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意識日本到思索台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從結論而言,在眾多「論日本人」的文化思想論述中,有一種觀點認為,日本人很重視外部的眼光,也就是,他們在很在意外國人如何看待日本人這樣的「他者」,樂於以多重折射的方式照鑑他們自身的文化底色。進一步說,這個來自外部的不管正反或對極的評價,即在豐富「論日本人」這一宏大敘述,而各種視角的或跨文化的論日本人,就是在此條件下被催生出來的。我同意這樣的觀點,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深化自己的日本文化論述,的確是個好方法。

 

此外,我們還可以發現,所有具有遠見的思想家在完成這個命題之前,似乎都經歷過「意識」主體的重要性,隨著思想的步步推進,最終果斷地做出了決定。在我的解讀,福澤諭吉提出「脫亞入歐」政治主張,正是出於他遊歷歐洲之後,見識到西方列強何以主宰世界秩序的事實,因而對日本國能夠振衰起蔽以此躋身西方強國之林的愛國者。當然,對福澤諭吉的反對者而言,他們必然要批評福澤這一倡議,批評他拋棄和瞧不起亞洲,沒有把亞洲視為同盟共同體。

 

其實,這一批評是空乏無力不具現實感的。我認為,亞洲只是地理空間概念,他們有各自的利益權衡,有必須面對的地緣政治格局,總是以本國利益為優先,豈可能跟你「亞洲一體」(我也不相信「大東亞共榮圈」這個擴張主義的說詞)?退一步說,如果我與福澤諭吉是同一時代的知識人,見識過世界格局的大變動,我也會毫不猶豫地贊成「脫亞入歐」的政治主張,並且像福澤諭吉那樣,熱心興教育(注:關心教育的明治天皇亦曾資助福澤諭吉創辦慶應義塾),翻譯西方最前沿的學問,為日本的啟蒙事業推動文明獻身。必須說,我作為後世的讀者仍是幸運的,因為我在從福澤諭吉的教育思想中,取得了思想的靈感,以這樣的路徑,探索和挖掘屬於台灣深層文化中的精神底蘊。(2025年4月8日)

 

延伸閱讀:

 

斎藤稀史編 《日本を意識する:東大駒場連続講義講》(講談社選書メチエ,2005)

《現代語訳:福翁自伝》(ちくま新書,2018第12刷)

