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成就高低的,往往不是誰更努力,而是誰能把最清醒的一段時間,用在最值得投入的事情上。
你的早晨,值多少?

圖 / Pexels
科學證據告訴我們,大多數人在早晨擁有最高的認知功能和意志力。這時候,大腦處於情緒干擾最低、前額葉活性最高的狀態。如果能將最重要、最有回報的任務安排在這段黃金時段,大腦將以最佳效率運作,成果自然倍增。
順應大腦的自然節奏,把回報最高的機會優先留給清晨,是一種聰明且高效的策略。
那麼,從腦科學角度來看,我們要如何精準掌握這段關鍵時間呢?
前額葉皮層的晨間優勢
睡眠不只是休息,更是大腦重組的過程。夜間,前額葉皮層——主管決策、專注與複雜思考的大腦區域——透過「神經資源重置」,修復突觸連接、清理代謝廢物,為新的一天充電。
當你醒來時,前額葉皮層就像剛重啟的超級電腦,記憶體乾淨、運算力充沛,特別適合處理需要深度專注與策略規劃的任務。
但如果前一晚熬夜,這部超級電腦就可能「重置失敗」。比如你凌晨兩點還在追劇,隔天早上面對主管詢問:「如果專案提前兩週完成,風險會是什麼?」大腦卻一片空白,只能結結巴巴地回答:「呃…應該…可能…要再確認一下…」
這正是睡眠不足削弱前額葉功能的典型例子:判斷力下降、反應遲緩、創意思考能力受阻。因此,善用清晨這段神經資源最完整的時光,是拉開差距的關鍵。
神經傳導物質的黃金比例
再來是關於各種神經傳導物質。我們大腦受內建的生物時鐘控制,每天有自然的清醒與睡眠節奏。清晨時,光線刺激你的視網膜,傳訊到大腦的下視丘,使得松果體抑制褪黑激素分泌,解除睡眠訊號。同時,光線也讓皮質醇濃度適度升高,幫你穩定清醒並準備一天的能量。並且,大腦中的多巴胺與血清素活性也在逐步上升,為認知與情緒功能提供穩定支援。
我們知道,多巴胺可以促進目標導向行為,增強動機與回報敏感度。而血清素,可以穩定情緒並提升認知彈性,對創意思考的提升有間接效果。
想像你的大腦是一個準備啟航的飛機,而褪黑激素是前一晚緊扣在跑道上的車輪鎖,讓你靜止休息。隨著清晨光線照進來,褪黑激素被撤除,跑道打開。
這時,皮質醇像是輕踩油門,逐步補充能量,確保你能順利起飛。接著,多巴胺和血清素像是飛機的導航系統和控制塔台,幫你鎖定今天最重要的目標和動機,讓你知道該飛往哪裡,並穩定你的情緒、讓飛行途中遇到亂流時,依然能冷靜靈活地調整方向。
早晨醒來時,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同步啟動,比例協調,就像飛機起飛時,油門、導航、控制塔全數就位,讓你可以順利進入一天的高效飛行模式。

