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Vivian老師:從私中作文看孩子「高分低表達」的真相
Hi!我是Vivian老師,一位教育顧問,也是陪伴家長成長的良伴,目前任職於Elite Prep唯安特美語,專注6-14歲孩子的學習與發展。多年來,我在連鎖教育機構與家長們聊到深夜,簡直像「教育界的深夜聊天室」!
我發現,孩子若只會考高分卻不會表達,未來可能寸步難行—因為語言素養的斷層,遠比考卷上的紅字更棘手。這些年聽過無數孩子與家庭的故事,我滿腦子感悟想分享,於是我決定寫下來,與你一起探索教育的挑戰與解方。今天,我要帶著我的觀點與實戰經驗,聊聊一場私中考試的作文題,幫你看清孩子表達力的真相,快來跟我一起啟程吧!
台北一所知名私中入學考試,作文題目是《那一天,我流下了眼淚》。
這道題看似是情感書寫的常規考法,卻悄悄測試孩子在語文素養與表達能力上的真實底子。然而,不少家長與老師發現,許多孩子在考場上不約而同寫下「親人過世」的虛構劇本,內容大同小異。這不是孩子沒感受過悲傷,而是他們缺乏將生活經驗內化成文字的能力。
私中考的不只是作文,而是「真實感受」
如今熱門私中重視的不僅是語言技巧,更在乎以下核心:
- 從生活中提煉故事:孩子能否從日常挖掘靈感?
- 誠實表達內心:寫下的文字是否真摯,而非套路?
- 經驗轉化成觀點:能否將所見所感,構築成有邏輯的個人敘事?
遺憾的是,台灣孩子常被「考試邏輯」與「高分公式」框住,許多人練就了應試能力,卻忘了如何說故事。他們常問:「考官想看什麼?我該怎麼寫才得分?」這句話本身就暴露,他們習慣找標準答案,而非訴說自我。
不只是作文危機,更是未來競爭力的隱憂
當孩子缺乏生活感知與語言統整力,影響的不只是一場考試,而是未來的多個關鍵時刻:
- 學習歷程檔案:大學申請時,寫不出有深度的備審資料。
- 申請大學時的作文:國際名校要求的Personal Statement,缺乏個人特色與說服力。
- 職場挑戰:簡報、提案、跨文化溝通,顯得空洞無力。
從「不知如何寫下真實的眼淚」,到「無法完整呈現自己」,這是台灣孩子語言素養斷層的縮影。
英語表達的困境,更明顯
以英語學習為例,即使孩子單字量夠、文法熟練,仍常面臨這些挑戰:
- 無法用英文流暢描述個人經歷。
- 不擅長將情感與觀點轉化成自然語句。
- 缺乏從生活連結語言的應用力。
結果,他們的英語寫作與口語往往生硬、缺乏溫度,甚至過度依賴模板。
如何突破?從培養表達開始
要改變這一切,家長可以從三個方向著手:
- 啟發表達力:鼓勵孩子從生活找素材,寫出真實且鮮活的故事。
- 鍛鍊思辨力:透過提問與對話,提升邏輯深度與內容質感。
- 強化語言轉化:練習將日常所思所感,轉成自然且具感染力的語句。
未來的贏家,不只是會考試的孩子,而是能用語言說好「自己故事」的溝通者。
家長的反思時刻
您的孩子是否也曾在開放式題目前「無話可說」?或許現在正是時候,陪他們一起練習,從生活出發,找回表達的溫度。您的經驗是什麼?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