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必問:想加速成長?問前輩這7個問題】

更新於 2024/12/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碩博士階段,成長的速度不僅取決於你的努力,還取決於你是否向對的人學習。如果你有幸接觸到比你資歷深、經驗多的前輩,不妨問問這些問題,從他們的經驗中提取智慧,避免走冤枉路。


以下是 7 個能幫助你快速進步的問題:

raw-image


▋1. 哪些事情看似重要,其實可以完全忽略?

剛開始做研究時,什麼都覺得重要,結果花大量時間在瑣事上,主軸卻毫無進展。向前輩請教,讓他們幫你辨別哪些事情不值得投入,避免「用力過猛,方向錯誤」。


▋2. 日常習慣中,有哪些是你希望早點開始的?

成功來自於日積月累的好習慣。向前輩詢問他們的日常規律,找到那些長期讓他們受益的習慣,並將這些行動融入自己的日常,堅持數年,你會看到驚人的變化。


▋3. 你是透過什麼管道建立高質量的人際關係的?

人脈是資源。學術界也是如此,與正確的人合作能事半功倍。但找到這些人並不容易,向前輩請教他們的人脈建立之道,可以幫助你打開通向更大機會的大門。


▋4. 5年前,你做過哪些與同儕不同的選擇,雖然受到質疑,但最終讓你受益?

突破往往來自於與眾不同的決策。前輩的經驗能幫助你辨別哪些「非主流」的選擇值得一試,甚至能預測可能遇到的挑戰,讓你更加有備而來。


▋5. 在這條路上,哪些困難是我一定會遇到的?

成長的本質就是解決更大的問題。當你知道哪些挑戰無法避免,就能提前做好心理準備,並在問題來臨時迅速應對,讓困難成為成長的踏腳石。


▋6. 5年前你曾相信什麼,後來發現必須放棄才能進一步?

成長的關鍵不僅是學會新技能,還在於放棄錯誤的信念或習慣。請教前輩,了解他們如何識別並打破自己的瓶頸,這能幫助你更快邁向下一步。


▋7. 有什麼事情你當初沒重視,後來卻花了大代價才學到?

有些盲點只有經歷過才會知道。向前輩詢問他們曾經忽視的關鍵問題,能讓你少走彎路,快速避開那些「必踩的坑」。


結論:從前輩的經驗中挖掘智慧,縮短自己的成長曲線


這 7 個問題能幫助你深入了解那些走在前面的人是如何思考和行動的。別只顧埋頭努力,多問、多聽,才能更高效地向前邁進。你的碩博士生涯,不必什麼都靠自己摸索!

