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展是運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不僅能幫助提升運動表現,還能促進肌肉恢復、減少受傷風險。
許多人常犯懶忽略伸展,導致肌肉緊繃、活動度下降,甚至影響長期的運動能力。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伸展的重要性、最佳時機及正確的拉伸方法,來最大化運動成效。
伸展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肌肉的柔軟度提升關節活動度,進而提高運動表現和降低受傷風險。
讓我們看看有那些好處吧!
1. 改善柔軟度與活動範圍
o 適當伸展可以提升關節靈活度,使動作更流暢,減少肌肉僵硬感。
2. 減少運動傷害
o 過度緊繃的肌肉容易導致動作變形導致拉傷或關節壓力增加,適當的伸展可降低這些風險。
3. 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恢復
o 伸展可以增加肌肉的血液流動,使代謝增加排除乳酸速度加快,減少運動後的延遲痠痛。
4. 緩解壓力與放鬆身心
o 伸展能刺激副交感神經,幫助放鬆身體及心理,減少壓力與焦慮感。
伸展的效果與時機息息相關,不同時間點需要配合不同的伸展方式,接下來讓我們看下去:
1. 運動前:動態伸展、熱身
o 運動前應進行動態伸展,透過連續的動作來活化肌肉與關節,例如高抬腿、肩部環繞或弓箭步扭轉。
o 這能幫助提高體溫與血流量,讓身體更好的進入運動狀態。
2. 運動後:靜態伸展
o 運動後適合進行靜態伸展,將肌肉維持在延展狀態約15-30秒,有助於降低肌肉緊繃。
o 例如雙腿前屈伸展、臀部伸展、背部伸展等。
3. 日常生活中
o 長時間坐辦公桌或維持相同姿勢的工作者,應適時進行輕度伸展活動,如頸部轉動、肩膀延展等。
o 睡前的輕度伸展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
不同的伸展方式能夠針對不同的肌肉群,以下為幾種常見的伸展方式:
1. 腿後肌群(站姿前屈)
o 站立後,雙腳併攏,腳趾放鬆,先向下屈髖在屈腰,試著讓手指頭向腳趾的位置慢慢移動。
o 保持15-30秒,不閉氣自然呼吸,感受大腿後側的伸展感。
2. 臀部拉伸(坐姿雙腿交叉)
o 坐在地上,將右腳踝放在左大腿上,軀幹輕輕向延伸,保持自然呼吸。
o 可感受到臀部與下背部的拉伸,保持15-30秒後換邊。
3. 胸部伸展
o 雙手向後伸直,手指交扣,緩慢向上抬高,保持呼吸。
o 感受吸氣時胸部與肩膀的緊張感,吐氣慢慢減緩,保持15-30秒。
4. 脊椎扭轉伸展
o 坐姿,雙腿交叉,將上半身向一側旋轉,手放在大腿或地板輔助支撐,不能憋氣喔!
o 有助於舒緩背部與核心肌群的緊繃。
伸展時若方式不當,可能導致反效果甚至受傷,來看看是哪些常見的伸展誤區:
1. 伸展過度
o 伸展時應感覺適度緊繃就可以了,而非疼痛,過度用力可能導致肌肉拉傷,肌肉反而會因為受傷更緊繃。
2. 時間過短
o 有效的靜態伸展應至少維持15-30秒,時間太短可能不會有太大差異。
3. 沒熱身直接進行靜態拉伸
o 在肌肉溫度沒有上來時進行靜態伸展,就像把冷凍庫拿出來的橡皮筋拿出來拉,除了不太會有延展效果還容易斷掉。
4. 伸展時憋氣
o 伸展時應保持正常呼吸,能夠長吸長吐更好,幫助身體放鬆同時提高拉伸效果。
要讓運動和伸展成為日常,幾個方式能幫助你持續執行:
1. 將伸展納入運動計劃
o 在每次運動前後安排5-10分鐘的拉伸,確保肌肉能夠充分伸展與恢復,記得前後的伸展是不一樣的喔!
2. 設定提醒機制
o 設置鬧鐘或手機歷程提醒,每天安排固定時間伸展,如早晨起床後或睡前。
3. 搭配深呼吸與放鬆技巧
o 在伸展時搭配深呼吸,能幫助減少肌肉張力並促進放鬆。
4. 根據需求選擇適合的伸展方式
o 針對日常運動類型選擇適合的伸展,例如久坐者應著重腿、踝與髖關節,力量訓練者則多注意肩、背、胸、髖、踝。
透過運動前的動態伸展來幫助肌肉增加溫度,也能夠讓心理準備好進入訓練模式,訓練完後也要記得收操來讓自己疲勞的肌肉獲得壓力釋放。
伸展雖然可以緩解很多身體上的不舒服,但我們要記得伸展和訓練都是適當的,當過度把肌肉伸展或是按摩的太鬆,會導致關節不穩定,進而讓身體的保護機制啟動,將肌肉繃得更加緊繃,最後祝福大家都有個健康和能屈能伸的身體。
我是Porter教練,陪你健身,也健心。
歡迎透過IG:robort60514聯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