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參加線上 TESOL 英語教學認證課程,其中線上課程的章節,談到為什麼學生會選擇線上課。當時中國還沒有禁止『境外外教』課程,中國學生找外國老師上線上課的市場非常熱絡,教材也以中國學生為例說明。
教材說到,許多中國學生還是孩子,由父母支付學費,希望孩子無論所在位置,都能得到學習資源,提升語言能力,將來更有機會獲得高薪的工作。
到這裡都很合理,對吧?
下一段話鋒一轉,說到這樣的期待與儒家思想有關:
除了讓孩子擁有多元發展機會,這種期望也部分源自中國古代哲學家孔子所強調的「孝道」。簡言之,孝道就是在孩子長大後能照顧父母,並回報父母在養育過程中的付出。
為了給孩子提供高品質的英語課程,父母通常願意支付相對高額的費用,甚至同時兼多份工作。他們期待孩子在自己年老時,能在經濟和生活各方面回饋、照顧父母。
也因此,將線上家教工作視為與其他工作同等重要,至關重要。
看到『養兒防老』和『孝道』‘Filial piety’ 跟線上外師英語課關聯性的詮釋,覺得很妙。
前幾天在讀褚士瑩的《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其中一章是『當一個有能力而無用的人』,提到父母看孩子,可以分為有用/無用、有能力/沒能力幾類:
照這個分類來看,TESOL 所說的典型『中國父母』是以小孩作為投資標的,認為小孩『有用』的類型。
褚士瑩說,根據他的觀察:
這也是為什麼褚士瑩書上說『當一個有能力而無用的人』。
你同意這個說法嗎?
我說過我不認為對小孩的教育是投資,而是消費:
不談 ROI,只看 CP 值,拒絕花錢找罪受。
不過我認為小孩『無用』的想法可能有點過頭了,林寶那天跟我抗議了...
下回再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