鑰匙1-3 : 養成習慣,你該信任「動機」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開始執行所篩選出的黃金行為了嗎?過了一週,每天都能打勾嗎?

如果沒有做到,這絕對不是因為你意志不堅、沒有自律力、比別人差的原因,而是你錯估自己執行這個行為的難易程度。要持續執行一個習慣比想像中困難,我們需要調整策略,一次性的成功並不等於能持續做到,在衡量黃金行為的橫軸「你執行這個行為的難易程度」時,我們必須考慮動機和能力這兩個關鍵因素。


讓我們用福格博士的行為模型來進一步解釋。

▌ 行為模型:B=MAP


福格博士的行為模型是B=MAP(B代表行為、M是動機、A是能力、P是提示)。行為發生於動機、能力和提示三要素同時出現,動機是做某行為的慾望,能力是執行某行為的本事,而提示則是提醒你去做某行為的信號。


當一個人受到提示要行動時,行動會不會執行,要看提示出現時她的動機和能力正處於什麼位置。例如,如果她想整理桌面,動機位於中等水平,而能力偏向容易,行為提示點位於行動線上方,行為就會發生。但如果是很高的動機卻缺乏能力(比如你要整理的不是稍微凌亂的桌面,而是堆滿雜物的桌子),被提示時,你可能會因為不知如何開始而放棄行動。而如果你有能力做這件事但動機很小,即使收到提示,你也不太可能採取行動。能成為習慣的行為通常會穩固地落在行動線之上。

raw-image

假設把動機從低到高、能力從難到簡單,我們在提示出現的時候,

❶行為非常容易發生(區域在行為線的右上方區域):「動機高、能力簡單」、「動機中等、能力簡單」、「動機高、能力中等」、「動機中等、能力中等」。

❷行為可以發生:「動機低、能力簡單」、「動機高、能力難」。

❸行為不大可能發生(區域在行為線的左下方區域):「動機低、能力難」、「動機中等、能力難」、「動機低、能力中等」。

但我們常常有錯誤觀念,以為我們的動機一定都會維持在高點,這樣即使習慣的難度較難,我們也可以輕易的執行。但事實上動機的波動值非常大,你如果信賴你的動機,你反而會常常掉入自己設下的坑,反過來質疑自己,這事情不難押? 我為什麼沒有辦法持續? 甚至覺得自己怎麼能力那麼差....事實上,這根本不是你能力的問題,而是動機在搗亂。


▌ 動機:行為模型中的不可靠變數


動機是行為改變中最不可靠的變數。許多人誤以為只要認識到某件事的好處,或是給予足夠的獎勵,就能激發持久的動機。然而,現實往往事與願違。即使我們一開始充滿熱情,想要培養新習慣或是完成某個目標,這股熱情通常無法持續太久。這就像新年新希望一樣,我們在年初時信心滿滿,但隨著時間推移,最初的熱情逐漸消退,最後可能完全放棄原本的計畫。

動機的波動性是其最顯著的特徵之一。研究表明,我們的動機水平會隨著一天中的時間而變化。通常在早晨時分,人們的動機達到最高點,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重要的決定最好在早上做出。隨著時間推移,動機水平會逐漸下降,到了晚上可能降至最低點。這種波動不僅存在於每日週期中,還會受到季節變化的影響。例如,許多人會發現在寒冷的冬天,運動的意願明顯下降;或是在炎熱的夏季,戶外活動的興致大不如前。

更令人困惑的是動機的複雜性和不可預測性。同一個行為背後可能存在多重動機,這些動機之間經常相互競爭和衝突。比如,一個人可能同時受到健康意識的驅使想要運動,卻又被休息放鬆的慾望所牽制。有時候,動機的消失也顯得莫名其妙。你可能計劃已久要參加一個重要的學習活動,但在最後一刻,因為得知朋友們要聚會而改變主意。這種突如其來的動機轉變,往往讓人感到困惑,也凸顯出單純依賴動機來維持行為改變是多麼不切實際。這種複雜的動機互動模式,使得行為的預測和控制變得極其困難。


我們應該意識到,僅依賴高動機來實現持久改變是不可靠的。相反,我們應該調整「能力」的要素,才可以培養不受動機波動影響的穩定習慣。這樣,即使在動機低落時,我們也能持續朝著我們想達到的志向前進。下一篇就讓我們繼續聊聊「能力」~

