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進入職涯後期,無論是協理、總監、副總等層級,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繼續向上攀升,或選擇深耕當下,帶領團隊成長,確保自己的價值?
但現實是,許多「資深」主管只會停滯不前,沒有真正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我剛入行時,認識一位鄰家大哥,他是某科技公司業務經理,手下帶人的那種。我當時驚嘆不已,覺得業務老大一定是個厲害角色,結果他只是淡淡地說:「沒什麼,就是待久了變資深了。」這讓我很困惑,主管不應該是運籌帷幄、掌握生殺大權的人嗎?
後來我在管理崗位上摸爬滾打二十多年,直到近十年才真正體會到,主管的影響力真的不是靠資歷。以下五大心法,希望幫助資深主管突破瓶頸,合格領導!
1.善用職權:不只是跟隨,而是創造需求!
擁有職權,不代表只是在會議上講幾句重話,或打個考績。而是能夠主導遊戲規則。如果你只是等著高層下指令、跟著市場跑,那你的影響力還不夠。
- 技能一:先畫餅,資源才會來! 市場趨勢不等人,你要先定義需求在哪裡,讓公司知道該投資什麼,而不是等著別人告訴你該做什麼。
- 技能二:業務思維大於管理思維! 這個階段,你不只是「部門主管」,你是在經營一間小型公司。你要考慮人才 (People)、流程 (Process)、產品 (Product)、財務 (P&L),並確保團隊能自負盈虧。
例如:若銷售家電硬體毛利下降,你應該推動延長保固、金牌服務、家電清洗等高毛利服務,而不只是硬碰硬賣硬體!
2.你的團隊夠強嗎?
很多主管天天開會、管 KPI,卻沒想過如何提升團隊戰力。這不是領導,而是例行公事!
- 文化驅動——建立「不只完成任務,而是想辦法贏」的文化,讓每個人有自覺性、有目標感。
- 策略為王——短期衝刺、長期佈局,不只解決當下問題,而是盯著對手 ( 簡單易操作),提前卡位市場趨勢。
- 組織優化——組織設計要靈活,每個季度搞一次也不為過。讓資訊與決策流動更快,減少層層審批的拖累。
優秀的團隊,不是「交辦就做」,而是「看到機會,主動搶攻」!
3.你的部門是核心,還是邊緣?
你必須確保你的部門在公司內外都有存在感,否則,遲早被邊緣化!
- 供給面:你的團隊有沒有超額完成任務?還是只是在「剛好達標」?能提供高價值,才有議價權!
- 需求面:你的部門在公司裡不可或缺嗎?還是可以隨時被縮減分拆?讓高層知道「少了我們,公司會有大麻煩」,這一直會是關鍵!
- 市場面:你的團隊有沒有不斷優化、強化技能,讓自己比別的部門更有競爭力?
目標:讓你的部門成為組織的 VIP,而不是等著分配工作的普通工兵!
4.強勢領導≠冷血管理,教練型領導才是真本事!
真正的領導者,懂得培養員工,提升戰力,讓團隊獨當一面。
- 1對1面談,打造下屬個人成長計畫
l 他的職涯目標(想升遷?想轉職能?還是缺乏挑戰?)
l 他現在的困境(缺乏資源?對未來沒方向?需要更多支援?)
l 他需要哪些提升(技能、決策力、跨部門合作?)
- Coaching 領導:教出比你更強的人!
l 問對的問題,而不是給答案:「如果你是主管,這件事你會怎麼處理?」
l 挑戰員工,而不是放任安逸:「這件事你有更好的方法嗎?」
l 讓他們犯錯,但快速復原:「這次做錯沒關係,重點是學到什麼?」
厲害的主管,不是讓員工依賴你,而是讓他們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
5.內部溝通,影響決策,確保資源向你傾斜!
除了帶好團隊,還要確保你的計畫能夠順利推動,影響決策,確保高層與跨部門的支持!
- 技巧1:跨部門協作,讓別的部門願意支持你! ✅ 財務部門:清楚表達預算需求,讓其理解業務成長,而不是「照去年的比例分配」。 ✅ 產品或研發部:讓技術團隊了解市場需求,而不是閉門造車。 ✅ 運營或供應鏈:讓後端資源能夠提前支援前線,而不是業務開打後才開始準備。
- 技巧2:換位思考,建立互利關係! ✅了解對方的 KPI : 讓他們知道支持你 = 幫助他們達標。✅ 數據說話:讓對方明白你的需求能帶來具體成果,而不只是單純要資源。
無法影響內部決策,你的計畫就只是紙上談兵!
總結:資深主管的終極心法
✅ 職權=影響力,找出市場需求,而不是被動跟隨! ✅ 內部溝通=資源掌握,確保高層與跨部門全力支持你! ✅ 關懷+教練=團隊自主成長,而不是事無巨細親力親為! ✅ 領導≠管理,不是壓迫屬下,而是被需要! ✅ 影響決策,確保你的部門成為公司戰略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