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三階段心靈成長課程:父權架構中的厭女與雙重束縛(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完成三階段、甚至差點回去當助教的福爾思庭更拍影片進一步說明整個課程的高壓環境,如何孤立你、打碎你,讓你視導師為拯救者,任其組合你,變成他們要的形狀。

  另外也有大方承認上過課程的展瑞和董仔,持正面態度,認為課程固然有「資訊不夠透明」的缺點,但因為心靈成長課程具「體驗過程」的特殊性,故也情有可原。至於像直銷拉下線,展瑞認為自己沒有抽成賺錢,不構成這點,只是想把好東西跟身邊的人分享。展瑞和董仔強調,報名課程是出於個人意志,有需求和目的,事後也沒有覺得被控制和洗腦。影片中兩人看起來很確信自己所說的,只是內容有點避重就輕,沒有直接回應大家對課程內容的質疑。

  展瑞認為,每個人在課程裡的體驗、收穫、感覺都不一樣,對他而言課程真的讓他學到很多,並能加以運用在生活中。就展瑞看來上課就是去學去拿自己需要的來用,能用、好用、有達到目的,那這堂課就值得。他把他覺得值得的課分享給別人,沒有逼迫、也沒有直銷那種半推半就,所以也沒有道德問題。


一、我們能夠因為有人上完課感覺不好,就否定課程嗎?


  後來錫蘭在這2、3個月期間查找資料、讀國外論文、請教心理師、訪談曾參與過的學員,在2月7日上架了〈Exposing LGATs: The Dark Side of Personal Growth Seminars〉這支影片。錫蘭與福爾思庭立場一致,但挖掘更深歷史背景和理論資源,並以許多證據支持,三階段心靈成長課程是有問題的,主張我們應該要堅決抵制它。

  如果我們相信錫蘭、福爾思庭等對三階段課程的說明,那問題是也有像展瑞、董仔等人,上完課覺得感覺良好、大有收穫,每個人對課程的觀感必定不會一樣,我們能夠因為有人上完課感覺不好,就一面倒的否定課程嗎?這大概是支持者的主要立場,但因為展瑞、董仔等人並沒有具體說明課程內容,加上錫蘭、福爾思庭對課程說明細緻且有相關證據,且就以此為前提聊聊這個問題。

  另外想到一些具相似討論點的例子。之前參與過一個工作坊,講師自以為幽默、三不五時講黃色笑話,講性別歧視的詞彙,發表厭女的看法;並自以為這樣巧妙的讓學員記住口訣,提升學習效率。這樣「補習班」的教學方法大部份人都覺得沒有問題,是為了不讓學生打瞌睡和更好記憶,所以就OK。況且大部分學員很開心--只有少部份學員感到不舒服--滿意度調查評價也很高。但我們可以說這是好的課程嗎?我們應該支持這樣的課程繼續存在嗎?

  關於親密關係,黃山料曾說到「如果你可以跟他的健康和平共處,那個人對你來說就是適合的人」,並舉例「假如有一個人他總是對你家暴,你可以抵擋住他的家暴,那麼那個人就是適合你的對象」。為什麼我們不能接受這樣的例子?


二、三階段心靈成長課程在上什麼?


  根據錫蘭、福爾思庭的說明,三階段課程內容大致如下:

【課前】

  要求學員遵守以下規則,必須全程參與不能遲到早退、不能和朋友坐在一起、不能和隔壁的人說話,放下你的理性、分析、評估和判斷,去感覺和體驗一切過程。學員在不清楚課程內容的情況下就必須先同意遵守,不然就只能離開。針對離開的人導師會引導學員一起思考他身上有什麼課題,是他自己看不到並選擇放棄改變的。從規則說明開始,便塑造整個學習體制和導師是非常權威的,我們必須絕對服從。


【 第一階段「覺醒」】NT$28,000

  又稱基礎課程,為期五天,前三天透過活動、遊戲和講課,引導你內省、認識冰山下的自己。以「斯多葛學派」和「阿德勒目的論」哲理,要求你為自己的人生負百分之百的責任。一反前三天的高壓活動,到了第四、第五天課程給你很多愛、鼓勵和關懷,大家互相擁抱(玩「擁抱遊戲」)。最後一天畢業典禮上,閉上眼睛再張開時會發現當初推薦你的人就在身後。基本上會玩的遊戲有(不限於此):

