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到大都知道自己是個「不喜歡循規蹈矩」、「不按牌理出牌」的人,然而就算先天本性已不喜歡「從眾」,但是經過十幾年來的「義務教育」,學習規訓於團體,「只能在框定的有限範圍內發揮」還是成為了我的緊箍咒。
直到進入社會,我才發現世界的「彈性」之大,超乎我的想像。
24歲那年在新加坡入職全球五百強的外資管理顧問公司,同時也是我離開校園後,進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在陌生又高大的環境裡,起初我內心是怯的,我該如何在這裡站穩腳跟?
我下意識依循學生時代的方式,察言觀色、了解新環境的規則、把上司指派的任務期限當成「聖旨」般,期望獲得「好印象」。
然而我發現,不管我做的再怎麼快速,再怎麼滿足要求,迎來的只會是「更緊的Deadline、更多的需求」。
一次,當我驚覺我已經「抵達能力的極限」,必須和上司坦白無法在他給的期限,滿足他的期待的時候,他不僅放寬了期限,還加派了人手增援。
那一刻才我意識到,原來我視為聖旨的命令,其實是充滿「協調空間」的。上司下達的指令不是「鐵律」。過去學生時代規訓的「無條件服從」、「滿足師長期待」,反而讓我在進入真實「弱肉強食」的社會中,成為容易被剝削的綿羊。
許多事物都有「協調空間」,就算白紙黑字簽下的合同,也有「更動的權利」。
從那之後我才明白,原來世界是「草台班子」。大部分坐在那個位子上的人,也是「第一次」坐在那裡,大家都是在「做中學習」,學著「做出樣子」。
當總統的人,之前也沒當過總統;現在是老闆的人,之前也沒做過老闆。也就是,他們製造的規定也不一定是「正確的」,都是在極其有限的資訊和時間下,所做的決定。
你自己需要有「獨立意識」,去判斷你是否應該「順應規則」,還是「反對規則」。
沒有獨立思考的人,你會發現別人會對你「越來越有要求、越來越多規則」,因為你自我意識太弱,不明白自己的「底線」,別人就會不斷試探你的底線。有獨立意識的人,你會發現會過的越來越舒服,因為他懂得「表達反抗」去改變規則,讓規則也適應他,而不是他去適應規則。
所以「規則是活的」,最重要的是「我自己」。那麼根本問題取決於,我想制定「怎樣的規則」,怎樣的規則在我的價值體系裡才是「合理的」?
遺憾的是,我們現在的教育習慣馴化我們成為「優秀乖巧」的綿羊,讓我們習慣「先瞭解規則,再按規則內行事」,這雖然確保了一定的社會穩定性,但是也扼殺了創造力和人生的想像力。
很多人都在痛苦的按照「其他人的期待和要求」活著,而不會反抗。
但是縱觀全世界活得最逍遙的人,無一不是「打破規則」,把自己的意圖及感受擺在第一位,比如川普、馬斯克。他們不迎合他人,專注在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終創造規則,讓其他人去適應他們。
自從發現「世界是軟的」,我可以將其塑造成「配合我的形狀」後,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徹底變了。
如何將世界塑造成「配合我的樣子」?我的方式是把我所遇到的「人事物」都視為「自己可用的資源」。
所有支持我的人事物,是我繼續前行的動力;暫時遭遇的阻礙,是促使我對世界認知更加完整的成長機會。
有些人可能會質疑這種心態是否是一種「自私」?我不認為把周遭的事物都視為「自己可利用的資源」等於「自私」。自私在我的定義裡為「只索取、不付出」,而我指的「將事物視為資源」代表的是對「自我成長」的負責。
就像一棵大樹一樣,代表隨著年歲增加,你能發揮更大價值,做更多事情、承擔更多責任,為更多人抵擋風雨。但是你同樣也需要吸收「養分」,才能為大家提供價值。
將所有事物從「教條與限制」,轉變為「可利用的資源」,一個心態轉變,看待人生的方式也就變了。
祝願所有人都能衝破枷鎖,活出自己!
更多【職涯發展】、【個人成長】完整認知,請查看我的新書《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