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社會》| 無窮的效率卻換不到完整的自由,德國哲學家韓炳哲:現代人已經失去休息的概念

更新於 2024/12/1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韓柄哲透過批判現代社會的過度競爭和效率至上的文化,深入分析人們在當代的環境中所感到的「倦怠」與「疲憊」。Photo by l ch on Unsplash

韓柄哲透過批判現代社會的過度競爭和效率至上的文化,深入分析人們在當代的環境中所感到的「倦怠」與「疲憊」。Photo by l ch on Unsplash


韓裔德國哲學家韓炳哲(Byung-Chul Han)的《倦怠社會》(Müdigkeitsgesellschaft, 2010)是一本分析當代社會疲勞狀況的著作。

韓炳哲透過批判現代社會的過度競爭和效率至上的文化,深入分析人們在當代的環境中所感到的「倦怠」與「疲憊」。

韓炳哲認為,現代社會不再是以禁令和控制為主的社會(如傅柯所描述的「規訓社會」),相反,而是一個推動個體自我優化和競爭的「功績社會」。

這樣的社會以積極性和無限的可能性作為驅動力,卻也因此造成了心理疾病的蔓延,如憂鬱、倦怠、焦慮等問題,因為人們總是在追求自我成就和自我超越的過程中耗盡了身心能量。







單向度的積極與效率

如果對歐陸哲學以及當代社會理論有點涉獵,不難發現《倦怠社會》可以與法蘭克福學派哲學家赫伯特.馬庫塞(Herbert Marcuse)的《單向度的人》(One-Dimensional Man, 1964)進行比較。


■ 韓炳哲的《倦怠社會》

韓炳哲強調,現代社會過分強調積極性和成就,導致人們感到心理上的疲勞與倦怠。他認為,這是一種「積極性暴力」,意即,看似自我掌控、自我驅動的暴力,實際上卻使人陷入無止境的自我壓迫。

與過去的控制(規訓)社會不同,現在的控制是透過自由和自主的名義所實現的,個體被要求不斷追求更高的效率和表現,造成心理上的負擔。

韓炳哲也批判了在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體系下,人們被迫不斷自我優化,最終喪失了對生活的掌控,因為這種自我優化的過程是無限的、沒有終點的。

raw-image

-

■ 馬庫塞的《單向度的人》

馬庫塞提出,現代工業社會通過技術進步和經濟的強大,使得人們陷入一種「單向度」(one dimension)的生活和思維方式;換句話說,只能以既定的經濟邏輯和社會結構來看待生活,失去了多樣的、批判的思維方式。

單向度的思維方式讓人們無法看清並挑戰現狀,反而自覺地接受體制給予的「自由」和「幸福」。馬爾庫塞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以「消費」和「技術進步」的名義控制人們,讓人們覺得自己是自由的,但實際上只是遵循著預先設計好的路徑。

馬爾庫將這種現象稱為「壓抑性的去壓抑」(repressive desublimation):表面上人在一種貌似自由、滿足的生活中,實際上被潛在的壓力控制。

馬爾庫塞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以「消費」和「技術進步」的名義控制人們,讓人們覺得自己是自由的,但實際上只是遵循著預先設計好的路徑。Photo by micheile henderson on Unsplash

馬爾庫塞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以「消費」和「技術進步」的名義控制人們,讓人們覺得自己是自由的,但實際上只是遵循著預先設計好的路徑。Photo by micheile henderson on Unsplash

 — -

.

無窮的效率卻換不到完整的自由

■ 隱性控制和自由幻象

韓炳哲和馬庫塞都批判現代社會的隱性控制。馬庫塞認為現代社會透過消費和技術進步實現更大規模的控制,而韓炳哲則認為,現代社會透過自由和成就的概念壓迫個體。

兩人都指出,現代社會的控制不像過去那樣明顯(這個可以做、那個不可以做),而是以「自由」和「選擇」的名義來進行。然而,兩人也都指出,這樣的自由卻只是個幻象。

■ 人的異化與心理狀態

馬庫塞強調,資本主義讓人們被異化(alienated),失去了對自身和世界的批判性思維。當代工業社會的大量商品,給予人們自由消費的承諾,同時也弱化了人們對「真正的」自由的想像。

