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常常聽到「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這句話,似乎能領會,卻又抓不著它的真正含意。最近想著,這一路的工作經歷,似乎就走了這個過程?
猶記剛畢業,進到某上市公司上班,制度常規啥的都看不慣,雖稱不上條條迂腐,卻多得是墨守成規,不知變通。
打個比方,小主管老愛叫我加班,說隔壁部門的人都加班到8點多,我這天天準時六點半,是不是也要做做樣子。
我說:「我一整天,上班時間除了中午吃飯,下午你找我買飲料,循規蹈矩,認真做事,下班回家睡飽飽,明天上班準時到,效率特別高,不好嗎?」
小主管一時回不上話,我再給他指指隔壁部們加班的同事說:「上午掛耳機聽音樂,下午掛耳機聽音樂,現在加班還在聽音樂,他是來上班,還是來聽音樂?告訴我你喜歡哪種,我也可以學他這那麼做。」
講完後我繼續天天準時下班,他也沒再刁難我。結果最後是我刁難了我自己,辭職不做了。
(過了很久我才明白,有些同事上班戴耳機,是因為辦公室太吵,此起彼落的交談聲,讓他們很難專心。嘖嘖~當初就是這麼自負,覺得自己所思所想的就是真相。)
後來我進了一間更大的國際級公司,有的沒的制度更多了,但要生存,能不學嗎?而且更難了,文件都是英文的,還一堆外國同事。我台灣土生土長學起來的英文,你說一開始能行嗎?
當然不行,還對自己的口音特別自卑,但只能硬著頭皮上,要知道機會是不會等你練好實力的,練好了你可能也不想待在這了。
這別人寫20分鐘的英文信,我可能要琢磨一小時。然後讀英文文件也不太行,一個字:「慢」,就是看得很慢,需要查字典呀!而且公司文件可不是教科書,常常東漏西錯,很多時候你要參考很多不同來源,才能「比較」精準。我討厭不精準,理工科喜歡一個正確答案。
再則,公司裡「基本上」沒人會循循善誘你,有前輩稍微帶你走過一次流程已經是「大恩大德」,你還不會絕對是你沒慧根。但本來就是這樣,你進公司領薪水,不是繳學費,為什麼期待別人手把手的教你呢?
此時的我,特別謙卑,因為發現自己離標準平台有點遠,只能努力的學習,以彌補不足。漸漸的也能跟上同事們的腳步。
講到這邊,看似一切正常,自卑打哪來的?我最自卑的時候,大概就是剛接組長一職的時候,因為上一任組長,不但比我專業(可以跟工程師有更多技術討論),更有韌性(可以為了一條Bug從裝機器開始,從頭到尾親自參與),也更有時間(他沒小孩,可以沒日沒夜的工作)。
於是我更加努力的專研技術,專研公司的Process,總覺得要跟他一樣強,才能擔負起此職位的任務。疏不知,在我有這想法的那一天,我就徹底的輸了。曾經寫過一篇小故事,講述當初心路歷程的其中一小段:
說出來可能沒人相信,我到現在開英文會議大該也只能聽懂6成,另外4成只聽得到咕嚕咕嚕聲,但我有一個絕技:就是很會猜,聽懂6成,但能猜到7、8成,尤其經驗夠多之後,能猜到八、九不離十。很難嗎?不難,越專業越好猜,專業術語不就那些,bug不就那幾種分類,再多問幾句確認問題不就成了。
我知道你想問,是不是我不認真唸英文,那你就大錯特錯,一路走來,認真起來,我是超認真。只是人總有天生的侷限,努力到一個地方你要懂得停,要不然就等著得「現代文明病」。
起碼會挑我英文文法問題,或是這邊那邊少個逗點的,只有台灣老闆,而我遇過的外國老闆,無論在口語上或是文書報告,都沒挑過毛病,你覺得這又是為什麼?
因為頭腦清楚的人明白,重點在於你能否做「有效溝通」,能否解決客戶的問題,而不是吹毛求疵那幾個英文單字。人與人能否溝通的關鍵,從來不是語言本身,而是對方到底願不願意傾聽。講更白一點,當他需要你,他就必須聽。
慢慢的,我對於公司規則,亦或是專案Process都理解的越來越通透,也發現所謂的規則 ,Process都被過度神話了。Process就只是拿來給大家一起好好做事的,有個參照,並不是聖旨,也不是萬有引力這種無法打破的定論。有時我都覺得規則,Process就是拿來框乖寶寶的。
但能沒規則嗎? 當然不行,公司越大,越需要那些繁文縟節,不然你的「狀況」會更多,會議也會更多,你就等著夜夜開會到天明吧。就像一個國家需要法律,需要一個底限,要不然就無法無天,亂成一團了呀!
不可否認,制度確實重要。
雖然身為底層員工,我們比較難有機會去參與制度的訂定,但起碼可以學著去看透制度,學會使用它,不然你就只能掉入「被制度綑綁」的窘境裡 - 你會發現,奇怪了? 明明用的都是同一套Procss,怎麼老是你在挨巴掌?隔壁那位都沒事?
自負的時候,你覺得什麼你都懂。
自卑的時候,你覺得你懂的不夠。
自信的時候,你接受你懂的不夠,也心知肚明你不需全懂。你心中有一份坦然,讓你遇到問題時,就算說出「我不知道」,都不覺得囧。因為就算「你不知道」,你都知道該如何往下走。
自信的下一階段是什麼?我覺得是「自在」。
自負的時候,你眼高手低,什麼都看不上。
自卑的時候,你妄自菲薄,被框框架架給捆綁。
真正的自信是一種擁有本身核心價值觀的狀態。而當你有了核心價值觀 - 無論面對什麼狀況,想想核心原則,也就不容易再被外在氛圍給影響。
簡而言之就是:「你理解根本是什麼了,你知道重點是什麼了,你想要的是什麼了,於是你就自在了。」
就好比,讀通公式的人,會解千千萬萬題; 讀不通的人,只能背題庫。只會背題庫,永遠不會自在,因為來個新題型,你就不會了。
搞了老半天,這句話是啥意思,我試著翻翻白話文,
「你以為你懂
⮕ 你覺得你不懂
⮕ 你真的懂了。」
什麼是真的懂了?就是很難的事情,你竟然幾句話就能把它說明白。
我常常覺得,無論是在學校、職場、家庭裡,許多的道理,一通百通。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人生中,修行、做功課,這跟你是不是大人物,手握權勢,有沒有錢,完全無關。
你我的際遇「皆不同」,卻常常領悟出相同的道理,這不是很有趣嗎?
你也有「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經驗或體悟嗎?歡迎分享你的故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