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沒有聖戰概念的國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昨天我們約略介紹了拜占庭的「義戰觀」,接下來我們繼續來講希臘學者Angeliki Laiou指出的拜占庭戰爭觀特色:「沒有聖戰」。

在東羅馬/拜占庭的戰爭中,宗教當然是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的皇帝、將軍也會大量使用宗教修辭,來激勵士兵戰鬥。

但有兩個要素,決定性地把東羅馬的戰爭,與西歐和伊斯蘭的「十字軍/聖戰」區別開來:

首先,是「誰」可以發起戰爭。

在十字軍和伊斯蘭聖戰中,是宗教首腦來發起消滅異教、異端的戰爭。例如十字軍的首發者烏爾班二世。

而在拜占庭,理論上有戰爭發動權的角色,只有一個人:皇帝。

儘管通史錯誤地將拜占庭說為「政教合一」,實際上皇帝並不是教會制度中的首腦,他只是對教會有很大影響力而已。實質上的首腦仍是君士坦丁堡牧首。

換言之,拜占庭戰爭,是由世俗的統治者所發動。而儘管有大量的宗教詞彙修飾,真正開打的考量也往往是很世俗的:收復領土、教訓附庸、防禦外敵……等等。

反過來看,儘管伊斯蘭和西歐聖戰的參與者絕對有世俗考慮,但核心的戰爭發動原因,還是全然宗教性的。

再者,則是戰爭的「宗教犒賞」與否。

在十字軍戰爭中,從烏爾班二世演講延伸出來的概念之一,就是「參加十字軍可以免除原罪」。這構成了西歐人十字軍狂熱的最根本原因。

而將戰爭合理化的源頭,在基督宗教中,或許可以追溯到聖奧古斯汀所說的:

「那些依照神的命令或遵從祂的法律發動戰爭的人,在自身行為中體現了公共正義或政府的智慧;以此身份,他們處決了惡人。因此,這些人絕未違反『不可殺人』的誡命。」

這幾句話也大量為十字軍所援引,是基督宗教的正義戰爭論中的重大來源。

另一方面,拜占庭雖然也知道聖奧古斯汀的教誨,但在這裡基督宗教傳統對戰爭的態度,卻更受到另一位聖人,該撒利亞的巴西流所影響:

「我們的先輩並不認為戰爭中所犯的殺戮應當被歸類為謀殺,理由——在我看來——似乎是,他們願意赦免那些為了維護節制與虔誠而戰的人。不過,也許更好的做法是拒絕讓他們領聖餐三年,因為他們的手仍不潔淨。」

也就是說,在拜占庭,即使是參與「合理戰爭」中的士兵,教會依然認為他們某種程度上,是有罪的——儘管只是最低限度的罪過,還是必須在宗教上給予象徵性的懲罰。

拜占庭歷史中,曾有人試圖衝撞這樣的體制。其中之一,就是馬其頓的皇帝兼名將,尼基福魯斯二世。

他要求教會把陣亡的士兵當作「殉教者」對待,但在教會慎重考量後,回絕了皇帝的要求,正因為這違背「該撒利亞的巴西流的教誨。」

因而,一直到十三世紀,儘管十字軍都出現一百多年了,拜占庭的神學家仍在爭執,究竟把士兵當作殉教者,是不是合乎教義的作法?可以說,拜占庭一直到相當晚,都沒有建立自己的聖戰傳統。

圖片:尼基福魯斯二世。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Nikephoros Phokas.jpg"

資料來源:

