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煩惱什麼呢?》讀後心得:大學生必讀!關於成長中疼痛與焦慮的陪伴之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 你也和我一樣嗎?

剛知道這本書時好像是在我大一的時候,那時候的我是個剛踏入大學校園的新鮮人,覺得一切充滿希望、人生有無限可能。第二次看到它,是在我上網搜尋後跳出的推薦頁面,搜尋的關鍵字是:「大四」、「焦慮」。

因為太習慣、太安於乘著社會所安排好的列車,不曾想過究竟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等到即將邁向下一個未知的階段,才發現這班我一直以來搭乘的列車已行駛到了終點站,未來的方向由我決定,走得多遠、走去哪裡已經沒有標準答案。看似重拾自由的人生,我卻無法邁出腳步,停留在這轉運站,看著同行的旅客一個個走遠。


📢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閱讀?

我認為這本書適合所有正在讀大學,並對自己的現狀感到不滿意、焦慮的同學們閱讀。書中主要在探討「課業、人際、家庭、自我、未來」五大課題,並且代入一些實際案例課後練習,讓人有一種置身在諮商室與諮商心理師對談的錯覺。

而當初我選擇這本書的理由是,我在過去的求學生活中一直都過得很順遂,然而到了大學卻總感覺處處不如人,撕掉了乖巧、世俗的標籤,我又剩下了什麼?意識到這些問題使我自卑,於是讓我遇見了這本好書!而推薦這本書的原因則是因為我感到被理解過去不被理解的煩惱,在這本書中我卻發現也有人和我有相同的疑惑、同樣的不安,我明白焦慮無法一瞬間就消失,但被接納的力量我認為是非常強大的,因此推薦給大家!


📖 觸動我的三個章節

那接下來想要和大家分享三個較為觸動我的章節:

🌟 #1 課業——我成績這麼差,會有人喜歡我嗎?

習慣將自我價值建立在「成就表現」上,努力當個「好學生」,腦海中也不知不覺深植了「只有當個好學生,我才是值得被愛的」這樣的想法。

這樣的想法自我大二開始實習後便在腦中揮之不去,而我甚至認為唯有解決了「成績差」這個問題,我才能重獲大家的信任與歡迎,然而,為了獲得「好學生」應有的分數,我也只是更不敢花時間交際或求助他人,因為自卑,我落入了書中所說的「認知偏誤」,其中又以「以偏概全」和「災難化思考」更為常見。

而認知偏誤的「以偏概全」使我認為所有問題的發生,都是源自於「成績不理想」;而「災難化思考」則使我認為,「我成績不好,所以沒有人會喜歡我,如果再繼續這樣下去,我之後的人生都會完蛋!」於是越來越焦慮、越來越無法冷靜。

那要如何改變現狀呢?讀完本書後,我覺得可以先從「發現問題」開始。

《你在煩惱什麼呢?》——正視自我生命的完整性

《你在煩惱什麼呢?》——正視自我生命的完整性


左方的圖片是書中所提到的「自我生命的完整性」,其實仔細看你就會發現我們一直以來所擔憂的成績只是其中的一項而已。希望正閱讀此篇的你也能夠嘗試劃記看看現在及未來期待的分數,或許你就會發現若想要人生是一個完整的圓,我們還有其他事情要努力!


生命應當是個立體的圓,我們應該要均衡看待生命的整體樣貌。


🌟#2 原生家庭——我愛我的家,但我也拒絕回家。我到底怎麼了?

承認吧,我們都渴望「完美」的父母。

在看完本章節後,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察覺到我對完美父母的渴望」。

如同書中所說,我們兒時總以仰望之姿倚賴父母,無形中可能將父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印象烙印在腦海中,除了溫飽外,我們還期望得到金援,甚至是心理上的支持。然而,卻忘了父母也只是普通人,會有喜怒哀樂及無奈,也會有超出能力範圍的限制。

我認為「發現」自己有這樣的渴望就是一大進步,而下一步便是「練習誠實看待」

我們總期望父母能給予我們無條件的包容與愛,反過來說,我們也應了解父母也會犯錯,學會以平等的角度看待他們。我們可以有「討厭的情緒」,但也要明白「好與不好」會同時存在,學習接納父母與自己的不完美。


🌟#3 自我——總是覺得比不上別人,要怎麼肯定自己?

