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階段心靈成長課程:父權架構中的厭女與雙重束縛(下)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本文延續上篇討論


四、本文的觀點:「施壓-獎勵」的父權架構與厭女束縛


  三階段心靈成長課程之所以應該抵制,除了錫蘭所說的以及大部份人強調的非知情同意,我想延續「重生的科學」繼續討論「施壓-獎勵」機制。我們在上篇看到,整個三階段課程組成就是施壓與獎勵的重複循環,而這結構本身就是父權的展演,換言之,不只是欺騙,整個課程設計都是有問題的。前面我們曾經把「三階段心靈課程」和「充滿性別歧視和厭女言論的工作坊」、「允許家暴的親密關係」併置,我認為三者有相同的問題:「結果是好的」就沒關係。但是這個所謂的「好」是父權和厭女的。

  我們可以看到典型的父權二元論述「目標導向VS.情感導向」、「強壯VS.脆弱」、「理性VS.感性」、「負責任VS.受害者」、「我能VS.我爛」,非黑即白的邏輯隱藏在上述案例中。目標導向、身心靈強壯、主動負責、積極能動性高,被歸屬於男性特質;情感導向、身心靈脆弱、被動受害、消極能動性低,則歸屬於女性特質。在這三個案例中我們都被要求「成為具有男性氣質的」,反之下意識地貶低「女性」。當然這個「要求」並不是有人拿槍抵著要你這麼做,而是整個工作坊的互動方式、理性的親密關係詮釋,以及整個課程創造出來的條件,或者說整個父權結構,讓參與其中的人們認為口訣好記就好,不用那麼在乎歧視詞彙和情感上的不舒服,你不也因為口訣好記而背起來了嗎?讓親密關係允許暴力,因為受害人可以承擔暴力,對此負起責任,那結果而言就是「好」的。三階段課程把我們套上「理性的」目的論結構,可以解決所有不愉快並自我成長。


  乍聽之下這樣「目的論式」的人生哲理似乎沒什麼問題,為什麼最後會變成操弄的工具呢?心理學家John Hunter說到:


說一個人必須為自己的解讀負責並沒有問題,因為這樣的觀點能讓人意識到自己有主動權,並可能以更積極的方式看待事情。但問題是,他們要求參與者為事情負責的方式,卻帶來大量的羞辱、指責和內疚感,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個高壓的環境中。(參考文獻1)


  在這個父權思維裡你不能當受害者、不能脆弱、不能覺得自己做不到,不然就是逃避,被大力責備和羞辱。且不只是導師,還有整個體制(其他學員)也會一起罵你,要你百分百地「成為男性」。你怎麼可以不知好歹的選擇「成為(不好的)女性」呢?要嘛好棒要嘛好爛,父權架構只給我們兩條路走,連我們也拿來自我譴責,就像房思琪身上沖不掉的「倫理」。然而想要承擔起被性騷擾的責任但心底有好多的傷,想要做到百分百卻永遠不可能。

  課程不只是罵,他罵的理性、有他的哲理,同時也給你愛的獎勵機制。「施壓-獎勵」機制這一整個架構是「厭女的」,以「愛女」來彰顯他如何固權和實行父權正義,用「愛」來褒揚順從者的同時,使自己成為施予愛的獎勵的權力者。「厭女,如曼內所說,是一種社會環境的特質,由敵意的社會力量所組成,試圖形成一種社會控制的功能」(參考文獻7,p.45)。厭女不只是個人問題,而是與愛女並存的心理、結構、制度之社會政治現象。透過三階段課程我們看到心理「施壓-獎勵」機制如何運作,而這種運作被展瑞視為值得去學習、讓自我成長的「工具」,是我不能認同的。


五、結語:二元框架之外,接住脆弱的人


  有些人帶著自己的課題、無法處理的創傷來到課堂上,他們覺得受害、感到脆弱,同時又希望能夠堅強起來,想好好過自己的生活。所以現在並不是說「喔你想堅強起來,那你就會掉入二元父權架構,這樣是不對的」,而是說我們可以試著改寫能動性與脆弱性的意義,我們的委屈和脆弱可以讓人去接住。誠如學者王曉丹所說:


唯有保持易感、易受傷的脆弱性,才能具備能動性。[......]除了翻轉脆弱的負面消極,將之改為正面積極之外,更應該認識到易感、易受傷乃人體人類共同經驗,每個人都渴望與他人產生連結、期盼與他人共享存在,因此脆弱性並非只是受害者的本質。最根本的態度則為,必須承認所有人共通、與人連結的脆弱性,而性侵害正是切斷脆弱性的行為,使人無法做出有利於己的決定,也就構成嚴重的犯罪。若是不願意承認脆弱性,及其所構成的連結,就是不願意共同承擔因脆弱性所需要的倫理責任。(參考文獻8,p.251-2)。


