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涯發展|為什麼我建議保持「職場疏離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隨著越來越多Z世代進入職場,前輩們越發發現這些「Z世代新人」似乎不喜歡與同事們建立「深度連結」,也不喜歡參與「團體活動」,邊界感極強。

疫情讓Z世代習慣「疏離社交」

我自己是在「疫情尚未完全解封」時進入第一份工作(新加坡管理顧問業),我的公司允許「在家工作」,因此一進入職場,就養成線上合作辦公的模式。

儘管後來解封,公司也鼓勵員工進辦公室,然而養成的習慣已難以改變,大概一個月「只進一次辦公室」,看看與我平時合作的同事的「真面目」長怎樣,畢竟平時視訊工作也不會開攝影頭(大概是亞洲人的含蓄),只認得彼此的聲音。

「疏離感」讓人腦筋清醒

之所以沈迷於這樣的「疏離感」,是因為發現「疏離」能讓我保持「頭腦清醒」,以一個「旁觀者」及「更宏觀的角度」看待所處環境的人事物。

一個人的價值觀念會受「所處的環境影響」,在職場新人階段我曾遇到許多自己「不理解」,但大家都「異口同聲」的觀念。

比如在管顧業,所有人都很注重「邏輯架構和審美細節」,久而久之,我發現我也被潛移默化影響,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套用在其他產業,這一定是成敗的關鍵嗎?

不見得。

我才發現,職場是會不知不覺「洗腦人」的,你要在這個「權力鬥爭」的體系裡往上爬,必須順從這個組織的「價值觀念」和「獎罸機制」,最後這些人就算跳脫原本的環境,也都習慣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周遭事物。比如一個「只看重績效」的組織出來的人,他下意識會認為「有結果的事物才是有意義的」,沒有結果的嘗試都是浪費時間。

幸運的是,「遠距工作」賦予我理解世界全貌的機會。

我可以在咖啡廳工作、可以在共享空間工作...在這裡遇到來自不同產業、形形色色的人,他們就像拼圖碎片一樣,讓我理解更多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給我拼出世界原本豐富多元的樣貌。

原來我不是只有一種選擇!

培養多個「成就感來源」

職場疏離感也讓你有機會建立更多「成就感來源」。

剛進職場的頭3個月,是我人生中最內耗的時候,我會因為同事的一句話想許久,會因為不小心疏忽了細節而陷入自責...每出一個差錯,都會讓我心驚「糟糕,這會影響他人對我的評價」(管顧業的績效考核來自於「他評」)

我才發現,正是因為我被教導「工作是最重要的」,把個人「所有的價值感」都依附於「我的工作」,才導致我的內耗和魂不守舍。

突破「盲點」後,我開啟多元價值感的建立。

業餘時間幫人修改履歷和文書,拓展收入來源;與學弟妹coffee chat,持續建立「職場外」的人脈網路...

這之後,我不僅從多元的地方獲得「成就感」,這份「成就感」還正向反哺到本職工作,我更自信了,職場裡說話更擲地有聲了。

別人不知道發生什麼,只有我知道,心境變了,一切都變了。

總結

可以看得出來,我在剛開始「保持疏離感」不是為了「賺多點錢」,而是為了自己——為「自我價值感」的穩定搭建。

未出社會前,我以為「保持職場疏離感」的人,一定是還未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無法沈浸其中;或是現階段工作的薪資,無法支撐生活,才需要在職場外,開闢自己的路徑。

現在的我認為,「保持職場疏離感」人人都需要,尤其是那些「獲得高薪體面工作的人士」。

越是高薪,越是代表「高工時、高責任」,它將你的人生焦點全擺在「工作」上,讓你忽略、輕視人生的其他方面,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高薪人士退休後,才發現自己「離開工作後,什麼都沒有了」。

共勉。


我的新書《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現已在博客來熱賣中!

