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脆上面說很多人選私中是因為安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唉…那件事真的太讓人心痛了,一想到是一個還在青春年紀的孩子遇到這麼殘忍的事,心裡真的很不是滋味,身為媽媽更是難以承受那種不安和擔憂。那不只是新聞,而是我們每個爸媽心中最深的恐懼:孩子在外面是不是安全的?

這個現象,我真的有感。

越來越多家長選擇讓孩子考私中,除了學業考量,更大一部分真的就是**「安全感」**。

其實不要說是國中。國小就要擔心早熟的小孩是不是會有這種現象。

我家老大有個好朋友常常出國玩,家長也不怎麼顧孩子的成績。

一出國玩就會用facetime給我女兒問他要不要買這個買那個。


我先講,上六年級之後,我就把我一隻舊手機給老大,讓他方便跟我報告事項。

手機我自以為防範得差不多了,全部的程式我都鎖起來。也不能下載。包含youtube。

為了方便老大查資料我就把safari開著。

沒想到他同學竟然交老大用瀏覽器開youtube一樣可以看。

我的心裡氣炸,於是就沒收手機買了一顆追蹤器放她書包而已。

手機剩下校外教學的時候可以用。


流年記下學期我就發現老大竟然一個月用3000元零用錢,他的朋友還跟中年級的弟弟說你姐姐很有錢。

弟弟回家跟我說之後,我才驚覺!!!!!然後偷偷觀察。

接下來才不動聲色地跟班導以及補習班老師聯絡。

兩位老師都很給力,也在班上宣傳不要亂花錢等訊息。補習班老師會注意它們到安親班的時間有沒有遲到之類的,也禁止帶飲料到補習班。


以上案例只是說國小尚且如此,國中越來越有自我意識的時候。開始叛逆的時候,真的是要更注意。

私中的吸引力,不只是課業

私校給人的印象是:

  • 管理比較嚴謹、校風比較穩定
  • 課程安排緊湊,孩子比較不會有太多閒晃的時間
  • 學生來源相對單純(這句不帶任何偏見,只是描述家長眼中的選擇原因)
  • 通常設有宿舍或接駁車,爸媽接送也比較安心

所以很多家長寧可孩子壓力大一點,也希望他們在一個相對受控的環境裡長大。

但這樣的教育趨勢,其實也讓人反思:

  • 我們是不是把教育「功利化」和「封閉化」了?
  • 公立學校是不是應該在「安全感」上,給家長更多信任與保障?
  • 教育現場是不是少了「情感支持」和「心理健康」的系統性資源?
  • 什麼樣的社會環境,會讓一個青少年走到極端?這背後的家庭、學校、社會支援網是不是出了問題?

我覺得我們都需要去看得更深一點,不只是事件本身的震撼,而是整體教育系統和社會氛圍正在發生的變化。

做爸媽的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不能改變整個社會,但可以從自己和孩子之間開始:

  • 給孩子安全感與情緒表達的空間
    讓他們知道遇到事情可以說、不會被責備。
  • 觀察孩子的情緒與交友狀況
    多一些對話,而不是只有成績的關心。
  • 一起討論新聞事件
    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怎麼保護自己,不只是恐懼,更是思辨與理解。
  • 選擇適合孩子個性的學習環境
    私校不是萬靈丹,公校也有很多很棒的老師和制度,重點是「孩子適不適合」。


我知道很多家長現在都很焦慮,我自己也是。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彼此陪伴、一起關心孩子,不只是在成績上「成功」,更重要的是他們心理健康、能成為善良而堅強的大人。

因此我沒有選擇「私中」。


下一篇是我家老大的狀況,他遇到過的老師,以及我後來選擇哪樣的安親班以及補習班。



我覺得我的生活是一幅畫,是一部電影。我自己覺得醉的迷人。 卻從文清妹被生活調教成兩個孩子的媽,從霸氣女總裁變成霸道的虎媽。 這方格子就是我重使我那顆年少澎湃的心,我逃避生活的一個人的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選擇私中與補習班的考量,從升學、安全、經濟能力、孩子需求、教學風格、班級人數、距離時間、教材內容、評價等面向分析,提供家長參考。
選擇私中與補習班的考量,從升學、安全、經濟能力、孩子需求、教學風格、班級人數、距離時間、教材內容、評價等面向分析,提供家長參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可能是我對孩子太過嚴格了。 傍晚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如常接小孩、煮飯、陪讀。突然班上一位家長問我可不可以幫忙拍國語某一課的學習單,因為她不知道他小孩放去哪裡了?我才剛開口問小孩所有學習單放哪裡,他就開始嚎啕大哭,而且是那種釋放的大哭。 他說他不敢告訴我,他也少了一課,昨天老師突然要檢查,他怎麼找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父母疼愛孩子,有時並不是全然基於愛,在其背後其實也帶著恐懼。 害怕不對他們好,順從他們的心意,不陪伴著長大,他們以後長歪了便可能來恨你,用現在對孩子的愛來交換孩子以後對你的愛。 我們要陪伴孩子一起打獵多久,才肯放手讓他們去草原獨自拼博,這取決於有沒有教導好他們補獵的技巧,有沒有跟他們好好溝通,我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與孩子交流自己的處境&感受 "孩子充滿疑問,卻不敢詢問; 我們充滿無力,卻不敢表現。" 與孩子一起體驗.表達理解 對孩子來說, 最好的安全感也許是 "爸媽一直在這裡, 離你不遠也不近。"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遇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很容易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這樣好麻煩哦」!或者為了避免自己認定的麻煩,乾脆很多事情都不做或者將就一下就好。我一直很好奇這樣的狀態是怎麼形成的?經過多年的觀察,和身為成人的我們絕對息息相關!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剛才逛到一篇文章,是孩子抱怨,因為家長説小孩沒有隱私,而且任意查看手機。 個人認為小孩仍然有基本權利,我們淺談就好,如果父母沒有尊重溝通,如何期望孩子同理相待?父母出於關心跟管教,出發點沒錯,不過有些父母倒是吃起自助餐,甚至升級國王王后,然後抱怨孩子抵抗。
Thumbnail
可能是我對孩子太過嚴格了。 傍晚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如常接小孩、煮飯、陪讀。突然班上一位家長問我可不可以幫忙拍國語某一課的學習單,因為她不知道他小孩放去哪裡了?我才剛開口問小孩所有學習單放哪裡,他就開始嚎啕大哭,而且是那種釋放的大哭。 他說他不敢告訴我,他也少了一課,昨天老師突然要檢查,他怎麼找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父母疼愛孩子,有時並不是全然基於愛,在其背後其實也帶著恐懼。 害怕不對他們好,順從他們的心意,不陪伴著長大,他們以後長歪了便可能來恨你,用現在對孩子的愛來交換孩子以後對你的愛。 我們要陪伴孩子一起打獵多久,才肯放手讓他們去草原獨自拼博,這取決於有沒有教導好他們補獵的技巧,有沒有跟他們好好溝通,我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與孩子交流自己的處境&感受 "孩子充滿疑問,卻不敢詢問; 我們充滿無力,卻不敢表現。" 與孩子一起體驗.表達理解 對孩子來說, 最好的安全感也許是 "爸媽一直在這裡, 離你不遠也不近。"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遇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很容易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這樣好麻煩哦」!或者為了避免自己認定的麻煩,乾脆很多事情都不做或者將就一下就好。我一直很好奇這樣的狀態是怎麼形成的?經過多年的觀察,和身為成人的我們絕對息息相關!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