我們個人需要學會判斷,企業也時常面對這個難題。以 Google 的發展歷程為例,無論是漸進式的產品優化,還是顛覆式的技術創新,學會何時停損、何時堅持,是他們成功的關鍵。本文將從 Google 的案例出發,了解如何在堅持與放棄之間找到平衡,學會做出更聰明的選擇。
延伸閱讀:
專訪Miula(中)停損不是最好的方法?重新思考「努力」的意義,用成長思維突破人生職涯路上的三大障礙
Google 的前執行長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曾提到,遠距工作讓 Google 不再創新,尤其與新創公司(或馬斯克的公司)相比,許多大公司在壯大後會面臨創新動力減弱的問題。
作為一家(曾經)非常創新的公司,Google 從 1998 年推出搜尋演算法開始,直到開創關鍵字廣告、發展 X 實驗室,一直在探索如何保持市場的靈活性與應變力。
創新與停損、回報密不可分,Google 又是一家已經擁有既定賺錢業務的大公司,創新面臨的兩難尤其明顯:在顛覆性創新和持續性創新之間,如何找到平衡?如何進行正確的停損成了一項關鍵決策。
延伸閱讀:
商業策略制定和執行的核心意義:選擇、放棄與競爭優勢|怪獸科技公司 S2E10.3
雖然我們最終的目標是不斷接近完美,但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完美的。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就不會為了最後的一點點工作而永遠無法把它們做完。
Google 中日韓演算法設計者吳軍提到,Google 內部大部分產品的改進都是漸進的,即使是新產品,也難以第一次就很完美。很多時候,快到新版本上線的截止日期,總有個別專案不能如期交付相應的功能,缺了一些功能的新版本確實讓人不舒服。
這個時候怎麼辦呢?是否再等一兩天?他們的做法是不等,因為可能永遠沒有完美的時候。將一個比原來更好一點的版本按時提供給用戶,總比為了追求一個完美的版本,最後什麼都提供不了好得多。
大部分時候,一個更好的改進讓我們獲得兩成收益,兩次這樣的改進就可以獲得四成收益,而我們自認為最完美的改進,不過讓我們獲得三成收益而已。隨著我們的認識不斷進步,會發現過去認為的完美其實並不完美。
延伸閱讀:
何時要堅持,何時該放棄?貝佐斯與遺憾最小化框架,從科技公司到人生|心態篇|怪獸科技公司 S2E9.4
舉例來說,從 Gmail 的開發就可以看到,Google 不再讓設計師花好幾年的時間苦心思索,找出每個人使用電子郵件時都想要的 25 項最佳功能,而是先推出一個大約只有 3 種功能的 beta 版本,然後問用戶他們還希望這套程式做什麼。
這是非常快速的反饋機制,而且完全是來來回回地反覆琢磨,也呼應專業人脈網領英(Linkedin)的共同創辦人瑞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說過一句名言:「如果第一個版本的產品沒讓你覺得難堪,那代表你推出的時機太晚了。」
創新並非總是源自自己,學會在必要時「放棄」,反而能夠加速成功。比如你是一家股票走勢預測的公司,公司的業績取決於你預測的準確率的年度排名。十個月過去了,你現在掛第二。為了保證年底的時候你還排在第一,這時候你應該採取什麼策略?答案是直接抄襲其他人的預測。
回顧市場上那些革命性的商業模式,大多都不是由最領先的公司最先提出來的。為什麼 Google 自己沒有「創新」網路影片,反而是收購 YouTube?特大公司並不以特別能創新而聞名,他們最大的能力恰恰是把那些已經被別人證明是好東西的技術迅速普及和產業化。
再來,不知道你有沒想過為什麼 Google 創辦人佩吉把已經成熟的業務交給經理人皮采伊負責,而他自己卻挑了那些難做的新業務?這恰恰是佩吉聰明的地方,也是將 Google 業務拆分的第一個考量。
通常一個公司的創始人為了嘗試新業務,會找一個相關領域的專家來負責,這和 Google 的做法正好相反。他深知,如果讓新人去探索高風險的新業務,而自己守著現有的成功領域,結果很可能是新業務無法突破,甚至拖垮整個公司。
第二,如果出現一個又一個 Google,那麼新的 Alphabet 公司未來或許能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如果運氣不好,谷數被美國政府拆分,那麼新業務在這之前有足夠的時間成長,將來即使獨立,也能成為業界的領頭羊。
Google 的顛覆式創新,不是關注 10% 的增長,而是追求突破性的改變。
想想看,要實現 10 倍的成長,難度確實會比 10% 提升十倍,但做大有時卻比做小容易,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違反直覺?