  1. Day1「我信任你不信任你遊戲」
      和不認識的人分享你自己對他的真實看法,他可以選擇「我信任你」、「我不信任你」、「我不在乎信不信任你」、「我不確定信不信任你」等話來回應。導師要大家思考你回應時內心在想什麼,真的誠實嗎?還是只是不敢說出來?思考你聽到別人的話時有什麼感覺?
  2. Day2「受害者/負責任敘事」
      導師說明生命中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有兩個版本,受害者版本和負責任版本。你應該為你的人生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選擇負責任版本而不是繼續當受害者,繼續拿一些因為不用負責而獲得的「隱藏好處」。
      課程中學員向大家講述自己的創傷經驗,可能是霸凌、親人離世、被性騷擾等等。之後導師要求學員再講一次,這次用「我對一切發生的事情負責」的視角來講這個故事,這次也許會發現自己也參與在裡面,或許自己有能力去避免。或許生活並不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而是「由你發生」的事情。
      學員在講述創傷經驗時會被導師責備自己想當受害者,學員被要求要自我檢討。例如對被性騷擾的學員說「你要不要想想看你穿什麼」。
  3. Day3「廢墟遊戲」
      學員在黑暗的空間中聽導師的指導語,教室響起淡淡悲傷的音樂。導師說,你現在來到一個怎樣的廢墟,開始數著各式各樣我們從小到大可能經歷過的創傷,被父母欺騙周末要去公園玩、是誰說永遠愛我等等。導師指導學員在廢墟裡挖掘,挖啊挖,挖到一面鏡子,把鏡子拿起來一看,看到在你生命當中,有一個人打破對你生命的承諾是最多的,而這個人就是你自己。導師帶領大家哭喊道歉,原來最差勁的是我自己,我對不起媽媽、對不起OO……各種對不起,情緒高昂時音樂嘎然而止、燈一下子打開,沒有任何時間收拾情緒,導師說任何人不准交談、靜默離開。
      回到課程上又再給你安慰,引導你看到寶箱,寶箱裡有一個寶石,寶石是你的個人特質,把寶石融進你的身體裡,你會感覺到很有力,感覺到完整的自己。
  4. Day3「紅黑遊戲」
      學生被分成兩隊,在各自房間裡選擇要投紅票還是黑票,兩隊都選紅票各輸5分,都選黑票各贏3分,我方紅票對方黑票則我贏10分,對方輸10分。典型的囚徒困境遊戲,但知道遊戲的不能參與,不管是輸是贏,導師總會有辦法用你的表現、反應或不作為來指責你不負責任、沒有百分百、沒有信念。


【第二階段「蛻變」】NT$44,000

  又稱進階課程,為期五天,每天14小時,課後還要寫作業(自我檢討的題目)。隔天會分享作業,寫得不好就會「被檢討」。參加第二階段前會有一對一面談,如果不想參加可能會變成二對一、三對一、四對一面談,找推薦人來說服,一旦答應便立刻被帶去付費。

  進階課程更為高壓,基本上前三天就是不斷用基礎課程的「責任」、「百分百」、「信念」、「企圖心」來大聲責備,他們稱之為「開工」。咆哮說學員把自己擺在受害位置上不願負責、享受隱藏好處,所有課題、遭遇的壞事都是自己導致的。在學員情緒崩潰後又一轉態度給予深度鼓勵和支持。上廁所會被罵逃避、最後一個分享也會被罵人生總是墊底,無論如何都會被罵。到了第四、第五天,導師又會變成拯救者,給予溫暖和擁抱,讓你覺得你這麼差還是有人愛。並講海星的故事:小男孩把沙灘上的海星一個個放到海裡,經過的老人嘲笑他這沒什麼用、沙灘上還有這麼多海星,小男孩繼續把海星放回大海,一邊說這樣就救一個了。