「自卑」——應該是我在大學四年裡感受到最深、影響我最大的情緒了。

坦白說,雖然大學四年裡每科都歐趴,但其實我並不是個認真的學生,課業和實習只求低空飛過,也因此直到大四,我都把我的自卑歸因於「因為我不夠努力,課業、實習很差、跟不上別人,所以我才會感到自卑」,所以如果我更努力,就不會再感到自卑了嗎?

努力的確能夠減少自卑所帶來的負面感受,因為你投入了時間與精力,你正縮短「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但如果我們過度糾結在「比不上他人」,反而會陷入無止境的自我否定。自卑不應該成為我們成長的阻礙,而是應該被轉化成前進的動力。

會感到自卑,多半是「現在的自己與理想中的自己相去甚遠」以及「現在的自己比不上身邊與你在做同樣事的人」。若希望消除自卑,可以先從「降低自己的理想」及「專注自我,不與他人比較」開始。

但我在這邊還想說一個小故事:過去在英文班裡,有一位同學雖然英文不是很好,也表示過自己在上課時總會跟不上大家的步調,然而他也同樣感受到「不如人」,卻不會讓我覺得這份自卑是負面的,讓我不禁思索:同樣是自卑,為什麼我們的態度如此不同?

自卑,正是驅動人行動、在心裡產生一種『想去翻轉生命』的正向力量。

自卑並不可怕,但我們一直把「自卑」這個詞想得太負面化了。關鍵不是「自卑」本身,而是「我們如何看待它」。

對那位同學而言,「自卑」促使他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更精進自我;然而,因為自卑而害怕他人的看法、不敢尋求他人指教、只是一昧與他人比較,最終連自己都否定自己。明明只是某個技能的不足,卻全盤否定了自己所有的價值,你有沒有想過,對自己太過嚴苛了呢?

練習肯定自己、寫下自己的優點,相信我,你絕對不會沒有優點,所以,看見自己的好吧!


🔅最後——「由你決定你是誰」

願意認識自己、改變自己的你已經很棒很棒了!🫶🏻

事實上無論是20歲或30歲,都有可能正在經歷一段迷茫的時期,但本書更聚焦在大學生的這個群體,或許是因為大學前的我們不曾仔細思考自己的狀態,大學是自由的開始,但多元的選擇卻可能讓我們不清楚什麼對自己才是最好的,種種的未知、焦慮、不適應,讓我們懷疑自己、不清楚「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情緒產生?」。因此,如果你覺得不對勁了、想了解自己怎麼了,或想知道有沒有人和自己一樣?應該怎麼辦?或許你可以先看看這本書,看看書中有沒有與自己相同的困境、可以如何解決、更了解自己。

