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手冊》2-4. 穩定身體:規律與自由度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我們在上一篇學習了如何透過靜坐與行禪穩定自己的情緒,接下來就是要探討如何穩定身體了,而為什麼是先穩定情緒再穩定身體呢?當我們能讓情緒處在穩定的狀態時,我們對身體的感知能力也會提高,進而讓我們在穩定身體時能夠更清楚身體的舒適程度,就像是沒有先把螢幕擦乾淨就不能清楚看見電腦顯示的內容一樣,一定要先穩定情緒後再穩定身體,效益才會高。

物質慣性力

  那所謂的穩定身體是什麼呢?就是穩定我們的慣性力。物質次元裡的一切都具有慣性力,早在宇宙大爆炸時這個慣性力就傳遞到每一個物質之中,而我們的身體也是。慣性力會影響到我們的行為趨向。

例如:太晚起床上班遲到>遲到工作很晚才做完>做完回家沒時間放鬆只好熬夜

  上面的例子就是屬於一個身體的慣性循環,這些慣性循環都不是有意識的選擇,這些而是身體行為受慣性力導致了這些行動,這與老一輩常說的「早睡早起身體好」很類似,但我們的身體慣性包含所有大大小小的習慣,例如你吃飯先夾菜還是肉、洗澡先洗頭還是屁股、滑手機都靠左還是靠右、挖鼻孔用大拇指還是小拇指等等的所有無意識行為都是你的慣性,而這些慣性的總成就形成了:命運

raw-image

人定勝天?

  所以只要掌控所有慣性就可以掌握命運?這個想法只能說對一半。人類只是物質次元裡微小的存在,我們會受到其他物質慣性力的波動,所以事實上我們能夠掌握、能影響的慣性力是有限的,而其中最好的方式便是穩定身體:你自身的慣性力,穩定身體慣性能讓這些大波動的影響變得更小,就像是一艘堅固的小船比爛木筏還禁得起風浪一樣,那為什麼說對一半呢?因為遇到海嘯就沒有差別了。

  要學會如何穩定身體就必須知道影響自身的慣性元素是什麼,為此我們要從兩個面向下手:規律自由度

規律

  規律是長期且重複執行的一個行為,這些規律對我們的慣性狀態影響很大,它會改變慣性力的前進方向,當你長期維持一個規律,你的行為,就連情緒與身體狀態都會有所改變。

例如:
養成好好吃飯的規律。
與他人打招呼的規律。
每天散步的規律。

  這些規律所改變的不一定是物理層面,更多是認知、思維上的不同,因為這些規律的形成,會打造出「我是這樣的人」的狀態。

因為我好好吃飯所以我是照顧自己的人。
因為我樂於與他人打招呼所以我是和善的人。
因為我每天散步走路所以我是健康的人。

  久而久之過去的行為慣性也會因為這些規律而有所改變。

因為我是照顧自己的人所以我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質。
因為我是和善的人所以我積極參與公益活動。
因為我是健康的人所以我嘗試不同的運動。

  當我們明白規律會造成的影響之後,我們就可以利用規律來影響我們目前的慣性力。結合在上一篇學到對情緒的感受度,我們可以感受自己現在的狀態、現在的生活中,有沒有想要增加的規律,例如想要每天多出15分鐘寫日記、想要每個星期約朋友出來喝茶聊天等等,這些規律性行為就可以協助我們改變目前的慣性力,提高我們對自身的掌控能力。

raw-image

自由度

  自由度就是能活動的角度,這裡指的不光是我們身體的活動度,也包含了我們日常所能做的、擅長的領域,以及價值觀。慣性力會受到自由度的大小而改變可動範圍,當我們的自由度變大,原本限縮的慣性力就會有所改變,例如當你只能走路就無法想像騎單車的生活,你的慣性中就不會有騎單車的「可能性」,增加自由度就能更自在的控制慣性的方向。

1. 身體的自由度

  那要如何增加自由度呢?首先就必須從身體開始,讓自己能靈活地使用身體,增加身體的運動能力,就是最直觀的自由度提升,如同我們在心念行禪的過程中,也會感受到身體「力不從心」,這就是自由度限縮的結果,而古法瑜珈修行,也是修行者利用瑜珈增加身體的自由度以感受身體的過程。

  當然這不代表每個人都必須成為瑜珈大師,而是要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你想要的身體自由,如果你發現趕公車時的小跑步變慢、爬樓梯時的呼吸不順,這些都是身體自由度衰退的徵兆,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別無他法就是訓練身體,讓身體保持在有能力負荷你的使用需求,才能維持自由度。

2. 心理的自由度

  除了身體上的自由,許多人容易忽略的是心理上的自由:價值觀自由。我們的想法會限制我們自身的自由,例如當你認為小孩一定要聽父母的話時,你的父母永遠都是大於你的存在,你也無法客觀的與父母討論事情,這不只剝奪了你與父母成為對等人類的自由,也剝奪了你父母成長的自由,這就限縮了你們之間關係的可能性。