不過其實,如果只是改善 10%,代表著你還在現有框架內,做一些不痛不癢的優化。佩吉就直言,這樣的努力不會讓你慘敗,但也絕不可能一鳴驚人。真正的大突破,必須跳脫框架,重新定義問題,探索技術的全新可能性。
佩吉期望 Google 的員工創造比對手好 10 倍的產品與服務,而不是滿足於微小的進步。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從根本上挑戰現狀,享受尋找解決方案的過程,哪怕這條路充滿不確定性。
要判斷該投入哪些項目,佩吉有一套簡單但高效的方法,稱為「牙刷測試法」。他會問自己:這個產品是否像牙刷一樣,是人們每天都會用到的東西?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這個項目就是值得投入的。
這個思路幫助 Google 篩選出了許多高價值的產品,例如搜尋引擎、Gmail,甚至是 Android。對於 Google 而言,不是每個項目都要驚天動地,但它們必須要是用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即便如此,Google 有時也會同時開發看似重疊的產品。例如,Chrome 與 Android 兩個作業系統分別針對筆記型電腦與智慧型手機,表面上功能相近,但實際上各有擅長的領域。Chrome 擁有快速啟動與強大的 Wi-Fi 效能,而 Android 透過 Google Play 創建了龐大的生態系統。這些差異讓兩個系統能各自專注發展,為 Google 帶來更多創新動能,而不是簡單地二選一。
Google X 是 Google 的創新實驗室,也是 10 倍增長思維的最佳代表。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Google X 設定了明確的規範:每個項目都必須在 5 至 10 年內產生商業價值,否則就會果斷停損,讓團隊能快速辨識哪些項目值得繼續,哪些則應該放棄。
判斷的依據,是有個有趣的心理模型叫做「猴子與基座」,由 Google X 負責人阿斯特羅.泰勒(Astro Teller)提出。想像你要訓練一隻猴子站在基座上表演雜耍,要成功,你必須先解決「猴子」的問題,因為訓練猴子難度高且不可控,而「基座」只是工具,可以輕鬆解決。這個模型提醒 Google X 的團隊,先處理最核心、最困難的挑戰。如果核心問題無法解決,其他部分就沒有繼續下去的意義。
即使 Google X 有 Alphabet 大型母公司支持,但資源依然有限,他們的重點是以最快速度識別不會成功的項目,將注意力轉向更具潛力的方向。
延伸閱讀:
你會一直放棄的根本原因:重新定義工作、事業和人生的「紀律」|實戰篇|前導|【怪獸】你與科技的距離 EP3.2
放棄並不是失敗,而是將資源集中在最重要的地方。無論是快速迭代的 Gmail 還是敢於停損的 Google X,成功的關鍵在於學會選擇,擅長放棄。
Google 的漸進式創新和顛覆式創新模式雖然路徑不同,在漸進式創新中,懂得適時止步,將產品快速推向市場,才能讓用戶反饋指引未來;在顛覆式創新中,則需果斷終止不可行的項目,將資源集中於最關鍵的挑戰。
當我們面對人生中的困境,不妨問自己:這件事是否真正值得投入?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放手,或許是迎接新可能的最佳選擇。
延伸閱讀:
年輕人看大氣可以晚成:放棄堅持是因為你認識自己|經典書怪讀的@怪獸
🤖 怪獸科技公司旗下五大版圖
最懂你的 #科技入門:一起培養在快速變化社會的超強適應力!
🗣️ 節目|怪獸科技公司 Podcast(每週日晚上 9 點各大平台首播)
✍️ 專欄|怪獸科技公司 vocus 沙龍
🎥 影音|怪獸科技公司 YouTube:來賓焦點訪談✖️重點短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