而韓炳哲進一步指出,在這樣的異化中,個體的心理也受到了嚴重影響,導致倦怠和憂鬱症顯而易見。因為生產力以及效率至上的功績社會,人們即便想停下來休息,都不經意帶入了「要有效率的」想法。

因此,韓炳哲也大膽宣稱「現代人已經失去休息的概念」

■ 技術和生產的壓迫性

兩位哲學家都批判了現代技術和生產體系對人的控制。馬庫塞認為技術和經濟體系強化了社會控制,人們看似自由消費以及使用媒體,實際上更加鞏固資本家的地位,人們始終只能作為被剝削的接收者。

而韓炳哲則指出,現代技術(特別是數位化)讓人們更加依賴於效率和成就,想盡辦法利用新技術或新科技,來強化學習效率或是工作產量,進一步深化了人的倦怠感。

 — -

.

raw-image


韓柄哲的《倦怠社會》可以被看作對馬庫塞單向度思想的延續,與現代化詮釋,尤其是在探討新自由主義時代下的心理壓力和和躺平現象。

兩人皆批判了現代社會中看似自由、實則壓迫的結構,指出了個體在其中的無力感和心理危機

內容總結
倦怠社會
4
/5
avatar-img
95會員
212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Elon Musk 推出的人工智慧系統 Grok 在回答用戶問題時,將 Musk 自己列為在 Twitter/X 平台上傳播錯誤資訊的主要人物之一。
在測試中,大規模語言模型的平均正確率達到 81.4%,明顯高於人類專家的 63.4%。更重要的是,經過神經科學專業調適的模型(例如 BrainGPT),表現進一步提升。
中國政府在人民幣上所採用的翻譯技術,拼音只是個形式,更重要的是權力的展現。人民幣的英文翻譯並非針對外國遊客,而只是為了讓中國人用得「舒服」。
研究發現,參與者認為 AI 生成的詩為人類作品的機率,比真正人類作品還要高。開始出現「比人更像人」的現象
有感覺得出來導演(鍾孟宏)想要還原歷史的「真相」。但是,透過小莫(白色恐怖受害者的遺族),將過去所有的關係人串起來,其實真的稍嫌牽強。
2/5餘燼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正在目睹一項長久以來被視為基本的技能逐漸被淡化 — — 寫作。根據美國技術作家 Paul Graham的觀察,他預測:未來會形成「會寫作」和「不會寫作」的社會
Elon Musk 推出的人工智慧系統 Grok 在回答用戶問題時,將 Musk 自己列為在 Twitter/X 平台上傳播錯誤資訊的主要人物之一。
在測試中,大規模語言模型的平均正確率達到 81.4%,明顯高於人類專家的 63.4%。更重要的是,經過神經科學專業調適的模型(例如 BrainGPT),表現進一步提升。
中國政府在人民幣上所採用的翻譯技術,拼音只是個形式,更重要的是權力的展現。人民幣的英文翻譯並非針對外國遊客,而只是為了讓中國人用得「舒服」。
研究發現,參與者認為 AI 生成的詩為人類作品的機率,比真正人類作品還要高。開始出現「比人更像人」的現象
有感覺得出來導演(鍾孟宏)想要還原歷史的「真相」。但是,透過小莫(白色恐怖受害者的遺族),將過去所有的關係人串起來,其實真的稍嫌牽強。
2/5餘燼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正在目睹一項長久以來被視為基本的技能逐漸被淡化 — — 寫作。根據美國技術作家 Paul Graham的觀察,他預測:未來會形成「會寫作」和「不會寫作」的社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規條 個人 規則 專案 規矩 組織 字為人寫 識為人學 身為人煦 心為人偕 有人奮鬥的一次 就不敢在實在了 因為怕重蹈覆轍 怕利益的糾結 讓勤奮失去了意義 那工作讓人忘記了初心 我們啊……不能忘記互助合作的美好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越積極行動,越陷入無止境的倦怠?
Thumbnail
我們的一天,除了工作的時間外,幾乎有 8–10 小時的自由時間,這些自由時間,我們通常會選擇休閒娛樂,或者積極一點進行學習進修。休閒讓我們快樂,卻有耍廢的壓力;進修能讓我們成長,但是相當消耗心力,這導致我們常常在兩者間搖擺掙扎不已。
Thumbnail
【留點空間和時間給自己,逐步邁向理想來實踐。】   即使再忙還是得留點時間給自己,若現在的生活又忙又沒時間也不該長久持續下去,這應該是一個階段的情況,而不是永遠無法改變的狀況。   對自由的渴望是不被雇主綁架時間,而是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空間,甚至創造自我實現,一輩子看似有多遙遠,但恍然間已經到
