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最尷尬的事,莫過於和主管相處時不小心踩到地雷,還沒反應過來就被貼上「不會做人」的標籤。明明只是想好好工作,結果反而變成職場生存遊戲的玩家,步步驚心。
今天就來聊聊幾種常見的情境,讓你少走冤枉路,不管是新手還是老鳥,都能安全通關。主管一天要處理的事情很多,他們最怕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只聽到問題,卻看不到解法。所以,報告時記住三步驟:
1. 先講結論:「主管,這次的案子有個突發狀況,我整理了兩種解決方案。」
2. 簡要說明問題,不用鋪陳太多細節,掌握重點。
3. 提供解決方案,讓主管選擇,而不是讓主管幫你想。
這樣一來,主管不但覺得你可靠,還會更放心把事情交給你。
最尷尬的場景之一就是,開會時看到新面孔,心想:「這個人是資深的前輩?還是其他部門的?」於是硬著頭皮喊:「那個……呃……這位同事?」瞬間空氣凝固,對方也一臉尷尬。
其實很簡單,直接問:「請問怎麼稱呼比較好?」這比亂猜還要來得禮貌,也能避免踩到對方的地雷。特別是有些人介意被叫「大哥大姐」,有些人則不喜歡被喊職稱,直接問清楚最安全。
「主管,這裡有三個方案,您看看哪個比較好?」
如果你讓主管直接選擇,結果很可能變成:「這三個都不是很好,還有別的選擇嗎?」或者主管猶豫太久,最後拍板定案的時間拉長。
與其讓主管陷入選擇困難,不如用話術和畫面引導他走向你預期的決定。例如,你提供三個方案,但其實已經設計好讓其中一個最具吸引力:
1. 方案A:成本低,但風險較高(用詞較保守,讓人猶豫)。
2. 方案B:可行但效果普通(語氣平淡,讓主管覺得一般般)。
3. 方案C:穩定且效益最佳(強調優點,數據支撐,讓主管無形中傾向選擇)。
並且可以補上一句:「我個人覺得 C 方案最符合我們的目標,因為……」這樣主管會覺得自己做了選擇,但其實已經朝向你想要的方向走。
職場上很多時候,不是你能力不夠,而是細節決定成敗。與主管相處時,掌握這些技巧,不僅能讓工作更順利,還能讓主管對你刮目相看。
如果這些職場生存法則對你有幫助,記得追蹤我,讓我們一起在職場走得更穩、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