書中分享了更多【職涯發展】與【生涯規劃】的洞見,並非「教科書式」說教,而是結合了我的實戰經驗與深刻反思。如果一直以來我的內容給你啟發,那這本書就是我完整的「認知系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ve's Salon: 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
305會員
166內容數
恭喜你發現了一個寶藏格主!
2025/03/27
一般創業之所以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產品沒人買,而沒人買的兩大原因,其一是「產品不符合需求」、其二是「產品鮮為人知」。先創作後創業,比一般創業風險更低的原因是...
Thumbnail
2025/03/27
一般創業之所以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產品沒人買,而沒人買的兩大原因,其一是「產品不符合需求」、其二是「產品鮮為人知」。先創作後創業,比一般創業風險更低的原因是...
Thumbnail
2025/02/20
上一次參與完母校 INSEAD 的AI講座,我一直在思考怎麼消化教授所說的「大家會變成連續創業者」這句話。既然我們不需要再關注「如何高效產出」,而是「如何給出指令」,我們就更需要清楚「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2/20
上一次參與完母校 INSEAD 的AI講座,我一直在思考怎麼消化教授所說的「大家會變成連續創業者」這句話。既然我們不需要再關注「如何高效產出」,而是「如何給出指令」,我們就更需要清楚「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2/13
本文探討AI浪潮下,商學院教授對AI的觀察與教學調整,以及作者對AI教育及個人品牌經營的獨到見解。文章涵蓋ChatGPT的同理心、創業成功關鍵轉變、MBA課程加入產品製作等面向,並分析傳統院校與線上教育KOL的趨同現象以及未來教育產業的發展趨勢。
Thumbnail
2025/02/13
本文探討AI浪潮下,商學院教授對AI的觀察與教學調整,以及作者對AI教育及個人品牌經營的獨到見解。文章涵蓋ChatGPT的同理心、創業成功關鍵轉變、MBA課程加入產品製作等面向,並分析傳統院校與線上教育KOL的趨同現象以及未來教育產業的發展趨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1.世代差異: 不同世代在工作態度、價值觀和溝通方式上存在差異 年長一代偏好面對面溝通,年輕一代更喜歡使用即時通訊工具 年長一代重視穩定工作和長期發展,年輕一代追求工作生活平衡 2.公私領域切分: 遠距工作使工作與生活界線模糊,容易造成壓力 建議設立固定工作時間,下班後關閉工作通知
Thumbnail
1.世代差異: 不同世代在工作態度、價值觀和溝通方式上存在差異 年長一代偏好面對面溝通,年輕一代更喜歡使用即時通訊工具 年長一代重視穩定工作和長期發展,年輕一代追求工作生活平衡 2.公私領域切分: 遠距工作使工作與生活界線模糊,容易造成壓力 建議設立固定工作時間,下班後關閉工作通知
Thumbnail
職場上的主管難為,面對Z世代總總與自己年代不同的價值觀,究竟該如何面對? 閱讀完整文章,請看 這裡
Thumbnail
職場上的主管難為,面對Z世代總總與自己年代不同的價值觀,究竟該如何面對? 閱讀完整文章,請看 這裡
Thumbnail
在職場上,距離感確實是必要的。但是,這個「距離」可不是要我們變成冷冰冰的機器人,而是要學會在親近和專業之間找到平衡。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上保持適當距離感的重要性,分享了一些小撇步和故事,並提醒人們要找到恰到好處的平衡點。
Thumbnail
在職場上,距離感確實是必要的。但是,這個「距離」可不是要我們變成冷冰冰的機器人,而是要學會在親近和專業之間找到平衡。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上保持適當距離感的重要性,分享了一些小撇步和故事,並提醒人們要找到恰到好處的平衡點。
Thumbnail
隨著越來越多Z世代進入職場,作為一個走在前面(aka.老一點的)Z世代,分享我三個最討厭的職場氛圍,揭開世代差異的面紗:
Thumbnail
隨著越來越多Z世代進入職場,作為一個走在前面(aka.老一點的)Z世代,分享我三個最討厭的職場氛圍,揭開世代差異的面紗:
Thumbnail
(此文章原於2020/02/12發布,並刊載於Medium) 公司整體氛圍,對社會新鮮人來說非常重要。 好的氛圍,可以提升整個辦公室的士氣,凝聚社會新鮮人的向心力,使每位新鮮人覺得自己的腦力激盪跟疲累是有價值、有收穫的;低迷的氛圍,嗯....我不會告訴你,我一開始認為:不可能改變我!我一定可以保
Thumbnail
(此文章原於2020/02/12發布,並刊載於Medium) 公司整體氛圍,對社會新鮮人來說非常重要。 好的氛圍,可以提升整個辦公室的士氣,凝聚社會新鮮人的向心力,使每位新鮮人覺得自己的腦力激盪跟疲累是有價值、有收穫的;低迷的氛圍,嗯....我不會告訴你,我一開始認為:不可能改變我!我一定可以保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Thumbnail
常因在意他人、不滿公司文化而想離職的職場新鮮人,如何調整心態? 面對官僚文化、雜事、人際關係等挑戰,讓自己從目標出發,主動精進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有主導權和自信。
Thumbnail
常因在意他人、不滿公司文化而想離職的職場新鮮人,如何調整心態? 面對官僚文化、雜事、人際關係等挑戰,讓自己從目標出發,主動精進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有主導權和自信。
Thumbnail
疫情之下許多公司都改為遠距辦公,甚至在現今趨緩的背景中,仍有些工作是以遠距的形式合作,我自己目前也是遠距工作的形式,一開始對於充滿自由以及節省通勤時間的工作型態興奮不已,但隨著全面遠距工作將進入一年,卻也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有些需要調適。
Thumbnail
疫情之下許多公司都改為遠距辦公,甚至在現今趨緩的背景中,仍有些工作是以遠距的形式合作,我自己目前也是遠距工作的形式,一開始對於充滿自由以及節省通勤時間的工作型態興奮不已,但隨著全面遠距工作將進入一年,卻也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有些需要調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