avatar-img
邱振瑞的沙龍
13會員
28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邱振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朋友說,我近年來較少記述到日本古書店的見聞,似乎著重於讀書的感悟,什麼因素使我的心境為之改變?這個說法,只說對了一半,另外一半,需要我來補充說明。的確,我家裡有許多日文古舊書,大概20年內不可能全部讀完的。儘管如此,我的購書行動仍未停止,只是更精挑細選罷了:不是我研究或寫作需要的書籍,就不買了(哪
前些日子,M大使來店裡茶敘,我們談的話題很廣,從國際關係到地緣政治、不可預測的侵略戰爭,最後我把話題轉向他學習日本語的近況。 「下次,我送你一冊日本(現代)小說。」 「……我目前僅止會話的程度而已。」 我知道他的言外之意:對一個剛剛學會了日語基礎語法的人,一切都在適應和摸索之中,突然進入了日本
聽說搬書有諸多益處 這樣你可以知道 還有多書籍未讀 幾番來回 記憶和體力正在遞減   聽說搬書如煉製仙丹 這樣你可以知道 阻擋白頭髮的生長 滿身大汗之後 順勢就能與風邪對抗
對我而言,日本漢學家溝口雄三的中國思想研究,是我獲得另一個視角進入中國思想研究的途徑之一。稍為誇張地說,讀其思想史背景的論述,我立刻華麗變身,彷彿外科醫生為患者完成一次繞道手術,直取思想變異的病灶。換句話說,我就是借用此機會來深化自己的見識的。   簡單舉例一下。 溝口雄三在《中國思想的再發現
自從早春逃走之後 寒冷重又折返 我們開始質疑 農民曆的公正性 不再相信季節輪替   雖然我啟動除濕機 連續二十四小時 終於降伏了雨滴 虛弱的暮色來到窗下 我們依然沒看到地平線   (2025年4月3日)
我始終認為進入AI的時代,對沒有原創性的作家來說,無疑是致命性的打擊,其衝擊力道遠遠超乎本人的想像。但這是危機,亦是新生與轉機。作家何不必趁此機會改弦易轍(調整策略),轉向原創性或跨文化領域的寫作?就我的觀察,日本的新書(10萬字左右)形式,很值得作家同行參考。可以說,這種寫作方式極富挑戰性、又可避
有朋友說,我近年來較少記述到日本古書店的見聞,似乎著重於讀書的感悟,什麼因素使我的心境為之改變?這個說法,只說對了一半,另外一半,需要我來補充說明。的確,我家裡有許多日文古舊書,大概20年內不可能全部讀完的。儘管如此,我的購書行動仍未停止,只是更精挑細選罷了:不是我研究或寫作需要的書籍,就不買了(哪
前些日子,M大使來店裡茶敘,我們談的話題很廣,從國際關係到地緣政治、不可預測的侵略戰爭,最後我把話題轉向他學習日本語的近況。 「下次,我送你一冊日本(現代)小說。」 「……我目前僅止會話的程度而已。」 我知道他的言外之意:對一個剛剛學會了日語基礎語法的人,一切都在適應和摸索之中,突然進入了日本
聽說搬書有諸多益處 這樣你可以知道 還有多書籍未讀 幾番來回 記憶和體力正在遞減   聽說搬書如煉製仙丹 這樣你可以知道 阻擋白頭髮的生長 滿身大汗之後 順勢就能與風邪對抗
對我而言,日本漢學家溝口雄三的中國思想研究,是我獲得另一個視角進入中國思想研究的途徑之一。稍為誇張地說,讀其思想史背景的論述,我立刻華麗變身,彷彿外科醫生為患者完成一次繞道手術,直取思想變異的病灶。換句話說,我就是借用此機會來深化自己的見識的。   簡單舉例一下。 溝口雄三在《中國思想的再發現
自從早春逃走之後 寒冷重又折返 我們開始質疑 農民曆的公正性 不再相信季節輪替   雖然我啟動除濕機 連續二十四小時 終於降伏了雨滴 虛弱的暮色來到窗下 我們依然沒看到地平線   (2025年4月3日)
我始終認為進入AI的時代,對沒有原創性的作家來說,無疑是致命性的打擊,其衝擊力道遠遠超乎本人的想像。但這是危機,亦是新生與轉機。作家何不必趁此機會改弦易轍(調整策略),轉向原創性或跨文化領域的寫作?就我的觀察,日本的新書(10萬字左右)形式,很值得作家同行參考。可以說,這種寫作方式極富挑戰性、又可避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這是帶有惡意的詛咒信性質虛構怪談。 這是虛構的創作故事,大家看看就好噢~原故事為知名怪談「昔田舎で起こったこと」 (完整故事如下‼️) 這是第一次跟人講這件事,如果有空的人就看看吧。 先說好,文章很長,文筆也可能很爛,沒有任何情色內容。 而且我大概不會回覆,我真的沒有太多時間。
在古道具展看到一顆像哆啦A夢一樣可愛的鈴鐺,當下覺得「啊這也太可愛了吧」,毫不猶豫就買回家。 誰知道,自從它來到我家,夜裡有時候就會聽見鈴聲響起……像是從那天起,就有什麼東西悄悄跟著我了。 這次我乾脆把這顆詭異的鈴鐺,做成哆啦A夢風的項鍊,自己都越來越有感情。 結果在家裡戴著走廊上走來走去