角落中會探討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心態調整,並嘗試透過英語閱讀和寫作來拓展思維,藉由輸出讓我看到不一樣的嘗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追求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將抽象的志向轉化為具體行動至關重要。本文探討實現改變的方法,包括建立小習慣、篩選黃金行為以及學會享受每一次小進步的過程。以具體的例子說明如何從日常行為著手,透過系統化的習慣養成來達成理想的自我...
在追求改變的過程中,我們經常面對無法持續、負面想法以及找不到意義感等障礙。因此,當面對挑戰時,學會將改變視為小步驟的練習至關重要。通過微小的改變,增強自信心,並建立自我挑戰的勇氣,最終能改變生活...
生命中的重大轉折往往來得悄無聲息,當我們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我發現自己彷彿變成了另一個人。沒有孩子的我和現在的我,彷彿在平行宇宙中過著截然不同的人生。選擇成為父母的我,整個大腦經歷徹底的重組,就像是經歷了一場神經系統的革命。 曾經熟悉的日常突然變得陌生,我不得不重新學習如何生活、如何愛...
在追求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將抽象的志向轉化為具體行動至關重要。本文探討實現改變的方法,包括建立小習慣、篩選黃金行為以及學會享受每一次小進步的過程。以具體的例子說明如何從日常行為著手,透過系統化的習慣養成來達成理想的自我...
在追求改變的過程中,我們經常面對無法持續、負面想法以及找不到意義感等障礙。因此,當面對挑戰時,學會將改變視為小步驟的練習至關重要。通過微小的改變,增強自信心,並建立自我挑戰的勇氣,最終能改變生活...
生命中的重大轉折往往來得悄無聲息,當我們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我發現自己彷彿變成了另一個人。沒有孩子的我和現在的我,彷彿在平行宇宙中過著截然不同的人生。選擇成為父母的我,整個大腦經歷徹底的重組,就像是經歷了一場神經系統的革命。 曾經熟悉的日常突然變得陌生,我不得不重新學習如何生活、如何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版權為作者所有,內容僅個人心得與摘要 這本書會告訴你怎麼利用四個步驟建立更好的習慣?
Thumbnail
✨閱讀後你將學會: 認識習慣形成的底層原理:瞭解習慣是如何透過「提示-行為-獎勵」的模式形成。 具體的習慣形成策略:提供具體步驟來介紹讀者養成新習慣,從設置清晰的提示、規範行為模式,到創造實質的獎勵。 實際案例的應用:發現習慣養成的步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功應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Thumbnail
培養毅力難嗎?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瞭如何在生活中把行為轉變成習慣的四個有效方法。從每天的計畫到身處的空間,這些建議都能幫助你成功建立新的習慣,並克服做某件事情困難的感覺。要讓習慣成為你的力量,不只是執行,也充滿滿足感,一步一步的改變就是正在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習慣就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習慣的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隨便挑一天來看,習慣的效應似乎很小,但幾個月、甚至幾年下來,它們就可能造成極巨大的影響。唯有兩年、五年,或者十年之後回頭看,好習慣的價值與壞習慣的代價才變得極為明顯。
一個人所累積形成的個人習慣必須要經過頻繁不斷的接觸、甚至訓練至嫻熟境界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行為改變的起點是什麼、如何釐清志向以及探索行為選項等步驟。跟作者BJ Fogg一起學習如何設計你的小習慣吧!
Thumbnail
新的年度開始,很多人在設立目標時,都會想要養成一些新的習慣,或是戒除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史丹佛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的BJ Fogg教授提出一個觀點:如果沒有提示,再多的動機和能力也沒有用。因為人通常受提示才會行動,沒有提示、就沒有行為。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版權為作者所有,內容僅個人心得與摘要 這本書會告訴你怎麼利用四個步驟建立更好的習慣?
Thumbnail
✨閱讀後你將學會: 認識習慣形成的底層原理:瞭解習慣是如何透過「提示-行為-獎勵」的模式形成。 具體的習慣形成策略:提供具體步驟來介紹讀者養成新習慣,從設置清晰的提示、規範行為模式,到創造實質的獎勵。 實際案例的應用:發現習慣養成的步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功應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Thumbnail
培養毅力難嗎?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瞭如何在生活中把行為轉變成習慣的四個有效方法。從每天的計畫到身處的空間,這些建議都能幫助你成功建立新的習慣,並克服做某件事情困難的感覺。要讓習慣成為你的力量,不只是執行,也充滿滿足感,一步一步的改變就是正在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習慣就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習慣的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隨便挑一天來看,習慣的效應似乎很小,但幾個月、甚至幾年下來,它們就可能造成極巨大的影響。唯有兩年、五年,或者十年之後回頭看,好習慣的價值與壞習慣的代價才變得極為明顯。
一個人所累積形成的個人習慣必須要經過頻繁不斷的接觸、甚至訓練至嫻熟境界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行為改變的起點是什麼、如何釐清志向以及探索行為選項等步驟。跟作者BJ Fogg一起學習如何設計你的小習慣吧!
Thumbnail
新的年度開始,很多人在設立目標時,都會想要養成一些新的習慣,或是戒除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史丹佛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的BJ Fogg教授提出一個觀點:如果沒有提示,再多的動機和能力也沒有用。因為人通常受提示才會行動,沒有提示、就沒有行為。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