  三階段課程的「責罵」就像「性侵害」,作為暴力切斷了人際相處必要的脆弱性,「使人無法做出有利於己的決定,也就構成嚴重的犯罪」。


  有些人認為「受騙的人很笨」、「不要去可疑的課程就好了」,聽起來彷彿沒有加害者,學員純粹活該。這種說法忽略了受害者自我的複雜與兩難,忽略了「參與」的原因、歷程和經驗,被信任的朋友拉去、被情勒、孤立無援等等。其中涉及關係和情感維護、充滿張力,也與不平等的權力關係緊密相連。指責或嘲笑課程受害人,只會讓他再一次體驗到不管在課程裡,還是外部社會,所面對的都是「負責任VS.受害者」的父權架構,那麼我只好再一次堅強起來,至少做的好的話,導師會給予我愛與安慰。用同一種方式再傷害一次,讓人感到絕望,是現在我們最應該避免的。


參考資料

  1. 錫蘭。Exposing LGATs: The Dark Side of Personal Growth Seminars: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13N9PqTUvA&t=7540s
  2. 福爾思庭。我去上了心靈成長課!到底是邪教還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NviSftypk
  3. 愛莉莎莎Alisasa。揭開「心靈成長課」的神秘面紗,邪教?PUA?一次揭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CdsPUyRQPY
  4. 志祺七七。家寧參加的「心靈成長課」到底是什麼?真的是邪教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doTfqPExbk&t=536s
  5. 展榮展瑞。我們來聊聊三階段成長課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aVplvdl1K0&t=779s
  6. ASK心動力。收費表: https://www.threads.net/@sylvia.zheng.8/post/DCIPvIkTH5a/media?hl=zh-tw
  7. 余貞誼,〈我說妳是妳就是:PTT「母豬教」中的厭女與性別挑釁〉。《這是愛女,也是厭女》: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6662?sloc=main
  8. 王曉丹,〈重讀性暴力受害者:改寫能動性與脆弱性的意義〉。《這是愛女,也是厭女》: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6662?sloc=main




【延伸閱讀】

三階段心靈成長課程:父權架構中的厭女與雙重束縛(上)

《被討厭的勇氣》(上):「否定心理創傷」是一種邏輯語言的暴力

《性的正義》(一):身體變成戰場,最高級的可幹性(fuckability)

