鑰匙1-4 : 分析行為,運用能力佈局,自然培養持久習慣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讓我們繼續探討福格博士的行為模型B=MAP公式。相較於動機,讓事情變得容易做才是驅動行為最可靠的方式。試想,如果你能將一個看似困難的行為變得輕而易舉,即使動機不高,你也能輕鬆完成。這就是我們在前面推薦使用3S法則來設定行動的原因【延伸閱讀:用3S設定行動:破解任務瓶頸,持續優化成果】。將行為分解成更小、更易執行的步驟,你會發現即使在動機低落時也能持續前進。而且,不考慮動機會隨時間波動的情況下,你的能力會隨著練習不斷增強。只要堅持一段時間,你會驚喜地發現,不僅能力提升了,大腦的神經可塑性還會幫助你將這個習慣深深地根植於日常生活中。


▌ 分析階段:找出是什麼讓這項行為很難做


當你面對想要養成的新習慣時,不妨問問自己:「是什麼讓我覺得這項行為很難做?」

福格博士的研究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他發現大多數難以執行的行為都與五個關鍵因素有關:時間、金錢、體力、創意和環境。

仔細思考一下,是不是時間不夠讓你望而卻步?還是經濟壓力阻礙了你?也許是體力不足,或者需要更多創意靈感?又或者是現有的環境不太支持你的新嘗試?識別出這些障礙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每個人都會遇到這些挑戰,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在識別出問題後,思考如何重新設計。


▌ 重新設計:將行為變得容易執行


現在,讓我們把注意力轉向解決方案。要讓一個行為變得容易,我們可以運用PAC模型——人物(Person)、動作(Action)和情境(Context)。

  1. 人物(Person)-讓人學習新的技巧:現在網路上影片眾多,只要能夠找到相關的影片,你的經驗值就可以大幅提升。
  2. 動作(Action)-將大行動分解為小行動:制定入門步驟和縮小範圍。
  3. 情境(Context)-取得工具和資源,提升環境對習慣的友善度:例如想吃蛋白質卻不想煮雞胸肉,可以到便利超商買現成的。

只要你能降低行為的難度,就有可能破解大腦的成見。如果我們只是每天煩惱,把這種想做又做不到的行為一直放在大腦裡反芻,這是耗損大腦能量的最大殺手。無論第一步有多小,一旦邁出去,就能產生一種大腦熱愛的動力感。完成事情能提振我們的心情,神奇的是,我們做這件行為的動機也隨之提升。因此,要持久的改變,萬萬不可將賭注下在最調皮搗蛋的「動機」上。要讓改變成長茁壯,最需要的就是從小處和簡單著手。


▌ 協助人們做他原本就想要做到的事


此外,在使用福格博士的行為模型 B=MAP時,如果行為劃分為(1)高動機和高能力、(2)高動機和低能力、(3)低動機低能力、(4)低動機和高能力。我們一般會想,如果(1)的行為不夠多,下一步是不是應該去找(4)的行為,你可能會想:「既然已經有能力做到,何不直接提升動機就好?」但福格博士建議我們應該幫助人們做他們原本就想做的事。因此,正確的做法是尋找那些動機高但能力低的(2)類行為,因為提升能力會讓你更有信心。