🌳希望每個看到這裡的你,能度過成長中的疼痛與焦慮,更加成長茁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U_LIFE
1會員
11內容數
一個分享慾過重的女子, 希望我的文字能夠帶給你溫暖與希望, 在字裡行間裡激盪出不一樣的觀點。
YU_LIFE的其他內容
2025/04/13
當生活不再美好,我們是否都曾感到喘不過氣?文章以陸劇《去有風的地方》為出發點,描述許紅豆在人生低谷選擇逃離,前往雲苗村療癒傷痛的故事。並帶出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壓力與無力感,藉由劇中角色的經歷,鼓勵讀者好好感受、好好生活。
Thumbnail
2025/04/13
當生活不再美好,我們是否都曾感到喘不過氣?文章以陸劇《去有風的地方》為出發點,描述許紅豆在人生低谷選擇逃離,前往雲苗村療癒傷痛的故事。並帶出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壓力與無力感,藉由劇中角色的經歷,鼓勵讀者好好感受、好好生活。
Thumbnail
2025/02/01
農曆新年觀影心得分享!推薦電影《更好的人Better Man》,羅比·威廉斯的自傳電影,劇情緊湊、歌舞精采、觸動人心,帶領觀眾走入巨星內心世界。導演麥可·格雷希繼《大娛樂家》後,再次展現精湛的電影製作功力。
Thumbnail
2025/02/01
農曆新年觀影心得分享!推薦電影《更好的人Better Man》,羅比·威廉斯的自傳電影,劇情緊湊、歌舞精采、觸動人心,帶領觀眾走入巨星內心世界。導演麥可·格雷希繼《大娛樂家》後,再次展現精湛的電影製作功力。
Thumbnail
2024/12/19
本篇文章以護生的視角,分享了護理工作的內容與其背後的意義。帶你了解從病患入院到出院過程中,「護理」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無論是護理評估、護理指導還是情感支持,護理師的工作不僅僅是執行醫療技術,還包括提供整體性的照護。希望透過本篇文章能夠讓讀者對於這份職業有更全面的認識。
Thumbnail
2024/12/19
本篇文章以護生的視角,分享了護理工作的內容與其背後的意義。帶你了解從病患入院到出院過程中,「護理」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無論是護理評估、護理指導還是情感支持,護理師的工作不僅僅是執行醫療技術,還包括提供整體性的照護。希望透過本篇文章能夠讓讀者對於這份職業有更全面的認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是一篇書籍推薦文,推薦所有對現狀感到焦慮的大學生。文章分享了作者自身閱讀此書的經驗,並從課業、原生家庭、自我三個面向深入探討書中內容,最後點出本書的核心價值:幫助讀者認識自己、接納不完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Thumbnail
本文是一篇書籍推薦文,推薦所有對現狀感到焦慮的大學生。文章分享了作者自身閱讀此書的經驗,並從課業、原生家庭、自我三個面向深入探討書中內容,最後點出本書的核心價值:幫助讀者認識自己、接納不完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Thumbnail
焦慮本身不是個問題。當焦慮升高到使你停滯,而你陷入了困境,這才是問題。 害怕失敗、擔心決定的後果無法承擔,使我們裹足不前,這是過度猶豫不決的「症頭」之一。簡單來說,猶豫不決是我們太害怕做出「失敗」的選擇,或是我們認為沒辦法承擔失敗的後果。 其實所有通往成功的途徑中,也包含了「失敗」。
Thumbnail
焦慮本身不是個問題。當焦慮升高到使你停滯,而你陷入了困境,這才是問題。 害怕失敗、擔心決定的後果無法承擔,使我們裹足不前,這是過度猶豫不決的「症頭」之一。簡單來說,猶豫不決是我們太害怕做出「失敗」的選擇,或是我們認為沒辦法承擔失敗的後果。 其實所有通往成功的途徑中,也包含了「失敗」。
Thumbnail
今天想分享一本從標題就打動我的書,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雖然現在已經慢慢步上正軌,但還是會不自覺的被這樣的書吸引,因此如果你也有一點點迷惘,或是想要用文字來療癒你心底的焦慮的話,就讓我陪你一起讀今天的這本書吧 這本書並沒有直接告訴你怎麼找到你想要的東西,而
Thumbnail
今天想分享一本從標題就打動我的書,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雖然現在已經慢慢步上正軌,但還是會不自覺的被這樣的書吸引,因此如果你也有一點點迷惘,或是想要用文字來療癒你心底的焦慮的話,就讓我陪你一起讀今天的這本書吧 這本書並沒有直接告訴你怎麼找到你想要的東西,而
Thumbnail