Thumbnail
「我所看待的「自由」是一種有餘裕的狀態,餘裕並不是偷懶,而是讓自己有充電的時間。自律也是為了同樣的目的。因此不必區分工作和生活,每一刻都是我之為我的展現。—摘自《給未來的讀者》」
Thumbnail
現代主流提倡,成功與否,取決於個人的「生產力高低」,導致「留白」=浪費時間。 生活填滿了各種資訊、分分秒秒都不能錯過的同時 在吃飯的同時,滑著手機 和家人相聚時光,一邊辦公 填滿整個空白 但我們真的沒錯過?
Thumbnail
當今社會的忙碌現象與「忙碌文化」密不可分,為瞭解決過勞問題,著重於重塑任務、明確優先事項和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文章分享有效的時間管理和任務規劃對於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平衡、保護並增強生活品質與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專注力代表產能的效率,早期機械化生產與現今的生產力已經不同,過去工作的變化性不大,沒有太多個人優化工作流程的空間,基本上就是照表操課。但現在很多工作型態自我掌控度更高,且內容複雜度提高,甚至有的工作內容是屬於創作性質,更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分配,才能達到最好的產能與學習力。
Thumbnail
好像問題主要是出在「人一天能做的決策量有限」的設定上。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規條 個人 規則 專案 規矩 組織 字為人寫 識為人學 身為人煦 心為人偕 有人奮鬥的一次 就不敢在實在了 因為怕重蹈覆轍 怕利益的糾結 讓勤奮失去了意義 那工作讓人忘記了初心 我們啊……不能忘記互助合作的美好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越積極行動,越陷入無止境的倦怠?
Thumbnail
我們的一天,除了工作的時間外,幾乎有 8–10 小時的自由時間,這些自由時間,我們通常會選擇休閒娛樂,或者積極一點進行學習進修。休閒讓我們快樂,卻有耍廢的壓力;進修能讓我們成長,但是相當消耗心力,這導致我們常常在兩者間搖擺掙扎不已。
Thumbnail
【留點空間和時間給自己,逐步邁向理想來實踐。】   即使再忙還是得留點時間給自己,若現在的生活又忙又沒時間也不該長久持續下去,這應該是一個階段的情況,而不是永遠無法改變的狀況。   對自由的渴望是不被雇主綁架時間,而是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空間,甚至創造自我實現,一輩子看似有多遙遠,但恍然間已經到
Thumbnail
「我所看待的「自由」是一種有餘裕的狀態,餘裕並不是偷懶,而是讓自己有充電的時間。自律也是為了同樣的目的。因此不必區分工作和生活,每一刻都是我之為我的展現。—摘自《給未來的讀者》」
Thumbnail
現代主流提倡,成功與否,取決於個人的「生產力高低」,導致「留白」=浪費時間。 生活填滿了各種資訊、分分秒秒都不能錯過的同時 在吃飯的同時,滑著手機 和家人相聚時光,一邊辦公 填滿整個空白 但我們真的沒錯過?
Thumbnail
當今社會的忙碌現象與「忙碌文化」密不可分,為瞭解決過勞問題,著重於重塑任務、明確優先事項和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文章分享有效的時間管理和任務規劃對於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平衡、保護並增強生活品質與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專注力代表產能的效率,早期機械化生產與現今的生產力已經不同,過去工作的變化性不大,沒有太多個人優化工作流程的空間,基本上就是照表操課。但現在很多工作型態自我掌控度更高,且內容複雜度提高,甚至有的工作內容是屬於創作性質,更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分配,才能達到最好的產能與學習力。
Thumbnail
好像問題主要是出在「人一天能做的決策量有限」的設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