圖 / Pixabay
神經可塑性、杏仁核、與意志力
除了前面說的前額葉皮層和神經傳導物質,都在早上完成了準備,這裡我們再說三個和早晨相關的研究發現。
首先是學習,瑞士蘇黎世大學研究發現:在早晨練習複雜技能,神經元突觸可塑性增加幅度比下午高28%[1]。
再來是,研究發現,曝露於晨光,能抑制作為情緒反應中心的杏仁核活動,活性比較低,因此可讓人早晨情緒較平穩[2]。換句話說,早上比較能「冷靜理性地思考」,不容易被恐懼、焦慮情緒綁架決策。
最後是關於意志力,研究指出,意志力像是肌肉,每天早晨充滿能量,使用後會慢慢疲乏[3]。由於做困難決策、抵抗誘惑、進行創造性思考,都會消耗意志力,到了下午,大腦累積的微小壓力與疲勞,又稱為「認知負荷」,會讓人更容易拖延、選擇簡單的事。而高回報的任務,往往也伴隨高複雜性。因此,早晨正是最能處理複雜、高回報任務的黃金時段。
實踐策略:用腦科學喚醒你的晨間黃金時段
想讓自己贏在一天的起跑線?可以從以下幾個小細節入手,幫助自己順利「啟動」並進入高效狀態:
- 光線啟動大腦
醒來後的第一件事:讓自然光打進你的視網膜。即使是陰天,戶外光線依然能有效抑制褪黑激素、促進皮質醇適量上升,迅速解除昏沉感。建議起床後10分鐘內走到窗邊,或者乾脆到戶外活動2-5分鐘。 - 早餐以蛋白質為主角
選擇高蛋白、低升糖指數的早餐組合,如雞蛋、希臘優格搭配燕麥或堅果。研究顯示,高蛋白早餐可延長專注力持續時間達2小時以上[4],並提升工作記憶表現[5]。 - 鎖定黃金專注時段
將清晨9點到11點設定為「無干擾工作區」。關閉通知、避免多工處理,專心投入單一目標。根據研究,單一任務時神經效率可提升40%[6],大大拉高思考與產出的品質。
如果睡不好,如何快速「補救」?
即使偶爾熬夜、或是睡不好怎麼辦?有辦法讓大腦「快速開機」嗎?有的,你同樣需要接觸自然光,讓光線促進皮質醇適量上升,來達到自然的提神效果。
你還可以刺激交感神經系統,提升清醒度。例如冷水洗臉,尤其是眼睛的周圍,
或做幾組深節奏呼吸:採用4秒吸氣、4秒屏息、6秒緩慢吐氣的循環,有效提升血氧與清醒度。
還可以進行輕微,但有節奏的身體活動,持續5~10分鐘。運動能提升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多巴胺,這些都是讓大腦清醒、且提升注意力的神經傳導物質。你可以快走、簡單伸展等節奏性運動,這樣可以加速血液循環,喚醒大腦。
最後你還可以吃一點高蛋白或含咖啡因的早餐,蛋白質可以促進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合成;咖啡因則阻斷腺苷受體,因為腺苷讓你感覺疲倦。咖啡或茶可以喝,但建議不要一醒來就大量攝取,最好起床後30-60分鐘再喝,這樣效果更持久且自然。

圖 / AI生成
你的早晨,值得賦予更高價值
早晨不只是「感覺比較清醒」而已。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段時間是大腦經歷一夜重置後,神經資源最充沛、情緒干擾最少、目標感最敏銳的黃金窗口。
善用清晨,不只是「早起」這麼簡單,而是把大腦放在最適合突破、創造、決策的時段來啟動。
日本精神科醫師及作家樺澤紫苑指出,根據他多年來的觀察與自我實踐,早晨專注完成的高價值任務,其效率與成果可能高達其他時段的四倍。
當其他人還在用清晨回訊息、翻社群的時候,
你可以已經在為夢想加速前行。
你的早晨,可以完成更重要的事。
✵資料來源
[1] Fattinger, Sebastian, Reto Huber, Peter Achermann, and Arko Ghosh. “Deep Sleep Maintains Learning Efficiency of the Human Brain.” Nature Communications 8, no. 1 (2017): 15405. https://doi.org/10.1038/ncomms15405.
[2] McGlashan, Elise M., Andrew J. K. Phillips, Jade W. Wu, David M. T. Zhang, Sean W. Cain, and Shantha M. W. Rajaratnam. “The Effect of Morning Light on Brain Function and Mood in Healthy Adults: A Randomised Crossover Trial.” Scientific Reports 11, no. 1 (2021): 19883.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1-99455-6.
[3] Kouchaki, Maryam, and Isaac H. Smith. “The Morning Morality Effect: The Influence of Time of Day on Unethical Behavi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 no. 1 (2014): 95–102. 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13498099.
[4] Dalgaard, Laura T., Signe S. Jensen, Nina L. Johannsen, Lars Holm, and Rasmus W. Hansen. “A Dairy-Based, Protein-Rich Breakfast Reduces Postprandial Glycemia and Glycemic Variability in Healthy Adults.” Nutrients 16, no. 4 (2024): 526. https://doi.org/10.3390/nu16040526.
[5] Fischer, Klaus, Udo Colombani, Ansgar Langhans, and Eberhard Wenk. “Carbohydrate-to-Protein Ratio in Food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the Morning.” Physiology & Behavior 75, no. 3 (2002): 411–23. https://doi.org/10.1016/S0031-9384(01)00661-0.
[6] Rosen, Christine. “You Can’t Multi-Task, so Stop Try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December 2010. https://hbr.org/2010/12/you-cant-multi-task-so-stop-tr.
✵重點小卡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