女學會年會(二):被納入性排除的性工作者,及其面對的雙重否定

《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下):擺脫二元框架的思考進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女子簡阿貞
25會員
118內容數
關於永續,關於閱讀,一點生活雜談,一點點創作,和哲學世界裡的甲蟲。
台灣女子簡阿貞的其他內容
2025/04/14
  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宣誓並非特例。如今2025年,川普再次喊出「讓美國再次偉大」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嘗試以該口號為切入點,指出其背後的復古想像實質上是一種排外的、二元的、具意識形態性的國家重構策略。而開出的第一槍,便是對性別非二元與跨性別者的壓迫。
Thumbnail
2025/04/14
  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宣誓並非特例。如今2025年,川普再次喊出「讓美國再次偉大」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嘗試以該口號為切入點,指出其背後的復古想像實質上是一種排外的、二元的、具意識形態性的國家重構策略。而開出的第一槍,便是對性別非二元與跨性別者的壓迫。
Thumbnail
2025/04/12
  最近被問到「女性主義對你來說是什麼?」,一時之間答不出來,雖然首先能想到一團怒火,以及迸發出來的平等,但真的要去說女性主義之於我的意義,覺得很難用簡單的幾個詞來概括。
Thumbnail
2025/04/12
  最近被問到「女性主義對你來說是什麼?」,一時之間答不出來,雖然首先能想到一團怒火,以及迸發出來的平等,但真的要去說女性主義之於我的意義,覺得很難用簡單的幾個詞來概括。
Thumbnail
2025/04/10
  作者林奕含曾言,《樂園》是關於如何愛上誘姦者的故事,對這部擺脫傳統誘姦與浪漫愛想像的師生戀書寫,我們的討論已經足夠了嗎?又,我們還能以什麼方式來閱讀?在印度加羅爾文化與社會研究中心、安貝卡大學心理系先後取得兩個博士學位的的講者張馨文,企圖從拉岡取向精神分析,為我們展開閱讀後的實踐者反思。
Thumbnail
2025/04/10
  作者林奕含曾言,《樂園》是關於如何愛上誘姦者的故事,對這部擺脫傳統誘姦與浪漫愛想像的師生戀書寫,我們的討論已經足夠了嗎?又,我們還能以什麼方式來閱讀?在印度加羅爾文化與社會研究中心、安貝卡大學心理系先後取得兩個博士學位的的講者張馨文,企圖從拉岡取向精神分析,為我們展開閱讀後的實踐者反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當性騷擾事件發生的時候,不知道大家關注的重點究竟是甚麼? 是對於喜歡的明星幻想破裂,還是對本來就沒好感的藝人看戲八卦,或是同情於每個受害者的處境,還是檢討受害者也該負責? 或許,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更深入的去看見,究竟是甚麼,讓我們不敢說不,究竟應該怎麼做才可以好好拒絕? 加害者中最常見的權勢騷擾:權
Thumbnail
每當性騷擾事件發生的時候,不知道大家關注的重點究竟是甚麼? 是對於喜歡的明星幻想破裂,還是對本來就沒好感的藝人看戲八卦,或是同情於每個受害者的處境,還是檢討受害者也該負責? 或許,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更深入的去看見,究竟是甚麼,讓我們不敢說不,究竟應該怎麼做才可以好好拒絕? 加害者中最常見的權勢騷擾:權
Thumbnail
​一早醒來,才想到是《少女布莉達的恩賜》的故事分析課,我才迷迷糊糊的打開了Zoom進入深度心理學的世界,上了五小時的課程,除了被好好感動與洗禮,我自己也想要從榮格心理學的觀點結合自己的歷程。
Thumbnail
​一早醒來,才想到是《少女布莉達的恩賜》的故事分析課,我才迷迷糊糊的打開了Zoom進入深度心理學的世界,上了五小時的課程,除了被好好感動與洗禮,我自己也想要從榮格心理學的觀點結合自己的歷程。
Thumbnail
理想的男性? 我家的一樓是太太經營的藝術教育工作室。有一次在課程結束後,我拿起冰箱的菜,拿到廚房處理食材。一旁的媽媽用一種敬佩的眼神看著我說:「哇!好棒喔!新好男人耶!~」我一方面暗爽在內心(被媽媽稱讚真好),但另一方面也在思考,為什麼我做這麼「日常」的事情,會引起另一位媽媽的大力誇讚? 被稱讚為「
Thumbnail
理想的男性? 我家的一樓是太太經營的藝術教育工作室。有一次在課程結束後,我拿起冰箱的菜,拿到廚房處理食材。一旁的媽媽用一種敬佩的眼神看著我說:「哇!好棒喔!新好男人耶!~」我一方面暗爽在內心(被媽媽稱讚真好),但另一方面也在思考,為什麼我做這麼「日常」的事情,會引起另一位媽媽的大力誇讚? 被稱讚為「
Thumbnail
致謝 微批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4144 「我不強暴女人,不代表我不參與在這個鼓勵男性特權和性別暴力的父權社會。」
Thumbnail
致謝 微批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4144 「我不強暴女人,不代表我不參與在這個鼓勵男性特權和性別暴力的父權社會。」
Thumbnail
先推歌: 近期唐山的暴力事件造成了相當廣泛的討論。個案與通例、暴力與性別暴力、社會秩序與父權體系……種種的論述皆以性別為核心展開激烈的交火,以下以台灣社會為論述核心,淺析父權體制如何隱藏並作用於我們生活之間。 《性別打結》一書中提供了我們相對溫和且現實的解答,強森認為: 參考資料 無情工商:
Thumbnail
先推歌: 近期唐山的暴力事件造成了相當廣泛的討論。個案與通例、暴力與性別暴力、社會秩序與父權體系……種種的論述皆以性別為核心展開激烈的交火,以下以台灣社會為論述核心,淺析父權體制如何隱藏並作用於我們生活之間。 《性別打結》一書中提供了我們相對溫和且現實的解答,強森認為: 參考資料 無情工商:
Thumbnail
嗨各位,又是愉快的性別時間。 我不知道你是憤怒的女性主義者,還是看到標題就猛點頭的男性受害者,我能跟你保證,這篇文章與你想的不同。(是的,這是釣魚標題,我知道一堆人都只看標題不讀內文,歡迎你被騙進來)
Thumbnail
嗨各位,又是愉快的性別時間。 我不知道你是憤怒的女性主義者,還是看到標題就猛點頭的男性受害者,我能跟你保證,這篇文章與你想的不同。(是的,這是釣魚標題,我知道一堆人都只看標題不讀內文,歡迎你被騙進來)
Thumbnail
受虐,指在一個會羞辱與貶損自己的人面前,作無條件的屈服。佛洛伊德說過,施虐與受虐二者本為一體,表現的不同只在於把攻擊的方向翻轉,朝向自己或朝向他人。因此可以說,一個受盡羞辱與恥辱的人(受虐者),雖然他本身不自知,但其實也默默使對方(施虐者)對自己完全且謙卑的服從與歸順。即某種意義上...
Thumbnail
受虐,指在一個會羞辱與貶損自己的人面前,作無條件的屈服。佛洛伊德說過,施虐與受虐二者本為一體,表現的不同只在於把攻擊的方向翻轉,朝向自己或朝向他人。因此可以說,一個受盡羞辱與恥辱的人(受虐者),雖然他本身不自知,但其實也默默使對方(施虐者)對自己完全且謙卑的服從與歸順。即某種意義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