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min 運動手錶很厲害,這點無容置疑。但買了之後才發現所有網紅沒告訴我的一件事 — 原來想在 garmin connect 的體重欄中輸入體脂率數據非常困難,最簡單的方法只有買他們家的 index S2 體重計。

Garmin Index S2

csv 檔手動輸入
關於這一點我是非常不爽,畢竟你手錶已經不便宜,一隻最新 fenix8 47mm 索價一千美元,竟然連體脂率這種基本數據都不讓人自行紀錄,非得額外多花 $150 美金買 garmin 的體重計不可。
Garmin connect 內只能手動輸入身高體重,然後給你計算 BMI,但 BMI 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不準確,因為同樣重量的脂肪和肌肉,肌肉的密度比脂肪高。亦即是說如果你有運動習慣,肌肉量較大的話,BMI 會比正常高,因此須要同時比較體脂率(body fat percentage)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過重。

更甚者是 Garmin connect 中的關鍵功能如健康年齡,都非常依賴體重作計算準則。garmin 明知道這很重要,卻刻意閹割掉。主打健康生活的品牌,居然不讓用戶輕易得知自己的基本健康狀況,就好比血壓計只能紀錄上壓,要看下壓便得額外加錢一樣荒謬。
本來對 garmin 的印象很不錯,他們手錶的電池續航力、超強 GPS、離線地圖、運動功能等都教人愛不惜手,即使本身已經有一台智慧型體重計,也有想過要不要換成 garmin 的。但當發現了他們如此不濟的行銷手法時,真的有點倒胃口,同時也告訴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買 garmin index S2 體重計助長歪風。
但現實問題還是得處理,到底我該如何輸入體脂率?幸好在 raddit 找到解方。只要到 smartscalesync.com 這網站注冊,然後按指示連結到你的體重計帳號與garmin connect ,之後每次量體重時數據就會自動同步。可惜目前支援的體重計品牌不多,像我的 arboleaf 便不入列,不過還好可以在網頁中手動上傳。除了體脂率,還能輸入骨骼肌、骨密度、身體水分等資料。月費 $2.49 美元(年費 $18.99),雖然還是覺得加個體脂率輸入欄本應免費,但花個幾塊錢便不用向 garmin 低頭我覺得尚可接受。

今天簡單試一下把昨天的體重計數據重新打進去 smartscalesync 的網站,沒想到 garmin connect 立刻就更新好,健康年齡更一下子從 38 掉到 34.5 (我的 BMI 是 22.4 但體脂率只有 11.9%)。一模一樣的數字,加入體脂率後竟年輕三歲半,証明了差這一項對計算結果的影響有多大!


健康年齡
現在 garmin connect 也耐不住要辦訂閱制了,也許以後會有更多本應免費的好東西會被慢慢收走,希望在我的手錶退役前可以安然渡過吧,要不然就要提早重回 Apple Watch 懷抱了(還比較便宜呢!)。
*最後還是要說明一下,smartscalesync 是第三方平台,需要授權給他們連結到你的 garmin 帳號。如果你對這種小網站不放心的話,便得考慮清楚會否有個資外洩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