  1. Day1~3「團體責罵」
      圍一個U型座位,學員輪流到前面被導師責罵,也要求學員跟著一起指責或嘲笑,可能要學員一起反覆講那句烙印在他人心裡最受傷的話,如果學員沒罵到點上就會被罵。罵完之後導師給予安慰,再繼續罵下一個人。
  2. Day1~3「救生艇遊戲」
      在快沉沒的船上想辦法救自己和周遭的同學,但結果要嘛死,要嘛無法成功救出所有同學,無論什麼結果都不會是最理想的結果,學員都會因此被指責。
  3. Day4「角色扮演遊戲」
      每個人被分到一個角色要上台表演,個性內向不愛說話的男生被分到表演「紅內褲」,在台上脫到只剩紅內褲,也有女生要表演「多重性高潮」。高壓環境讓人覺得不演不行,甚至台下學員紛紛模仿性高潮呻吟要你跟著學。有的人被逼哭,也有的人演的樂在其中,整個課程情緒高張,賣力表演時燈突然關掉,你被周圍的人抬起來、代表過關了。你對「成功蛻變」感到無比成就感,這麼多天、熬過了這一切,興奮、充滿能量、靈感源源不絕,覺得自己可以完成許多事,對自己擁有高度掌控感。
  4. Day5「畢業典禮暨嘉賓典禮」
      辦在主要課程結束後的第二天,中間空了一天,讓學員可以邀請兩位朋友來參與畢業典禮,見證自己的蛻變。


【第三階段「實踐」】NT$33,000

  不同前面兩階段,此階段為期一百天,以約莫十人的小組方式進行,必須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三項任務:

  1. 做公益。
  2. 完成自己的三個目標。
  3. 找到自己的三顆海星,延伸第二階段「小男孩救海星的故事」,現在蛻變的你成為拯救者,要找三個人來「蛻變」。

  沒有達成目標怎麼辦?被罵,用前面同一套邏輯來批判,你沒有百分百、沒有負責,你很差勁,隱含不去達成的企圖心,只想享受隱藏好處的小人。在外部高壓和內部深深自責的情況下,有的人不惜借錢給別人也要做到海星。想退出怎麼辦?周圍的組員會去拉你回來,到你住家或公司樓下找你、不斷打電話和傳訊息、你的朋友介紹人也會一直勸你。到這個階段的學員往往和外部的人較少聯繫,缺乏支持,並與裡面的學員有一定的革命情感,很難說退出就完全斬斷關係。


三、錫蘭的看法:「非知情同意」與重生的科學


  錫蘭認為課程問題遠超過只是「資訊不夠透明」。首先是「非知情同意」,表面的「非知情同意」是在課前只能大致知道能透過課程自我提升,並在此情況下就要付款、接受課程規則。或許可以說每個人對課程介紹怎樣算透明的標準不一,每個人可以接受的程度不一,不能接受的就不要報名就好了。但更深一層的「非知情同意」說白話了就是帶有「雙重企圖」的欺騙,表面的企圖是為了不破壞課程體驗,所以必須一定程度上的「非知情同意」,且明白告訴你不能跟你說太多(感覺很坦蕩且至少給了說法)。但背後真正企圖的是把你變成課程直銷人員,當然不能跟你說太多。簡單來說,他要你同意他的「非知情同意」,背後真正的「非知情同意」是他企圖讓你變成0成本的直銷人員,而這與課程初衷完全不一樣,完完全全是「非知情同意」的,無關資訊露出程度和個人接受程度上的差別。

  錫蘭以長期研究三階段課程的心理學家John Hunter的說法,說明進階課程後的「蛻變」、學員所體驗到的「嗨」,其實是極度高壓後放鬆、反覆「施壓-獎勵」機制所誘導出的輕躁症。從這個角度來看,上完課的「感覺良好」和「我能感」表現,其實來自於心理傷害。有的學員衝動捐了三千萬、回去立刻跟伴侶分手、自信爆棚變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樣、給人假正能量的感覺,甚至有學員覺得自己可以控制交通號誌。在「嗨」過之後,部分學員陷入長時間抑鬱,出現躁症、鬱症的循環。


  設想可能還是會有人認為,上課的人都是自願的,沒有人拿槍逼他們,撇開有的人是被情勒,也有的人很開心、很願意繼續參加下一階段。也有的人像展瑞和董仔,上完課真的收穫很多,並能實際運用、幫助生活。如果當事人都心甘情願、上完課也都很好,也樂意當直銷,我們作為局外人能夠去批評他們整個感受如此之好的體驗嗎?

