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覺得,人生好像越過越忙、越來越累,但實際上自己到底在忙什麼,卻說不太上來?每天行事曆塞滿,待辦事項長到像卷軸一樣攤不開,家裡雜物堆積如山,開會越開越多,結果問題還是沒解決……這一切的根源,可能就是 我們太習慣「加法」了!
最近讀了這本超有趣的書——《簡法》,讓我徹底醒悟:「啊!原來我不是需要更努力,而是需要更聰明地『做減法』!」
人類對「加法」的迷戀,根本就像是與生俱來的。書裡提到一系列有趣的實驗,讓我笑到噴茶。例如,當一群學生被要求把一座歪掉的積木橋弄平,大多數人第一個念頭是「加一塊積木」,而不是「拆掉一塊」。連音樂學院的學生在修改樂章時,也習慣「加音符」,而不是「減少音符」。更別說我們在寫文章時,總覺得字多才是誠意滿滿,結果編輯只想幫我們大砍三分之一!
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加」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呢?作者分析了一大堆科學原因,包括沉沒成本、對損失的恐懼、對累積物品的執著等等。簡單來說,人類大腦天生就是「囤積控」,不管是囤物品、囤資訊,還是囤待辦事項,總覺得「多一點比較好」,但結果就是讓自己越活越累。
讀完這本書,我馬上列出幾個超實用的「減法生活指南」,讓自己從「加法控」變成「減法大師」:
✅ 開會時,少放幾張PPT,讓大家直接聚焦重點
(不要再用50頁PPT折磨大家,會議時間能減半,老闆可能會感動到掉淚!)
✅ 衣櫃裡的「也許會穿」的衣服?該捐就捐!
(老實說,過去一年沒穿過的,以後也不會穿啦!)
✅ 處理問題時,先想「能不能減少」,而不是「再加一條規則」
(公司每次出問題,老闆就愛新增規定,結果規定越來越多,能幹的人都跑光了!)
✅ 資訊斷捨離,每天少滑30分鐘手機,心情變好50%
(減少不必要的資訊轟炸,腦袋清爽很多!)
✅ 學會說「不」,減少不必要的社交與責任
(別再覺得自己什麼事都要接!適當減少一些承擔,才能讓自己過得輕鬆自在。)
這本書最棒的地方,是讓我徹底改變了對「減少」的看法。以往我們總覺得減少就是失去,但其實減少是不必要的負擔,讓真正重要的事情更凸顯出來!
你看,甜甜圈就是個經典案例——如果不是有個聰明小孩發現炸油餅中間炸不透,掏個洞變成甜甜圈,這世界就少了一款超美味的點心。而那個掏出來的麵糰,還能變成「甜甜球」再賣,完全沒有浪費!這就是減法的藝術——讓世界更好,還能賺更多!
所以,學會「簡法」,不只是讓生活更輕鬆,而是讓我們擁有更高的效率、更快樂的心情、更自由的選擇!別再忙著往人生裡加東加西,學會適時做減法,你會發現,少即是多,簡單就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