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型態】別落入「思維二分法」的誤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思維二分法」可能是許多人不小心會陷入的思考誤區。

這種思考方式傾向將事物簡化為兩個對立的極端,例如認為事情非黑即白、非好即壞。人之所以會傾向這樣的思維模式,可能是基於「將事物系統化分類」的習慣,以此讓各個不同項目的資訊井然有序地存儲在大腦之中。

這種思考模式有這樣的方便之處,但也可能導致我們忽略了事物的複雜性,影響判斷和決策。




以我自己的情況為例。

大一時,有一個期末作業是「自己」:用photoshop拼貼創作一幅關於自己的作品。這個題目看似簡單,卻苦惱了我一陣子;這個題目,讓我下意識想到的是自己的優缺點,不知為何,我當時覺得要表達自我的話,免不了會出現一些黑暗、負面的內容。現在想來,那時我就是陷入了思維二分法之中了。為何所表達的內容,不是正面的,就會是負面的?應該也有「中性」的內容吧,也就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或是屬於比較客觀事實的部分。當時,一位同學提出這句話,讓我逐漸清醒過來。

我開始想:對,即是是描述自己,應該也能用較客觀的角度去看才對;例如自己的興趣、自己的生活狀態、自己的過去經歷、此刻存在的事實、以及自己對於未來的想像等。

raw-image






最終,我的作品名稱定為【我的生命歷程】。






這張影像可分為四部分

1. 我的興趣嗜好

2. 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多個向上的階梯,表示未來多種可能性,最終也可能殊途同歸

3. 我的認知發展:背景部分底下的黑色表示未知,過去對自我的認知尚不明;未來對自我的認識將會更清明,因此背景上半部有亮光,而這個閃電一般的亮光也象徵未來遭遇與外在環境所帶來的考驗

4. 我的內心本質:較少社會化,懶懶的個性比起人類更像貓



若我們想要認真看待、分析一項事物時,絕不能只用二分法的思維模式。

不過,以二分法當作著力點,確實應該比較容易開始。

我們可以先分別列出一項事物的正面處、負面處有哪些,接著盡量找出一些較客觀的事實,然後再將客觀事實或歷程對應到其正面處、負面處,嘗試發現其由來的脈絡發展。最後,我們盡量將所有無論被評價是好或壞、以及客觀事實全部理解吸收,如此一來,便不太會單純而強烈地厭惡一項事物,也不太會成為極端主張的一份子。

我詢問chatgpt:如果陷入「思維二分法」的誤區,要用如何的思考步驟、思考方式是更好的?並請舉例說明。

他說當我們陷入「思維二分法」的誤區時,可以透過以下四個步驟來調整思考方式,以獲得更全面、理性的判斷。

1. 自覺意識:意識到自己可能落入二分法

做法: 當你現自己在使用二分法的標籤(例如「好人/壞人」、「支持/反對」、「成功/失敗」)時,提醒自己:「這件事真的只有兩種可能嗎?」

例子:

2024年總統大選後,社群媒體上有些人將當選者視為救世主,落選者則被認為毫無價值。這種簡化思維可能忽略了當選者的政策是否真的可行,或是落選者是否也有值得參考的理念。這時候可以提醒自己:「一個政治人物絕不可能是100%好或100%壞,他的政策有優點和缺點。」


2. 延伸可能性:思考其他選項

做法: 試著提出「第三條路」,避免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思考是否有中間立場或其他角度。

例子:

2024年某國政府宣布提高最低工資,部分人認為這是「完全正確的決定」,因為有助於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品質;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是「完全錯誤的政策」,因為可能導致企業倒閉、裁員。

而我們應該要問:「是否有其他配套措施,如補助中小企業或逐步調整最低工資,以減少負面影響?」這樣就能從「提高最低工資是好或壞」的二分法中跳脫,找到更全面的觀點。


3. 參考多種觀點:傾聽不同立場的論點

做法: 刻意尋找與自己不同的觀點,並嘗試理解對方的理由,而非立即反駁或貼標籤。

例子:

2024年巴黎奧運期間,許多人對奧運的看法兩極分化——有人認為奧運是促進世界和平與國際交流的盛事,也有人批評奧運浪費資源、加劇城市擁擠。

而我們可以閱讀支持與反對雙方的文章,嘗試理解:「贊成的人認為奧運的文化價值與經濟效益很重要,反對者則擔心財政負擔與環境問題。是否有折衷方案,例如更可持續的辦賽方式?」這樣就能超越單純的「支持/反對」對立,發掘更完整的觀點。


4. 具體分析:將問題拆解,避免過度簡化

做法: 將一個議題拆解成多個面向分析,而不是用單一標籤判斷它的全部。

例子:

2024年某企業因財務問題裁員,引發爭議。一些人認為「這家公司太殘酷,剝削員工」,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是必要的商業決策,企業才能存活」。

而我們可以拆解問題:「這次裁員的原因是市場衰退、內部管理不善,還是競爭壓力?」、「公司有提供合理的資遣補償嗎?」、「是否有其他方式(如減薪、轉崗)來減少影響?」這樣的細緻分析可以避免單純把公司標籤為「好」或「壞」,更能看清事情的本質。