  用錫蘭的話來說,就是「你的感覺良好,不代表這個課就沒有問題」。你覺得課程很好大力推薦的同時,也必須知道自己正在推薦一個有人會因此躁鬱症、憂鬱症、甚至是自殺的課程。你正在推薦一個用三階段再現父權體制與培養厭女心態的課程。無關個人感受,這樣的課程在本質上是暴力,就是不對的。

  一般人在報名課程、推薦親友時可能並不清楚課程的歷史背景和種種問題,可能就像福爾思庭一樣後來才發覺。但隨著證據越來越多,因為課程而受傷的人一個一個站出來,作為公眾人物,應該先放下自己的感覺良好,仔細看看那些受傷的人發生了什麼事。因為看了你的影片而「也想像你一樣學到很多、心靈成長」的人,可能就是下一個受傷的人。



*在下篇中,我們要進一步談課程的父權架構和厭女。


參考資料

  1. 錫蘭。Exposing LGATs: The Dark Side of Personal Growth Seminars: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13N9PqTUvA&t=7540s
  2. 福爾思庭。我去上了心靈成長課!到底是邪教還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NviSftypk
  3. 愛莉莎莎Alisasa。揭開「心靈成長課」的神秘面紗,邪教?PUA?一次揭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CdsPUyRQPY
  4. 志祺七七。家寧參加的「心靈成長課」到底是什麼?真的是邪教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doTfqPExbk&t=536s
  5. 展榮展瑞。我們來聊聊三階段成長課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aVplvdl1K0&t=779s
  6. ASK心動力。收費表: https://www.threads.net/@sylvia.zheng.8/post/DCIPvIkTH5a/media?hl=zh-tw
  7. 余貞誼,〈我說妳是妳就是:PTT「母豬教」中的厭女與性別挑釁〉。《這是愛女,也是厭女》: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6662?sloc=main
  8. 王曉丹,〈重讀性暴力受害者:改寫能動性與脆弱性的意義〉。《這是愛女,也是厭女》: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6662?sloc=main




【延伸閱讀】

《被討厭的勇氣》(上):「否定心理創傷」是一種邏輯語言的暴力

三階段心靈成長課程:父權架構中的厭女與雙重束縛(下)

《性的正義》(一):身體變成戰場,最高級的可幹性(fuckability)