avatar-img
525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碩博士生涯中,許多人將成功視為一個目標或終點,例如發表一篇頂會論文、完成學位、拿到夢想中的工作。但事實是:成功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系統,需要不斷地優化與改進。 以下 3 個觀念,幫助你重新理解「成功」,並建立自己的持續成長系統: ▋1. 成功不是單一事件,而是持續的過程 許多人
在碩博士的學術生涯中,討論和合作是日常,但你是否曾在對話中,遇到自己已經熟悉的觀點或資訊,忍不住直接說「這我早就知道」? 這種反應看似自然,但卻可能限制進步的空間。學會在討論中適時傾聽,不急著表達「已知」,不僅能提升討論的質量,還能為你的學術成長打開新的可能性。 以下3個觀點,幫助你理解
在碩博士的研究生涯中,成功的過程往往比你想的更無聊。每天重複實驗、修改論文、讀文獻,似乎沒有明顯的突破,甚至讓人懷疑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意義。 但事實是:無聊的進步,才能累積成卓越的成果。那些讓人驚艷的成果,不是靠一時的靈光乍現,而是源於每一天的微小努力。 以下 3 個觀念,幫助碩博士生正確
在碩博士的學術旅途中,你可能遇過這樣的人:那些站在高位的導師、前輩,甚至學界大佬,總是願意鼓勵你,偶爾提點你幾句。他們看起來不苛刻、不計較,甚至樂於分享資源。 別誤會,他們這樣做,不是因為特別善良或慈悲,而是因為——對他們來說,鼓勵你根本沒什麼損失。 相反,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智慧與從容。
對碩博士生來說,檔案丟失簡直是學術生涯的噩夢。無論是論文草稿、數據分析還是程式碼,檔案不備份,遲早會出事。 記住這條生存法則:檔案一定要存兩份,還要放在不同地方! 以下3大法則,讓你學會如何有效備份,免得研究成果瞬間蒸發。 ▋法則1:存兩份,放兩地 • 第一份放本地硬碟
在學術路上,是否常有這樣的心態: • 「我不是專家,萬一說錯怎麼辦?」 • 「我的想法不夠完整,發出來會不會丟臉?」 其實,洞察 (Insight) 的關鍵並不是你知道最多,而是你對問題的獨特看法,能讓讀者驚呼: 「酷!我之前怎麼沒想到?」 洞察的本質 (The Essence
在碩博士生涯中,許多人將成功視為一個目標或終點,例如發表一篇頂會論文、完成學位、拿到夢想中的工作。但事實是:成功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系統,需要不斷地優化與改進。 以下 3 個觀念,幫助你重新理解「成功」,並建立自己的持續成長系統: ▋1. 成功不是單一事件,而是持續的過程 許多人
在碩博士的學術生涯中,討論和合作是日常,但你是否曾在對話中,遇到自己已經熟悉的觀點或資訊,忍不住直接說「這我早就知道」? 這種反應看似自然,但卻可能限制進步的空間。學會在討論中適時傾聽,不急著表達「已知」,不僅能提升討論的質量,還能為你的學術成長打開新的可能性。 以下3個觀點,幫助你理解
在碩博士的研究生涯中,成功的過程往往比你想的更無聊。每天重複實驗、修改論文、讀文獻,似乎沒有明顯的突破,甚至讓人懷疑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意義。 但事實是:無聊的進步,才能累積成卓越的成果。那些讓人驚艷的成果,不是靠一時的靈光乍現,而是源於每一天的微小努力。 以下 3 個觀念,幫助碩博士生正確
在碩博士的學術旅途中,你可能遇過這樣的人:那些站在高位的導師、前輩,甚至學界大佬,總是願意鼓勵你,偶爾提點你幾句。他們看起來不苛刻、不計較,甚至樂於分享資源。 別誤會,他們這樣做,不是因為特別善良或慈悲,而是因為——對他們來說,鼓勵你根本沒什麼損失。 相反,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智慧與從容。
對碩博士生來說,檔案丟失簡直是學術生涯的噩夢。無論是論文草稿、數據分析還是程式碼,檔案不備份,遲早會出事。 記住這條生存法則:檔案一定要存兩份,還要放在不同地方! 以下3大法則,讓你學會如何有效備份,免得研究成果瞬間蒸發。 ▋法則1:存兩份,放兩地 • 第一份放本地硬碟
在學術路上,是否常有這樣的心態: • 「我不是專家,萬一說錯怎麼辦?」 • 「我的想法不夠完整,發出來會不會丟臉?」 其實,洞察 (Insight) 的關鍵並不是你知道最多,而是你對問題的獨特看法,能讓讀者驚呼: 「酷!我之前怎麼沒想到?」 洞察的本質 (The Essence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修補心理耗損是很辛苦的過程,我被問過許多問題,常見的有: *我不知道問題在哪裡,怎麼找出來? *要從何改變? *想改變觀念,但要調整成為哪一種? *我知道問題在哪裡,可是行之有年的習慣怎麼改? *我改變想法,是不是等於否定過去的我? Heibon的經驗:好的習慣能將自己拉出內耗迴圈,一起跳脫吧!
不想原地踏步就別被動等待,主動爭取工作,加速自身職涯成長! 運用商業思維爭取工作,獲得4價值與1紅利,在職場嶄露頭角。
如同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我們的容顏,習慣逐漸改變生活的樣貌。 《烏託邦的日常》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讓我們可以更輕鬆地改變習慣,從而達到烏託邦般的理想生活狀態。書中介紹了掌握習慣的黃金法則、習慣塑造的四大類型、運用策略打造新習慣和習慣改變的心理因素。若想改變習慣並過上更好的日常生活。
《執行長日記》(The Diary of a CEO)由Steven Bartlett撰寫。在28歲就讓公司成功上市的他,用32"+1"項要點記錄了自己成長的過程,並從中歸納出他認為要打造屬於自己的成功人生,應有的四大心理支柱:掌握自我、精通敘事、確立人生哲學、熟習團隊合作。