  這樣的自我限制非常常見,有人因為年紀的增長放棄學習新的事物,有人因為性別的認同拒絕不同的資訊,這些對自我的限制性想法,正是抹殺了心理自由度的真正原因,而要解開這層限制的最好方式就是放下成見、保持好奇,學習用不同角度看事情,認識不同文化的價值觀,讓自己接受每件事情都有不同的可能性,唯有保持開放的心態,才能讓心理的自由度維持彈性。

raw-image

心行合一

  穩定身體就是讓我們維持心行合一,利用規律與自由度讓慣性力朝我們心中所想的方向前進,讓所有的行為與思考都朝向我們希望的結果,這股慣性力正是我們所希望的心想事成

  當我們的情緒與身體都達到穩定,我們就能朝下一步邁進:活在當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定了-Think with Dean
23會員
84內容數
思考是跳脫慣性的唯一途徑,如果你對這個世界有些疑問的話,歡迎你來到這裡一起思考。
2025/04/28
這篇文章探討熱情的本質,並提出透過理解與調整「慣性力」來培養熱情的具體方法。文章指出,熱情並非單純的正向情緒,而是意願與慣性力方向一致時產生的內在動力。作者提出兩種慣性力狀態:發散和偏移,並提供相對應的調整策略,最終引導讀者透過熱情達到法喜的境界。
Thumbnail
2025/04/28
這篇文章探討熱情的本質,並提出透過理解與調整「慣性力」來培養熱情的具體方法。文章指出,熱情並非單純的正向情緒,而是意願與慣性力方向一致時產生的內在動力。作者提出兩種慣性力狀態:發散和偏移,並提供相對應的調整策略,最終引導讀者透過熱情達到法喜的境界。
Thumbnail
2025/04/19
活在當下並非只是口號,而是需要透過專注與覺知去訓練的一種能力。現代科技的發達雖然帶來便利,但也讓我們更容易分心,沉迷於虛擬世界,忽略當下的感受。文章闡述瞭如何透過主動式專注,提升覺知能力,進而活在當下,並強調了這項能力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4/19
活在當下並非只是口號,而是需要透過專注與覺知去訓練的一種能力。現代科技的發達雖然帶來便利,但也讓我們更容易分心,沉迷於虛擬世界,忽略當下的感受。文章闡述瞭如何透過主動式專注,提升覺知能力,進而活在當下,並強調了這項能力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4/10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情緒靜坐」和「心念行禪」兩種方法來精練情緒,並提升對自身情緒和身體的覺察能力。文章詳細介紹了靜坐和行禪的步驟,以及如何將情緒與身體的感受連結起來,以達到情緒穩定的目的。
Thumbnail
2025/04/10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情緒靜坐」和「心念行禪」兩種方法來精練情緒,並提升對自身情緒和身體的覺察能力。文章詳細介紹了靜坐和行禪的步驟,以及如何將情緒與身體的感受連結起來,以達到情緒穩定的目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平靜與情緒之間,有種奇妙的平衡
Thumbnail
平靜與情緒之間,有種奇妙的平衡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我們經常因外界壓力而情緒波動,迷失自我。但學會冷靜應對是掌握自己命運的關鍵,而這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鍛鍊。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我們經常因外界壓力而情緒波動,迷失自我。但學會冷靜應對是掌握自己命運的關鍵,而這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鍛鍊。
Thumbnail
情緒管理和情緒穩定之間有著密不可分且相互影響的關係,首先,情緒管理是促進情緒穩定的工具,透過學習來辨認、理解並有效地應對情感,可以減少情緒波動,在壓力或情緒挑戰出現時,保持情緒的穩定性;同時,情緒穩定能夠支持情緒管理,當個人處於情緒穩定狀態時,能夠更容易有效地應用情緒管理技巧 當個人能夠有效地應用
Thumbnail
情緒管理和情緒穩定之間有著密不可分且相互影響的關係,首先,情緒管理是促進情緒穩定的工具,透過學習來辨認、理解並有效地應對情感,可以減少情緒波動,在壓力或情緒挑戰出現時,保持情緒的穩定性;同時,情緒穩定能夠支持情緒管理,當個人處於情緒穩定狀態時,能夠更容易有效地應用情緒管理技巧 當個人能夠有效地應用
Thumbnail
一個人情緒穩定的背後,是實力,也是格局。沈默中蘊含著深思,冷靜中展現出內涵。生活中的瑣碎不堆積成山,紛爭裡的煩惱不困擾內心。因為,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顆平靜而堅定的心。
Thumbnail
一個人情緒穩定的背後,是實力,也是格局。沈默中蘊含著深思,冷靜中展現出內涵。生活中的瑣碎不堆積成山,紛爭裡的煩惱不困擾內心。因為,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顆平靜而堅定的心。
Thumbnail
身心健康相互影響,心情愉悅時身體會釋放出正向能量,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減少疾病發生的機會。保持心情平和,樂觀正向的態度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透過運動、冥想、聆聽音樂等方式來保持心情愉悅,學會放鬆自己,遠離壓力和負面情緒。
Thumbnail
身心健康相互影響,心情愉悅時身體會釋放出正向能量,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減少疾病發生的機會。保持心情平和,樂觀正向的態度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透過運動、冥想、聆聽音樂等方式來保持心情愉悅,學會放鬆自己,遠離壓力和負面情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