東京一棟45年歷史公寓的房東將租金調漲近三倍,引發住戶不滿。新房東A公司為一家疑似空殼公司,似乎想以高租金驅逐住戶。文章探討了日本租賃法律對房客的保護,以及房東不合理漲價的案例,並提及該地區的都市再開發計畫。
這是帶有惡意的詛咒信性質虛構怪談。 這是虛構的創作故事,大家看看就好噢~原故事為知名怪談「昔田舎で起こったこと」 (完整故事如下‼️) 這是第一次跟人講這件事,如果有空的人就看看吧。 先說好,文章很長,文筆也可能很爛,沒有任何情色內容。 而且我大概不會回覆,我真的沒有太多時間。
在古道具展看到一顆像哆啦A夢一樣可愛的鈴鐺,當下覺得「啊這也太可愛了吧」,毫不猶豫就買回家。 誰知道,自從它來到我家,夜裡有時候就會聽見鈴聲響起……像是從那天起,就有什麼東西悄悄跟著我了。 這次我乾脆把這顆詭異的鈴鐺,做成哆啦A夢風的項鍊,自己都越來越有感情。 結果在家裡戴著走廊上走來走去
東京一棟45年歷史公寓的房東將租金調漲近三倍,引發住戶不滿。新房東A公司為一家疑似空殼公司,似乎想以高租金驅逐住戶。文章探討了日本租賃法律對房客的保護,以及房東不合理漲價的案例,並提及該地區的都市再開發計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作為台灣人,我們可以只是台灣人,這樣就很好了。沒一定要比別人好,也沒有一定要比別人差。實際如是,理想,亦如是。
Thumbnail
前一篇文章說不要把這個分享的小天地變成負能量時間,所以要來分享一些以我的觀點文化差異,今天要來講一下日本公司的適性檢查,這裡不單純指日商公司在日本的外商公司也包含在內喔。   不知道在台灣的大家是不是有聽過適性檢查,我想很多讀者應該已經會開始頭上浮現一個問號,這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用不同的角度看見不一樣的臺灣,無論好壞與否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正是造就臺灣獨特的所在,這一切都將留在我們每個人記憶裡。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臺灣人喜歡外國人且歡迎外國人的程度勝過許多國家,近幾年有很多國外YouTuber或藝人的流量非常高,內容主題都像是「外國人羨慕臺灣的優點」、「臺灣哪些地方勝過外國」,甚至有些初次到台灣的外國旅遊YouTuber因為來到臺灣而使頻道爆紅,顯現出台灣民眾對於外國人對臺灣各類事物的觀點非常感興趣。
Thumbnail
繼上篇分享一些台灣職場文化與香港的差異,這篇繼續分享其他個人對台灣職場的相關觀察。其實我覺得蠻有趣的,雖然都是用繁體字及華人社會,但在生活、職場及其他方面都會有一些差異,而這些文化差異還不一定是旅遊可以看到或感受到的(๑´人`๑)
Thumbnail
作為台灣人,我們可以只是台灣人,這樣就很好了。沒一定要比別人好,也沒有一定要比別人差。實際如是,理想,亦如是。
Thumbnail
前一篇文章說不要把這個分享的小天地變成負能量時間,所以要來分享一些以我的觀點文化差異,今天要來講一下日本公司的適性檢查,這裡不單純指日商公司在日本的外商公司也包含在內喔。   不知道在台灣的大家是不是有聽過適性檢查,我想很多讀者應該已經會開始頭上浮現一個問號,這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用不同的角度看見不一樣的臺灣,無論好壞與否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正是造就臺灣獨特的所在,這一切都將留在我們每個人記憶裡。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臺灣人喜歡外國人且歡迎外國人的程度勝過許多國家,近幾年有很多國外YouTuber或藝人的流量非常高,內容主題都像是「外國人羨慕臺灣的優點」、「臺灣哪些地方勝過外國」,甚至有些初次到台灣的外國旅遊YouTuber因為來到臺灣而使頻道爆紅,顯現出台灣民眾對於外國人對臺灣各類事物的觀點非常感興趣。
Thumbnail
繼上篇分享一些台灣職場文化與香港的差異,這篇繼續分享其他個人對台灣職場的相關觀察。其實我覺得蠻有趣的,雖然都是用繁體字及華人社會,但在生活、職場及其他方面都會有一些差異,而這些文化差異還不一定是旅遊可以看到或感受到的(๑´人`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