Angeliki Laiou, "The Just War of Eastern Christians and the Holy War of the Crusader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的沙龍
182會員
647內容數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2025/04/26
俗話說:驕兵必敗。這也差一點就成為第一次十字軍的命運。 大股的十字軍部隊在1097年6月首戰大勝,奪下了重鎮尼西亞並交還給拜占庭。此時想必志得意滿。 另一方面,十字軍在圍攻尼西亞時,戰鬥非戰鬥人員加在一起,有七萬之眾。這導致他們有極其沉重的補給負擔。要是沒有拜占庭帝國協助,大概早就崩潰。
Thumbnail
2025/04/26
俗話說:驕兵必敗。這也差一點就成為第一次十字軍的命運。 大股的十字軍部隊在1097年6月首戰大勝,奪下了重鎮尼西亞並交還給拜占庭。此時想必志得意滿。 另一方面,十字軍在圍攻尼西亞時,戰鬥非戰鬥人員加在一起,有七萬之眾。這導致他們有極其沉重的補給負擔。要是沒有拜占庭帝國協助,大概早就崩潰。
Thumbnail
2025/04/25
對歐洲、近東史有點了解的人,可能聽說過這個梗「鄂圖曼旱地行舟」,在1453年,鄂圖曼人在陸上建造船槽,運送船隻,強行突破君士坦丁堡的水上天險。 不過,拜占庭在第一次十字軍時,其實也有一個小規模的「旱地運舟」。 上回我們說到,在十字軍大軍圍攻下,尼西亞終於無倖,於6月18陷落。 尼西亞的突厥
Thumbnail
2025/04/25
對歐洲、近東史有點了解的人,可能聽說過這個梗「鄂圖曼旱地行舟」,在1453年,鄂圖曼人在陸上建造船槽,運送船隻,強行突破君士坦丁堡的水上天險。 不過,拜占庭在第一次十字軍時,其實也有一個小規模的「旱地運舟」。 上回我們說到,在十字軍大軍圍攻下,尼西亞終於無倖,於6月18陷落。 尼西亞的突厥
Thumbnail
2025/04/23
今日,在土耳其,跨海離首都伊斯坦堡不遠,有一座小城鎮,叫做「伊茲尼克」(Iznik)。 現在的伊茲尼克是座寧靜的小城鎮。但在突厥人過來以前,這裡曾是小亞細亞最有名的大城市之一:尼西亞(Nicaea)。 在基督宗教史上,名聞遐邇的「尼西亞大公會議」,正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這裡召開。 這座大城市
Thumbnail
2025/04/23
今日,在土耳其,跨海離首都伊斯坦堡不遠,有一座小城鎮,叫做「伊茲尼克」(Iznik)。 現在的伊茲尼克是座寧靜的小城鎮。但在突厥人過來以前,這裡曾是小亞細亞最有名的大城市之一:尼西亞(Nicaea)。 在基督宗教史上,名聞遐邇的「尼西亞大公會議」,正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這裡召開。 這座大城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知道,「拜占庭帝國」是後世發明的稱呼。帝國的人從來不叫自己「拜占庭人」,而是繼續叫自己「羅馬人」。 在帝國滅亡後,西歐開始使用「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帝國。早先是有貶意的,恥笑帝國「不知進取、抱殘守缺、繁複無聊」等等。 現代學者雖然繼續使用這個詞彙,但基本上已沒有這樣負面的態度,並且
Thumbnail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知道,「拜占庭帝國」是後世發明的稱呼。帝國的人從來不叫自己「拜占庭人」,而是繼續叫自己「羅馬人」。 在帝國滅亡後,西歐開始使用「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帝國。早先是有貶意的,恥笑帝國「不知進取、抱殘守缺、繁複無聊」等等。 現代學者雖然繼續使用這個詞彙,但基本上已沒有這樣負面的態度,並且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自從拜占庭喪失埃及、北非、敘利亞以後,雖然帝國的疆域大幅縮小,但同時也使他們的防線來到較易守衛的多山地帶,安納托利亞東緣。 即使如此,這些山脈地帶仍有一些隘口可以讓外敵攻入,而邊境堡壘離君士坦丁堡還是很遠的。於是拜占庭就跟許多疆域廣袤的古代帝國一樣,同樣想到了用火傳訊:烽火台系統。 一座一座的烽
Thumbnail
自從拜占庭喪失埃及、北非、敘利亞以後,雖然帝國的疆域大幅縮小,但同時也使他們的防線來到較易守衛的多山地帶,安納托利亞東緣。 即使如此,這些山脈地帶仍有一些隘口可以讓外敵攻入,而邊境堡壘離君士坦丁堡還是很遠的。於是拜占庭就跟許多疆域廣袤的古代帝國一樣,同樣想到了用火傳訊:烽火台系統。 一座一座的烽
Thumbnail
「義大利隨想曲」之信仰
Thumbnail
「義大利隨想曲」之信仰
Thumbnail
信仰多神教的羅馬就算征服了其他大帝國,也不曾要求屬民改變信仰。羅馬人唯一長期不願接受的,只有屬於一神信仰、並堅持要傳福音的基督教。
Thumbnail
信仰多神教的羅馬就算征服了其他大帝國,也不曾要求屬民改變信仰。羅馬人唯一長期不願接受的,只有屬於一神信仰、並堅持要傳福音的基督教。
Thumbnail
  拜占庭帝國很強大。即使在七世紀後,因為丟失埃及、敘利亞與北非,國土大幅縮小,跟眾多鄰居相比,它仍然實力非凡。但與之形成尖銳差異的是,六世紀到十世紀初,拜占庭在巴爾幹半島面對一眾斯拉夫、突厥移民,卻似乎難以應對,一度幾乎丟失整個半島。若是帝國當真如此強大,何以局勢糜爛至此?   我們可以從三
Thumbnail
  拜占庭帝國很強大。即使在七世紀後,因為丟失埃及、敘利亞與北非,國土大幅縮小,跟眾多鄰居相比,它仍然實力非凡。但與之形成尖銳差異的是,六世紀到十世紀初,拜占庭在巴爾幹半島面對一眾斯拉夫、突厥移民,卻似乎難以應對,一度幾乎丟失整個半島。若是帝國當真如此強大,何以局勢糜爛至此?   我們可以從三
Thumbnail
大家可能在教科書上學到過,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鄂圖曼土耳其征服拜占庭帝國後,許多拜占庭帝國的學者,帶著古典典籍、知識(例如古希臘語)前往包含義大利在內的歐洲各地。他們的到來促進了追求古典的文藝復興運動發展。不過,這群移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他們是怎麼安身立命的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他們
Thumbnail
大家可能在教科書上學到過,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鄂圖曼土耳其征服拜占庭帝國後,許多拜占庭帝國的學者,帶著古典典籍、知識(例如古希臘語)前往包含義大利在內的歐洲各地。他們的到來促進了追求古典的文藝復興運動發展。不過,這群移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他們是怎麼安身立命的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他們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西方文明的搖籃,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興盛,始於羅馬帝國;而羅馬帝國,是今日義大利的歴史根基。
Thumbnail
西方文明的搖籃,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興盛,始於羅馬帝國;而羅馬帝國,是今日義大利的歴史根基。
Thumbnail
會來到這裡,只是一個單純的想法,希望戰事早日結束世界和平。
Thumbnail
會來到這裡,只是一個單純的想法,希望戰事早日結束世界和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