女學會年會(二):被納入性排除的性工作者,及其面對的雙重否定

《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下):擺脫二元框架的思考進路

avatar-img
18會員
87內容數
關於永續,關於閱讀,一點生活雜談,一點點創作,和哲學世界裡的甲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女子簡阿貞 的其他內容
  三階段心靈成長課程之所以應該抵制,除了錫蘭所說的以及大部份人強調的非知情同意,我想延續「重生的科學」繼續討論「施壓-獎勵」機制。我們在上篇看到,整個三階段課程組成就是施壓與獎勵的重複循環,而這結構本身就是父權的展演,換言之,不只是欺騙,整個課程設計都是有問題的。
  放假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2025年年假也就這麼過去了,又要回到脫離了真正日常的工作崗位上,生活又要轉動起來,以符合社會的方式。
  因為工作的關係,偶爾會接觸到輔導、自我探索類的牌卡,像是何倫碼、生涯卡、能力亮點卡等等,最近一次接觸到新牌卡《尋.嘗日》,是唯一一副自己在體驗完之後迫不及待買來練習的牌卡。
  而之所以閒聊去講這些刻板印象的話,可能正在於它是刻板印象,大家都對它有感,能夠快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精神在哪裡?或許有一種可能是在腦也在心裡,如果精神就是我們整體風格的展現的話,我們的一舉一動何嘗不是一種精神的顯現。又或者,「精神在哪裡?」其實是一個假問題,如果說我們的精神其實就是我們的存在方式的話。這也能說明為什麼精神障礙是一種症候群,而非單一的病徵。
  2023年台灣一連串#MeToo事件在演藝圈爆開,其中藝人黃子佼在6月19日遭影射10多年前性騷擾未成年少女,強吻、並以藝術之名要求拍裸照,且受害者不只一位。同日下午,黃子佼拍攝影片承認犯錯,談兒時性騷擾創傷,又毀滅式爆料多位藝人醜聞,隨後黃子佼試圖輕生並獲救。
  三階段心靈成長課程之所以應該抵制,除了錫蘭所說的以及大部份人強調的非知情同意,我想延續「重生的科學」繼續討論「施壓-獎勵」機制。我們在上篇看到,整個三階段課程組成就是施壓與獎勵的重複循環,而這結構本身就是父權的展演,換言之,不只是欺騙,整個課程設計都是有問題的。
  放假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2025年年假也就這麼過去了,又要回到脫離了真正日常的工作崗位上,生活又要轉動起來,以符合社會的方式。
  因為工作的關係,偶爾會接觸到輔導、自我探索類的牌卡,像是何倫碼、生涯卡、能力亮點卡等等,最近一次接觸到新牌卡《尋.嘗日》,是唯一一副自己在體驗完之後迫不及待買來練習的牌卡。
  而之所以閒聊去講這些刻板印象的話,可能正在於它是刻板印象,大家都對它有感,能夠快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精神在哪裡?或許有一種可能是在腦也在心裡,如果精神就是我們整體風格的展現的話,我們的一舉一動何嘗不是一種精神的顯現。又或者,「精神在哪裡?」其實是一個假問題,如果說我們的精神其實就是我們的存在方式的話。這也能說明為什麼精神障礙是一種症候群,而非單一的病徵。
  2023年台灣一連串#MeToo事件在演藝圈爆開,其中藝人黃子佼在6月19日遭影射10多年前性騷擾未成年少女,強吻、並以藝術之名要求拍裸照,且受害者不只一位。同日下午,黃子佼拍攝影片承認犯錯,談兒時性騷擾創傷,又毀滅式爆料多位藝人醜聞,隨後黃子佼試圖輕生並獲救。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課程大綱 心態建立 保護與防禦-避免走火入魔 增加穩定度與準度的技巧 如何提問 使用工具及藥草 靈視力校準 如何辨識幻想與感知 與指導靈協力合作 如何用靈視力來問事 靈視力應用-寵物溝通、植物溝通、通靈占卜、水晶礦訊解讀
Thumbnail
當想要學習身心靈課程時,首先要與自己對話,確認目標。可以透過尋求諮詢和療癒來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學習。課程常以分階段方式呈現,投資應視經濟狀況進行評估。面對問題時應冷靜分析,並不應期望一次改變現狀。遇到不合適的老師應該聽從直覺。學習後需練習,維持品質的生活需要做相對的工作。
Thumbnail
因為融入了Thay的佛法心理學,感覺我把神聖契約兩階課程(自我覺察原型課+靈魂藍圖解讀課)從2D變成了3D~4D一樣。發展出很多很多的排列可能以及解讀方式。 昨天一個學員以他目前的學習傳承做了關係排列。 學員自己是GUIDE,其他系統分別是Virgin和Angel。我,我,我,是Mediator
Thumbnail
【擴大療癒法® 課程】簡介: 你走在揚升 (Ascension) 的道途上嗎?  你願意為自己、他人與地球作好準備,迎接純淨的愛、光與自由的新振動頻率嗎? 如果以上的問題,你的答案都是 ‘是的’,那麼這個課程就是為你而開的。 這是一個至少兩整天的工作坊 (連續的兩天,至少 16 小時的
課程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一早的小組分享,我竟然跟特地從國外回來的朋友一組,她們臉很臭,因為上課環境差,還一直聽重複的笑話,課程內容沒有之前說得更深入,加上老師又賣了新的課程,大家擔心之前答應給我們的課程,是否真的能如期開課。 今天上了超意識與集體冥想,觀想第三隻眼與另外一個維度,還有如何認知重構