我實驗過後發現,當我做到原本沒有能力做到的習慣時,喜悅之情真的難以言諭,而且會強化我挑戰下一個類似習慣的意願。這就像在玩遊戲一樣,破關卡,解任務,當你完成習慣的解鎖功能時,有一種快感會驅使你再前進一點、再前進一點。等習慣深植於日常生活後,就能自然成長。每經歷一次成功,畏懼就減少一點。雖然改變的幅度很小,但因為改變的過程充滿樂趣,你不會覺得辛苦,也會更有意願執行它,而這會形成一種「穩定持久」的動機,讓你更輕鬆做出你想要的改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喵爪跳跳堂的舒適角落
60會員
86內容數
角落中會探討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心態調整,並嘗試透過英語閱讀和寫作來拓展思維,藉由輸出讓我看到不一樣的嘗試。
2025/04/25
在追尋人生意義的過程中,我們往往被「意義」二字所侷限。起初,我像許多人一樣,困惑於這個看似深奧的議題。我不只想理解何謂「意義感」,更渴望找到明確的方向——確知自己該往哪裡去,在哪裡能留下足跡,如何讓生命綻放獨特的光彩。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我逐漸理解到,意義並非一個可以直接定義的概念,而是在生活中不斷
Thumbnail
2025/04/25
在追尋人生意義的過程中,我們往往被「意義」二字所侷限。起初,我像許多人一樣,困惑於這個看似深奧的議題。我不只想理解何謂「意義感」,更渴望找到明確的方向——確知自己該往哪裡去,在哪裡能留下足跡,如何讓生命綻放獨特的光彩。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我逐漸理解到,意義並非一個可以直接定義的概念,而是在生活中不斷
Thumbnail
2025/04/18
本文探討如何設計人生體驗,並藉由谷川健介的《故事思考》和詹姆斯·沃倫的《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兩本書,提供實用的方法。文章重點在於連結理想狀態、創造角色、運用STORIES行動準則,讓生活更豐富有意義。
Thumbnail
2025/04/18
本文探討如何設計人生體驗,並藉由谷川健介的《故事思考》和詹姆斯·沃倫的《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兩本書,提供實用的方法。文章重點在於連結理想狀態、創造角色、運用STORIES行動準則,讓生活更豐富有意義。
Thumbnail
2025/04/11
專注力是成功的關鍵,透過「想-寫-做」三步驟,培養專注力,並將想法付諸實踐,創造更有意義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11
專注力是成功的關鍵,透過「想-寫-做」三步驟,培養專注力,並將想法付諸實踐,創造更有意義的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動機常被視為改變的起點,但它其實波動劇烈,容易受情緒與情境影響,並不足以支撐長期行動。本文以《設計你的小習慣》與 Fogg 博士的行為模型為基礎,探討動機的來源、特性及不可靠性,並提出以「簡化行為、善用提示、降低依賴動機」的方式來建立可持續的習慣。與其等動機來,不如設計一個沒有動機也能持續前進的環境
Thumbnail
動機常被視為改變的起點,但它其實波動劇烈,容易受情緒與情境影響,並不足以支撐長期行動。本文以《設計你的小習慣》與 Fogg 博士的行為模型為基礎,探討動機的來源、特性及不可靠性,並提出以「簡化行為、善用提示、降低依賴動機」的方式來建立可持續的習慣。與其等動機來,不如設計一個沒有動機也能持續前進的環境
Thumbnail
本文探討如何養成好習慣並戒除壞習慣,以「原子習慣」的觀點出發,強調由內而外改變身份認同的重要性,並透過環境設計和習慣堆疊等方法,讓好習慣更容易執行,壞習慣更難觸發。
Thumbnail
本文探討如何養成好習慣並戒除壞習慣,以「原子習慣」的觀點出發,強調由內而外改變身份認同的重要性,並透過環境設計和習慣堆疊等方法,讓好習慣更容易執行,壞習慣更難觸發。
Thumbnail
福格博士的行為模型B=MAP公式,強調將行為變得容易是驅動改變的關鍵。相較於期待高動機,分析行為難題並使用PAC模型重新設計行為,可以降低行為難度,促進習慣的形成。透過找到障礙、分解動作以及改善情境,個人在面對新習慣時將獲得更大的信心與成功感,最終持續推動自我成長
Thumbnail
福格博士的行為模型B=MAP公式,強調將行為變得容易是驅動改變的關鍵。相較於期待高動機,分析行為難題並使用PAC模型重新設計行為,可以降低行為難度,促進習慣的形成。透過找到障礙、分解動作以及改善情境,個人在面對新習慣時將獲得更大的信心與成功感,最終持續推動自我成長
Thumbnail
在行為改變的過程中,許多人常常忽略了動機和能力的影響。根據福格博士的行為模型B=MAP,動機、能力和提示三者的結合才會形成行為。本文深入探討動機的波動性會影響我們執行新習慣的穩定性,因此,我們需要調整能力的因素,以便在動機低時也能繼續前進,建立持久的行為改變。
Thumbnail
在行為改變的過程中,許多人常常忽略了動機和能力的影響。根據福格博士的行為模型B=MAP,動機、能力和提示三者的結合才會形成行為。本文深入探討動機的波動性會影響我們執行新習慣的穩定性,因此,我們需要調整能力的因素,以便在動機低時也能繼續前進,建立持久的行為改變。
Thumbnail
新的年度開始,很多人在設立目標時,都會想要養成一些新的習慣,或是戒除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史丹佛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的BJ Fogg教授提出一個觀點:如果沒有提示,再多的動機和能力也沒有用。因為人通常受提示才會行動,沒有提示、就沒有行為。
Thumbnail
新的年度開始,很多人在設立目標時,都會想要養成一些新的習慣,或是戒除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史丹佛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的BJ Fogg教授提出一個觀點:如果沒有提示,再多的動機和能力也沒有用。因為人通常受提示才會行動,沒有提示、就沒有行為。
Thumbnail
如果你羨慕別人行動力很強;如果你為了必須做,卻遲遲無法行動的工作,感到壓力山大? IT背景的職涯規劃專家,分享<設計你的小習慣>這本職涯好書,推薦的「超小」的秘訣,讓自己完美主義的他,一不小心也動起來了....(不相信這麼神,你可以看三遍)
Thumbnail
如果你羨慕別人行動力很強;如果你為了必須做,卻遲遲無法行動的工作,感到壓力山大? IT背景的職涯規劃專家,分享<設計你的小習慣>這本職涯好書,推薦的「超小」的秘訣,讓自己完美主義的他,一不小心也動起來了....(不相信這麼神,你可以看三遍)
Thumbnail
法格行為模型是用來拆解人類行為的一個公式,任何行為都可以拆解成三要素:動機(Motivation)、能力(Ability)、觸發點(Trigger)。
Thumbnail
法格行為模型是用來拆解人類行為的一個公式,任何行為都可以拆解成三要素:動機(Motivation)、能力(Ability)、觸發點(Trigger)。
Thumbnail
你相信簡單的小習慣,就能引發巨大的改變嗎?許多人認為,培養習慣應該一步到位,養成最好的那個習慣並堅持下去;更多人相信,只要人們能認清事實,他們就會做出改變。所以,我們只要提供正確的資訊,就能改變一個人的態度、進而改變對方的行為。事實上,這是對習慣養成與行為改變的一種誤解。
Thumbnail
你相信簡單的小習慣,就能引發巨大的改變嗎?許多人認為,培養習慣應該一步到位,養成最好的那個習慣並堅持下去;更多人相信,只要人們能認清事實,他們就會做出改變。所以,我們只要提供正確的資訊,就能改變一個人的態度、進而改變對方的行為。事實上,這是對習慣養成與行為改變的一種誤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