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於拒絕一位義工,不再讓他參與園藝的工作。
剛開始,我還有點良心不安,但漸漸地,我意識到自己勇敢地學會拒絕善後。並且以此為主題,寫下體悟心得及成長的故事。拒絕善後,這是一種成長的歷程。最開始,面對不負責任的人,我們可能會選擇默默承擔,因為不想讓事情變得更糟,或者覺得自己能處理就算了。但久而久之,這種模式會讓人疲憊,甚至讓那些不負責的人變本加厲。 學會拒絕,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別人的一種提醒——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習慣性地讓別人來收拾爛攤子。這並不代表冷漠,而是懂得保護自己的界線,讓責任回歸到真正應該承擔的人身上。 拒絕,不是逃避,而是一種清醒的選擇。
麗敏一直以來,都是個負責任又努力的員工。 無論是日常工作,還是突發狀況,她總是第一個站出來解決問題。她以為這樣能讓團隊運作得更順利,也能讓主管看到她的能力。 直到遇上小崔,一切都變了。 小崔是個會說話、會來事的人,但工作能力卻遠遠比不上他的嘴巴。他經常犯錯,卻總能找到理由推卸責任,而最好的背鍋對象,就是麗敏。 每當報告出問題,他就對主管說:「麗敏交給我的資料有問題,我才會算錯。」 每當客戶投訴,他就推說:「這是麗敏負責的部分,我只是按她的指示做事。」 甚至連自己明明沒做好的專案,也能輕描淡寫地對主管說:「其實我有提醒麗敏,但她沒處理好。」 主管慢慢地開始對麗敏產生懷疑,信任一點點流失。 「麗敏,最近你是不是有點粗心?」 「這幾次的問題,怎麼好像都跟你有關?」 「也許,你應該換個部門,重新適應一下。」 最後,麗敏被調職了。 當她收拾桌上的東西時,小崔還拍了拍她的肩膀:「麗敏,別難過,這只是個新開始。」語氣聽起來像是關心,但眼底卻透著一絲得意。 然而,麗敏走後,小崔再也沒有人幫他善後。 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再也找不到人背鍋。報告還是錯誤百出,客戶依然不滿,甚至團隊的進度也開始拖延。主管這才發現,問題根本不是出在麗敏身上,而是小崔一直在推卸責任。 幾個月後,主管找回了麗敏,誠懇地對她說:「之前可能誤會你了,希望你願意回來。」 麗敏回到原來的團隊,剛開始,她以為一切都能回到正軌。 但小崔,依然沒有改變。 他一見麗敏回來,馬上又把自己的工作丟給她:「這部分你比較熟,我交給你了!」 「你比較細心,幫我檢查一下吧?」 「啊,我今天身體不太舒服,這份報告就麻煩你了!」 麗敏心裡清楚,自己如果不做,整個團隊的進度會受影響,最後還是咬牙完成了這些工作。 但,她的忍耐並沒有換來感激。 小崔不但不領情,還四處說她的壞話,對同事說:「麗敏啊,就是喜歡搶功勞,什麼都想自己來,結果還不是錯誤一堆?」 甚至在主管面前裝出一副無辜的樣子:「我其實很願意分擔工作啊,可是麗敏總是想插手,我也沒辦法。」 這一次,麗敏終於清醒了。 她不再接小崔的工作,不再替他補救,不再讓他逃避自己的責任。 當小崔的報告錯誤,麗敏不再幫他修改,讓主管親自看到他的問題。當客戶投訴,麗敏直接把小崔負責的部分交給主管,不再幫他圓謊。 小崔的表現越來越差,終於,主管忍無可忍,把他調職了。 但小崔沒有反省,反而變本加厲。 他到了新部門,依舊用同樣的方法投機取巧,試圖把自己的工作推給別人,但這次沒人願意幫他。短短幾個月,他就因為屢次出錯、態度不佳,被公司開除。 當他收拾東西走出辦公室時,麗敏看著他的背影,心裡沒有一絲快意,只有淡淡的釋然。 這一次,她終於學會,拒絕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