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個案數量的累積與諮詢時數提升,我開始接觸到年齡層更廣的個案(像是年紀比自己長一輪),議題的複雜性也逐漸增加。
早期多半是履歷健檢、模擬面試,逐漸拓展到職場人際互動、轉職評估、能力盤點,甚至是多議題交織的情況。
於是昨天進行了首次的自費督導*,針對這幾個月的諮詢過程與發現進行深入討論。
在督導後,我有兩個具體的發現與反思,分別是:入戲與抽離、敏感與高耗能。
*補充說明:我所接受的培訓體系,僅有培訓階段有 2 次的個人督導、2 次的團體督導,結訓並且取得證照後,都需要自行付費,主動尋求督導。
入戲與抽離
會找上職涯諮詢師的人們,絕大多數都帶著各自在工作上的挑戰與困境,有時甚至是非常有張力的遭遇。
在對話過程中,個案們會用各種方式去講述自己的遭遇與挑戰,不論是冷靜拋出資訊,或是激動地講故事,甚至是直接重演一遍。
隨著個案們的情緒顯露與張力提升,我其實會入戲。
我會走進個案的故事/經歷中,去理解這個過程是怎麼回事,個案與關係人們是如何思考、感受到什麼(白話文來說就是:共情)。
然而浸泡在故事時,也會不自覺沾染上個案的情緒與觀點,如果沒有適時抽離,可能會讓自己變成故事的一部分,而不是保持諮詢師的角色。
因此,我需要持續保持對自己狀態的覺察,對於泡著或是冒出來的情緒能清楚辨識,知道哪些真的是來自於自己內心,哪些是個案的,為此畫出界線。
讓自己不會過度共情到,變成只是跟著個案一起生氣、哭泣,而是能夠回到第三者的角色,以抽離故事的視角,來與個案一起探討,找出調整與改變的切口與方向。
敏感與高耗能
其實不論任何工作,對自己的關照都是首要之務。
在難以維持健康、平衡的狀態時,很難與個案深入去探討對方的處境與可能性,甚至可能造成個案變得更困惑與膠著。
由於我對各種人事物的觀察雷達頻寬較寬,除卻個案所說的話、顯露的情緒反應,連同肢體動作(像是手的擺放與移動、頭的傾斜、目光轉換、身體晃動或僵硬等等)、個案沒說的話(aka. 閱讀空氣)也在觀察範圍中。
因此,訊息的接受量大,也造成了高耗能,容易進入低電量的疲乏狀態。
在從事全職職涯諮詢的前後,我有以下調整:
還有透過持續的心理暗示與練習,讓自己在特定情況下,關掉觀察力的雷達,把注意力只放在自己身上,減少不自覺地耗能。
此外,也一直在觀察自己的身心變化,透過不同的諮詢、活動強度來檢視現狀,並且持續磨出更適合的能量與時間管理模式。
總結
即便還在從事職涯諮詢的初期,我認為逐步調整個人節奏,並且摸索出我如何運作自己,是再重要不過的事。
這個跑道並不是百米衝刺,而是超級馬拉松,這意味著我對自己的技巧、耐力、體能會採取循序漸進的訓練,讓內心肌肉足以負荷長時間與持續的強度。
於是,稍微岔開:今年會參加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一是好奇,二是想摸索體能極限,也剛好時間許可,便抓了接下來一個半月的時間來持續鍛鍊體能。
歡迎預計參加徒步進香的人們路上相認。
也歡迎有遇到求職/轉職/在職挑戰的你,透過諮詢表單:pse.is/686ctg 來開啟對話,讓我們共同探索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