每天一點點:日常生活中實現目標的高效秘訣 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反覆做的事情,決定了我們是誰。因此,卓越不是一個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生活像是在快節奏的跑步機上不停運轉,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養成自律的好習慣,關鍵就在於每一天的小行動。 如何把這句話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這五個法則會是你的救星。
修補心理耗損是很辛苦的過程,我被問過許多問題,常見的有: *我不知道問題在哪裡,怎麼找出來? *要從何改變? *想改變觀念,但要調整成為哪一種? *我知道問題在哪裡,可是行之有年的習慣怎麼改? *我改變想法,是不是等於否定過去的我? Heibon的經驗:好的習慣能將自己拉出內耗迴圈,一起跳脫吧!
不想原地踏步就別被動等待,主動爭取工作,加速自身職涯成長! 運用商業思維爭取工作,獲得4價值與1紅利,在職場嶄露頭角。
如同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我們的容顏,習慣逐漸改變生活的樣貌。 《烏託邦的日常》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讓我們可以更輕鬆地改變習慣,從而達到烏託邦般的理想生活狀態。書中介紹了掌握習慣的黃金法則、習慣塑造的四大類型、運用策略打造新習慣和習慣改變的心理因素。若想改變習慣並過上更好的日常生活。
《執行長日記》(The Diary of a CEO)由Steven Bartlett撰寫。在28歲就讓公司成功上市的他,用32"+1"項要點記錄了自己成長的過程,並從中歸納出他認為要打造屬於自己的成功人生,應有的四大心理支柱:掌握自我、精通敘事、確立人生哲學、熟習團隊合作。
每天一點點:日常生活中實現目標的高效秘訣 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反覆做的事情,決定了我們是誰。因此,卓越不是一個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生活像是在快節奏的跑步機上不停運轉,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養成自律的好習慣,關鍵就在於每一天的小行動。 如何把這句話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這五個法則會是你的救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1. 未了解小朋友心中的優先事項 - 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後輩心中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履歷上多一行實習經驗,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可能較少。有些人則希望完成一個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推薦信,他們會更加專注並投入時間。有些人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對研究題目的選擇會更加謹慎。而有些人則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無底洞的問題其實才是好問題,學術問題才會解完,但生涯問題不能是,人還不夠老。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夏日豐沛的滋養,盛產畢業生的季節同時也是迎來大學新生。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和社會/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考量的方方面面以及如何取得平衡是每個人都各自有抱有期待的理想狀態,筆者認為找到自己的初衷、足夠的瞭解自己,評量核心價值、定義自己,是最被忽略但卻是最重要的事之一。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1. 未了解小朋友心中的優先事項 - 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後輩心中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履歷上多一行實習經驗,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可能較少。有些人則希望完成一個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推薦信,他們會更加專注並投入時間。有些人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對研究題目的選擇會更加謹慎。而有些人則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無底洞的問題其實才是好問題,學術問題才會解完,但生涯問題不能是,人還不夠老。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夏日豐沛的滋養,盛產畢業生的季節同時也是迎來大學新生。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和社會/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考量的方方面面以及如何取得平衡是每個人都各自有抱有期待的理想狀態,筆者認為找到自己的初衷、足夠的瞭解自己,評量核心價值、定義自己,是最被忽略但卻是最重要的事之一。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