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就常吃媽媽用破布子罐頭蒸魚來吃,那時包括我之後用的破布子,幾乎都是超市買得到的浸在汁水裡頭的破布子,或叫甘樹子。很久之後我才從行腳節目裡看到原來還有一種很傳統的破布子餅,是用鹽醃漬的,但不知為何這幾年我從來沒看過,至少在台北的菜市場沒看過。
(像是這樣用鹽醃的破布子餅)
「破布子」又稱樹子,是一種喬木型植物,大略分佈在北半球台灣以南的亞洲地區,每年約七、八月種子會成熟,果皮含有乳白色黏液。果食可以藥用也可以食用,台灣是最早將破布子入菜的國家,常見的食用方法是先將洗淨的果實水煮沸後,經二~三個小時以上不停攪拌使果皮破裂,再加飽和食鹽水凝結成形,便於存放。
過去醃漬破布子應該是台灣中南部家戶都會做的事,據說是因為在煮生果至熟時,果皮會爆開,所以稱破子。製作破布子餅需要在摘採下來後立刻處理,不然果實會變黑,而且繁瑣的製作過程全程需人力,最後加鹽進小碗中,製作成破布子餅。
可想而知繁瑣的製作方式不符經濟效益,加上飲食文化逐漸改變,破布子餅也逐漸被罐頭取代。相信跟我差不多在1980-1990之間出生的人,應該都有印象吃過家裡做的破布子菜餚?有人說會拿來蒸肉餅、蒸魚、煮湯,這次偶然買到破布子餅,我便來試試看它!
(我這次偶然買到的破布子餅,整個其實黏得滿緊的,要稍稍用點力才能剝下來)
這次是簡單的使用破布子煎蛋,因為我應該是第一次吃這樣的破布子餅,所以想用最簡單的方式試試它的味道。我記得破布子裡面有很硬的籽,為了我的牙齒著想,所以在料理前,花最多力氣的就是把籽取出。
(因為怕太鹹,只有用了這樣,但其實這樣味道很不夠,可以再多一倍)
然後跟蛋打勻,不用加鹽,下鍋煎熟,就這樣!
(跟兩顆蛋拌勻)
很簡單的味道,很單純,但味道有層次。不知道是否我放的破布子太少,還是這幾年製作的破布子都自主減鹽,吃起來沒有想像中鹹口。我刻意把蛋煎到有點焦黃色,想讓蛋香出現,沒有加鹽的蛋除了蛋香外,沒有過去可能會有的一點蛋腥味,多了一點鮮香,但不是特別明顯,只有在咬到破布子本人時會比較明顯有個鹹味跟微酸跑出來,然後咬久一點會有個醃漬品的鮮味出現,我覺得是很迷人的味道。
下次除了煎蛋,也想來試試別的料理做法,大家有推薦的嗎?
而且據說除了鹽漬之外,也有薑漬的,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嚐到。
(我做的破布子煎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