由此或許可以一窺chatgpt的思維方式的一部分,是多面向的細緻分析。

而我個人則是傾向於理解事物的發展脈絡,想弄清楚「這件事為何會變成這樣?」、「是什麼理由導致她殺人?」雖然還是有無法理解的時候,但我認為這樣在某種程度上,因為理解了該事物的來龍去脈,就不太會因此而留下極端的結論。



共勉

2025.02.22


我開始寫作的原因,主要是為了留下自己存在的證明。 廣義來說,這些文章大概都算一種怪誕的自我介紹吧。 但是其實我並未了解全部的自己,而我將用一生的時間來體會。 盼這些內容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作者在備考期間經歷的巨大壓力,並犧牲了身心健康。本文探討了如何才算真正活著,以及重視自身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作者認為,人生,是由一個個的選擇構成。然而,當內心掙扎時,該如何做選擇? 此篇是作者的思辨過程。
我們的大腦更容易注意到與當下心境相符的事物。因此,我們應該盡量保持開放、正向的心態。
作者國中時的補習班老師,其分享有關於地球、外星人的假設思考,啟發了作者開始進行換位思考的想像。 事物沒有絕對,一切都是相對比較而來。
一般大眾認為最重的處罰:死刑,剝奪生命權。 但是,即使被剝奪生命,還有一個項目是法律無法剝奪的。 即便是被處以死刑者都擁有的一種自由。個人認為,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就在此間。
探討個人與人類存在意義的省思文章。 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逐步釐清「我」與「我們」的問題,並結合兩者,在兼顧共好的前提下發展個人獨特性為目標。
作者在備考期間經歷的巨大壓力,並犧牲了身心健康。本文探討了如何才算真正活著,以及重視自身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作者認為,人生,是由一個個的選擇構成。然而,當內心掙扎時,該如何做選擇? 此篇是作者的思辨過程。
我們的大腦更容易注意到與當下心境相符的事物。因此,我們應該盡量保持開放、正向的心態。
作者國中時的補習班老師,其分享有關於地球、外星人的假設思考,啟發了作者開始進行換位思考的想像。 事物沒有絕對,一切都是相對比較而來。
一般大眾認為最重的處罰:死刑,剝奪生命權。 但是,即使被剝奪生命,還有一個項目是法律無法剝奪的。 即便是被處以死刑者都擁有的一種自由。個人認為,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就在此間。
探討個人與人類存在意義的省思文章。 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逐步釐清「我」與「我們」的問題,並結合兩者,在兼顧共好的前提下發展個人獨特性為目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當你使用數學這種非黑即白的邏輯, 搭配反證法, 你總是可以「快速」得到結論。 但這種用非黑即白邏輯做出來的快速結論, 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的「意義」都相當有限。 他或許對你個人很有意義, 因為世界太複雜, 非黑即白可以避免討論灰色地帶, 你還可以形成自洽的對世界的理解。
我們都知道換一個腦袋、換一種思維模式
本書介紹了逆思維的四種思考模式,提出了科學家模式的優勢以及多人之下的影響。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如何以科學家的態度面對凡事,以及避免陷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邏輯,是幫助我們判斷事理的重要因子。本篇我們將從表述、系統、思維下手來探討如何透過邏輯來幫助我們看清問題,甚至是解決問題。
Thumbnail
《決策的兩難》一書探討了整合思維的概念,這種思維模式可以幫助我們超越傳統的二元對立,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這本書教導我們如何運用整合思維來解決複雜的難題,超越傳統的二選一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能夠幫助我們避免陷入傳統的二選一困境,開啟思路,發現更好的選擇。
Thumbnail
輕鬆的二分法能簡化許多複雜的東西,光與暗、是與否、對與錯、白與黑、左與右,簡單明瞭的標籤不只可以加速處理事情的速度,也能擺脫中間地帶,達到不在意甚至無視範圍最大的模糊空間的功能。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當你使用數學這種非黑即白的邏輯, 搭配反證法, 你總是可以「快速」得到結論。 但這種用非黑即白邏輯做出來的快速結論, 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的「意義」都相當有限。 他或許對你個人很有意義, 因為世界太複雜, 非黑即白可以避免討論灰色地帶, 你還可以形成自洽的對世界的理解。
我們都知道換一個腦袋、換一種思維模式
本書介紹了逆思維的四種思考模式,提出了科學家模式的優勢以及多人之下的影響。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如何以科學家的態度面對凡事,以及避免陷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邏輯,是幫助我們判斷事理的重要因子。本篇我們將從表述、系統、思維下手來探討如何透過邏輯來幫助我們看清問題,甚至是解決問題。
Thumbnail
《決策的兩難》一書探討了整合思維的概念,這種思維模式可以幫助我們超越傳統的二元對立,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這本書教導我們如何運用整合思維來解決複雜的難題,超越傳統的二選一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能夠幫助我們避免陷入傳統的二選一困境,開啟思路,發現更好的選擇。
Thumbnail
輕鬆的二分法能簡化許多複雜的東西,光與暗、是與否、對與錯、白與黑、左與右,簡單明瞭的標籤不只可以加速處理事情的速度,也能擺脫中間地帶,達到不在意甚至無視範圍最大的模糊空間的功能。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
證據不一定是王道,數據不一定就是真理,避免偏見、刻板印象、歧視,不要太快做出決定或判斷——尋找共同點,開放式問題的提問——幫助他人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