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時間轉眼間已經來到了四月了,也就是現在各大設計系的學生都正在水深火熱的煉獄當中,尤其是要趕畢製的畢業生更是如此。
最近這陣子參與了某校的畢業展覽,陸續也跟不同校的學弟妹有了接觸,也有以前同校的學弟妹跑來私訊我關於未來的方向——她迷茫的大眼與臉龐上憔悴的神情,也讓我看到過去的自己,為了不確定的未來還是義無反顧拚搏的自己,促使了這篇文章的誕生。你是否也曾在深夜裡問過自己: 如果我真的這麼努力,為什麼還是找不到方向、感覺自己的付出徒勞無功呢?
近年來,我們見證了世界變得越來越快:AI文字生圖、圖生影片、大環境變遷、少子化帶來的人力需求驟降——每一項改變,都讓畢業生更焦慮、更迷茫。
老實說,這也不僅僅只是學生會焦慮,社會人士也會,所以這篇文章不僅是獻給畢業生,也是給我自己的提醒、給正在觀看的你,一些可以思考的不同面向。
未來的世界需要什麼人才?
不是乖學生,而是主動行動的人
在長久以來儒家思維的荼毒底下,過去從家庭到校園仍然根深蒂固的教育方針不斷洗腦我們: 只要成績好,就能進好學校;進了好學校,就能進好公司。
即便現代社會不斷強調技職專長、一技之長的優勢,私立學校、專科學校的學生仍免不了受到社會對於學歷的框架限制、家長對於「名諱」的執著。
但 ,AI 時代已經徹底打破了這套邏輯。
葉丙成在 SITCON 2025 的演講提到,現在的業界真正缺乏的,不是會寫程式的人,而是懂得「如何賣」的數位人才。市場要的,是能整合資訊、理解人性、願意跨界學習與表達的人。
換句話說,會做不是關鍵,「能說服、能整合、試錯再前進」才是關鍵。
所以,與其焦慮自己學得夠不夠快,不如先問自己: 你敢去做嗎? 你有行動過嗎? 你曾因為興趣而多問一句、多做一次嗎?
有行動,就有改變的可能。
與其害怕AI,不如開始經營自己
你可能擔心(我也會擔心):
AI 會不會取代我的工作?我這些年學的技能,會不會一夕之間就沒用了?
就如同《AI 2041》小說當中所描繪的,每1-3年那些富有創造力的工作在轉瞬之間也會被機器人取代,再一次引發大量的轉職潮?
比起鐵飯碗,我們更該擔心的是:好不容易耗費多時養成的一技之長,但人類的學習力以及創造力,卻永遠無法勝過於算力強大、共用知識的機器人呢?
但是,比起工作以及深究於技術本身,或許我們應該著眼在更深層的部分:
那些我們喜歡的作品、喜歡的創作者,不是因為他們技術多厲害,而是因為他們的作品「有靈魂、有觀點、有感受力。」
正如《沒轉外框的學藝股長》所說:創作不是為了被看見才去做,而是因為你有東西想說,才選擇創作。
在一個創作門檻降低、人人都能產出的時代,真正重要的是你這個「人」的深度與溫度。 你讀過什麼、你關心什麼、你相信什麼——這些會塑造你的作品,也會讓你和AI拉開距離。
重新定位自己
面對變動,你不必馬上找到答案,急於追求一個此時此刻眾人都不太確定的方向,但你可以開始思考、向自己提出問題。
這裡是我想出來的一份練習清單,從「聽、說、讀、想」四個角度出發,幫助你思考現在的處境,現在大環境的變動,也幫你發現下一步該走向哪裡:
▍面對AI與產業變化
- 聽:你最近有沒有聽過哪些AI應用讓你感到震驚或不安?為什麼?
- 說:如果要向別人解釋「AI對你未來的影響」,你能清楚講出三點嗎?
- 讀:有哪些文章或案例,改變了你對未來職涯的看法?
- 想:你覺得未來最需要什麼能力?現在的你準備好了嗎?
▍檢視你正在做的專題
- 聽:透過老師與玩家/觀眾/使用者的回饋中,有沒有什麼需求讓你意外?
- 說:你能用一句話說出這個專題的核心價值嗎?
- 讀:相關文獻與參考資料,讓你們的設計做了哪些調整?
- 想:這一個專題帶給你什麼反思?會不會影響你未來的選擇?
▍面對自我與職涯選擇
- 聽:你最常聽到長輩或學長姐給的建議是什麼?你認為有幫助嗎?自己有實踐嗎?
- 說:你能具體說出五年內想成為的樣子嗎?
- 讀:你自己內心想要的生活樣貌是什麼樣子?符合你自己哪些價值觀?
- 想:如果未來不是你預想的樣子,你會怎麼辦?
請記得留住對創作的熱情
我不預設這篇文章是冗長的知識寶典、抑或是人生教學指南,畢竟網路上也有許多關於未來職涯、未來人生的線上課程,我比較想著重放在: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打造屬於你自己的指南針,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的指針往哪裡會更適合自己。
你不需要活得像誰,也不需要和別人比進度。 你只需要慢慢地,走出屬於自己的節奏。
真正讓你在未來不被取代的,不是學得多快,而是能不能成為「唯一的你。」去盤點屬於自己的技能、長才,並將每個技能都彼此相乘結合,最終就會成為無法被複製、模仿,獨特的自己。
正因為唯有你的人格、你的思考方式、你的價值選擇,無法被複製。
所以,不用急著變成專家,也不用太快下結論。
你只要一步一步探索、一點一點累積,就會在某個時刻,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光方式。
願你不只是因為焦慮而前進,而是因為熱愛而持續。
【關於我-Pyris】
嗨,我是 Pyris,一個熱愛動畫、設計與影像敘事的創作者。
我曾經也是那個對未來感到迷惘的大學生,懷疑過自己是否選錯了路,也擔心過創作是否真的能成為生存方式。但後來我發現,最需要練習的,不是「如何戰勝AI,」而是看清自己真正想成為的人。
這篇文章,是寫給即將畢業、走在轉彎口上的你。如果你也還在找尋方向、對未來感到焦慮,希望你能從中找到一點力量,記得創作的初心,也記得自己值得被期待。
📌 追蹤我,一起探索創作與現實之間,陪你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步調與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