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養育自己】看見自己的控制欲,然後呢?

【重新養育自己】看見自己的控制欲,然後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如何放下自己的控制欲

1.接受生命中的不可預期開始。很多時候失落感來自於對他人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不必要的應該及自以為。是因為忽略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本就存在著差異性。

不是和你不一樣就是不好或不對,而是看見彼此的差異。

2.尊重每個人都是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環境,本就存在著個體的差異。

人與人之間本就存在著相異的性格特質、用自己的認知及標準去評價他人、突顯自己的優越感,實際上是不願面對自己的局限。

4.多欣賞別人的優點,除了能更新自己的認知,在對待他人及自己時也能多一份包容及寬容。

5.直面自己內心的恐懼,了解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適度的放鬆、培養個人愛好、興趣。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面。

6.給自己一點獨處的時間,允許會有期待落空的時候。失落感來臨,試著去了解背後的原因。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還是感受到被忽略。去梳理及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需求。

學會將自己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而不是抗拒或壓抑。不被理解的背後,可能是我們從未給予他人機會明白自己的感受。

7.那些不符合期待的人、事、物,依舊會存在。但你已經能輕輕放下,不會因此產生內粍。

適度的鬆綁,事情會變得簡單些。藉由一致性的表達,釋放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藉由表達、勇敢面對自己的怯懦,情緒背後的問題才能得到有效的處理。

你將不再試圖控制任何事,接受所有的不可預期、明白到未知有時也會帶來驚喜。

avatar-img
府辛聊瘉室
149會員
290內容數
一個人走在療癒的路上,與我的靈魂相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府辛聊瘉室 的其他內容
擊垮一個人的不是擁有的物質的匱乏、財富的多寡,而是內心的脆弱、匱乏感。 當面對疾病時,內心會湧起那股渴望陪伴及關心的需求,尤其顯著。這時候是面對一個人生活最大的挑戰。因為我們的社會文化,從小建構的信念。讓我們害怕一個人面對困難。 一個人最終會無所依、生病了沒人照顧很可憐。但是生病的前題,不該是先
一個人只要衣食無憂,其他的痛苦似乎就顯得微不足道。好像只要生活的悲慘程度未達到家破人亡或窮困潦倒,就沒有資格感到不快樂。這是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最常浮現的疑問。 在幼年時期,任何情緒上的不滿都會被貼上「不懂事」、「不體諒父母」或「自我中心」的標籤;成年後,則變成「想太多」、「不知足」、「生活沒有目
文章的產出,需要透過大量的閱讀。無論是影音平台、社交媒體、書藉。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人際互動,都能帶給我們啟發。 關鍵在於是否開啟我們的感知系統。又或者抱著事不關己、單純的活著,對生活週遭的一切從不關心。 「社交冷漠」是現代社會普遍的現象。拒絕「無效社交」更是許多人推崇的新觀點。 沒有好壞
擊垮一個人的不是擁有的物質的匱乏、財富的多寡,而是內心的脆弱、匱乏感。 當面對疾病時,內心會湧起那股渴望陪伴及關心的需求,尤其顯著。這時候是面對一個人生活最大的挑戰。因為我們的社會文化,從小建構的信念。讓我們害怕一個人面對困難。 一個人最終會無所依、生病了沒人照顧很可憐。但是生病的前題,不該是先
一個人只要衣食無憂,其他的痛苦似乎就顯得微不足道。好像只要生活的悲慘程度未達到家破人亡或窮困潦倒,就沒有資格感到不快樂。這是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最常浮現的疑問。 在幼年時期,任何情緒上的不滿都會被貼上「不懂事」、「不體諒父母」或「自我中心」的標籤;成年後,則變成「想太多」、「不知足」、「生活沒有目
文章的產出,需要透過大量的閱讀。無論是影音平台、社交媒體、書藉。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人際互動,都能帶給我們啟發。 關鍵在於是否開啟我們的感知系統。又或者抱著事不關己、單純的活著,對生活週遭的一切從不關心。 「社交冷漠」是現代社會普遍的現象。拒絕「無效社交」更是許多人推崇的新觀點。 沒有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