標題,正是我問我自己的問題。內容,也正是我給我自己的解答。 在我的改變開始前,我一直都是畏畏縮縮,我絕不生氣,也絕不反抗大人的話,對朋友的討論不敢給出意見,不敢與朋友持不同意見,我在他人眼裡很善良、很聽話、很乖巧。 但那時的我常常在非常難過與非常開心中懸盪著,在兩個極端值中,使我的生活很疲憊,我
Thumbnail
標題,正是我問我自己的問題。內容,也正是我給我自己的解答。 在我的改變開始前,我一直都是畏畏縮縮,我絕不生氣,也絕不反抗大人的話,對朋友的討論不敢給出意見,不敢與朋友持不同意見,我在他人眼裡很善良、很聽話、很乖巧。 但那時的我常常在非常難過與非常開心中懸盪著,在兩個極端值中,使我的生活很疲憊,我
Thumbnail
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覺得自己不夠好,或是對未來不知所措,這種情緒的低落,沒有辦法找到人生價值,或是各種快樂的泉源。此時可以活用心理學的知識或理論,釐清內在思緒,走出迷惘的困境,這種感覺並不只限於任何人,而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難題。
Thumbnail
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覺得自己不夠好,或是對未來不知所措,這種情緒的低落,沒有辦法找到人生價值,或是各種快樂的泉源。此時可以活用心理學的知識或理論,釐清內在思緒,走出迷惘的困境,這種感覺並不只限於任何人,而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難題。
Thumbnail
以前和朋友聊到一個問題,我說:你們已經從大學畢業的人,都難道沒有曾經想過要再回到大學一次嗎?最印象深刻的回答是:不會,因為我們的生活已經在下一個階段,然後我也覺得我的大學已經過的足夠 ok 了。
Thumbnail
以前和朋友聊到一個問題,我說:你們已經從大學畢業的人,都難道沒有曾經想過要再回到大學一次嗎?最印象深刻的回答是:不會,因為我們的生活已經在下一個階段,然後我也覺得我的大學已經過的足夠 ok 了。
Thumbnail
應該是今年六月底的時候吧,那時我的眼睛常常覺得酸澀和模糊,是電子書看多了就有的副作用,所幸又轉回看看之前書櫃的舊書,就在快要頂到厭倦的尖端時,誠品寄給我了幾張優惠卷,是生日優惠卷,於是我開始了在網上歷時兩天的選書之旅。
Thumbnail
應該是今年六月底的時候吧,那時我的眼睛常常覺得酸澀和模糊,是電子書看多了就有的副作用,所幸又轉回看看之前書櫃的舊書,就在快要頂到厭倦的尖端時,誠品寄給我了幾張優惠卷,是生日優惠卷,於是我開始了在網上歷時兩天的選書之旅。
Thumbnail
其實我真的無法一次把蔡伯鑫《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看完,因為這是由精神科真人真事改編還有旅遊交織而成的小說,所以當我讀到某些段落時,我的腦海裡就會有清晰的畫面,無論是關於家庭的暴力、感情的糾紛或是關於職場上的風風雨雨。而在我閱讀的過程中,一直想到書中的這些孩子所面臨的困境,也一直在反省自己的工作過程…
Thumbnail
其實我真的無法一次把蔡伯鑫《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看完,因為這是由精神科真人真事改編還有旅遊交織而成的小說,所以當我讀到某些段落時,我的腦海裡就會有清晰的畫面,無論是關於家庭的暴力、感情的糾紛或是關於職場上的風風雨雨。而在我閱讀的過程中,一直想到書中的這些孩子所面臨的困境,也一直在反省自己的工作過程…
Thumbnail
今周刊/出版 這是一本寫給大學生的書,但看完後我覺得即使是國高中生也可先閱讀,多替未來做好準備。 此書分為五大章節,有聊到:大學生的迷茫(ex:選擇升學還是就業)、在大學學什麼(ex:做什麼樣的選擇)、大學沒教的事(ex:演講與寫作)、個人的成長、人際關係及與家長的相處…等,很多面向都有涉獵到。或許
Thumbnail
今周刊/出版 這是一本寫給大學生的書,但看完後我覺得即使是國高中生也可先閱讀,多替未來做好準備。 此書分為五大章節,有聊到:大學生的迷茫(ex:選擇升學還是就業)、在大學學什麼(ex:做什麼樣的選擇)、大學沒教的事(ex:演講與寫作)、個人的成長、人際關係及與家長的相處…等,很多面向都有涉獵到。或許
Thumbnail
這本書剛好跟我前幾天參與的雪瑞線上活動「自學實戰力中」提到的內容有異曲同工之妙,有時焦慮是因為認為自己不夠好。焦慮和恐懼其實同一類型的情緒,每個人都在為自身有限的技能和認知而焦慮,覺得本書說的很好,我們得先學會如何正確看待與他人的比較,從比較的焦慮中走出來。
Thumbnail
這本書剛好跟我前幾天參與的雪瑞線上活動「自學實戰力中」提到的內容有異曲同工之妙,有時焦慮是因為認為自己不夠好。焦慮和恐懼其實同一類型的情緒,每個人都在為自身有限的技能和認知而焦慮,覺得本書說的很好,我們得先學會如何正確看待與他人的比較,從比較的焦慮中走出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