Thumbnail
面對靈性課程或活動時,保持警惕、獨立思考,以腳踏實地的態度探索自我成長之路。 現今社會,靈性發展和心靈成長的需求越來越受到重視,但與此同時,靈性詐騙也逐漸增多。這些詐騙往往包裝成各種轉運、改運的課程或活動,以吸引人們參加。我們需要保持警惕,謹慎選擇參與的活動,避免成為詐騙的受害者。 今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情慾催眠系列課程引發超出預期的反響,學員們不僅催眠成功,還設計出獨特新穎的玩法。課程涵蓋催眠引發快感與高潮的技巧,及自行設計指令的方法,除了講課之外,也有實際演練。 沒想到比彈指高潮還要更受歡迎的是....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已經學了很多靈性課程的人可能陷入的靈性成癮問題,探討這些課程是否有助於內在轉變,以及避免沉迷靈性體驗而影響現實生活。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是近年來在台灣逐漸興起的一種新興課程,強調透過身體、心理、靈性等層面的整合,達到身心健康與提升自我意識的目的。身心靈課程的內容五花八門,包括瑜伽、冥想、正念、催眠、塔羅牌、靈氣等,有些課程還會結合宗教信仰或哲學思想。 身心靈課程是否具有認知作戰的潛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認知作戰是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有多樣的形式,適合不同人的需求。最好挑選適合自己興趣、目標和生活方式的課程。應保持開放的心態,準備從中學習和成長。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課程大綱 心態建立 保護與防禦-避免走火入魔 增加穩定度與準度的技巧 如何提問 使用工具及藥草 靈視力校準 如何辨識幻想與感知 與指導靈協力合作 如何用靈視力來問事 靈視力應用-寵物溝通、植物溝通、通靈占卜、水晶礦訊解讀
Thumbnail
當想要學習身心靈課程時,首先要與自己對話,確認目標。可以透過尋求諮詢和療癒來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學習。課程常以分階段方式呈現,投資應視經濟狀況進行評估。面對問題時應冷靜分析,並不應期望一次改變現狀。遇到不合適的老師應該聽從直覺。學習後需練習,維持品質的生活需要做相對的工作。
Thumbnail
因為融入了Thay的佛法心理學,感覺我把神聖契約兩階課程(自我覺察原型課+靈魂藍圖解讀課)從2D變成了3D~4D一樣。發展出很多很多的排列可能以及解讀方式。 昨天一個學員以他目前的學習傳承做了關係排列。 學員自己是GUIDE,其他系統分別是Virgin和Angel。我,我,我,是Mediator
Thumbnail
【擴大療癒法® 課程】簡介: 你走在揚升 (Ascension) 的道途上嗎?  你願意為自己、他人與地球作好準備,迎接純淨的愛、光與自由的新振動頻率嗎? 如果以上的問題,你的答案都是 ‘是的’,那麼這個課程就是為你而開的。 這是一個至少兩整天的工作坊 (連續的兩天,至少 16 小時的
課程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一早的小組分享,我竟然跟特地從國外回來的朋友一組,她們臉很臭,因為上課環境差,還一直聽重複的笑話,課程內容沒有之前說得更深入,加上老師又賣了新的課程,大家擔心之前答應給我們的課程,是否真的能如期開課。 今天上了超意識與集體冥想,觀想第三隻眼與另外一個維度,還有如何認知重構
Thumbnail
面對靈性課程或活動時,保持警惕、獨立思考,以腳踏實地的態度探索自我成長之路。 現今社會,靈性發展和心靈成長的需求越來越受到重視,但與此同時,靈性詐騙也逐漸增多。這些詐騙往往包裝成各種轉運、改運的課程或活動,以吸引人們參加。我們需要保持警惕,謹慎選擇參與的活動,避免成為詐騙的受害者。 今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情慾催眠系列課程引發超出預期的反響,學員們不僅催眠成功,還設計出獨特新穎的玩法。課程涵蓋催眠引發快感與高潮的技巧,及自行設計指令的方法,除了講課之外,也有實際演練。 沒想到比彈指高潮還要更受歡迎的是....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已經學了很多靈性課程的人可能陷入的靈性成癮問題,探討這些課程是否有助於內在轉變,以及避免沉迷靈性體驗而影響現實生活。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是近年來在台灣逐漸興起的一種新興課程,強調透過身體、心理、靈性等層面的整合,達到身心健康與提升自我意識的目的。身心靈課程的內容五花八門,包括瑜伽、冥想、正念、催眠、塔羅牌、靈氣等,有些課程還會結合宗教信仰或哲學思想。 身心靈課程是否具有認知作戰的潛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認知作戰是
Thumbnail
身心靈課程有多樣的形式,適合不同人的需求。最好挑選適合自己興趣、目標和生活方式的課程。應保持開放的心態,準備從中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