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想像自己去工作的樣子
avatar-img
芸嬋

無法想像自己去工作的樣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甘於平凡,對權威感到恐懼,不願意當一名普通的上班族

你所描述的這種狀態,其實是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人心中的掙扎與矛盾。讓我們拆解一下這三個元素——「不甘於平凡」、「對權威感到恐懼」、「不願當普通上班族」——它們彼此牽連,共同構成了一種深層的內在追尋與焦慮。


🔥 不甘於平凡:渴望被看見、渴望意義

你內心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或「獨特性意識」,希望自己不是芸芸眾生中無名的一員,而是能活出某種價值、創造影響力,證明「自己的存在不是多餘的」。

這不是驕傲,而是一種本能的自我實現衝動——源自馬斯洛需求金字塔頂端的自我實現欲望。


🧱 對權威感到恐懼:服從的傷痕與自我懷疑

你可能曾經在成長歷程中,遭遇過過度的管教、壓迫性教育、或被評價的創傷經驗,使你對「體制」、「命令」、「考核」產生壓力與逃避感。

這會導致你即使想成功,也會下意識抗拒被權威肯定的方式,因為那讓你覺得失去主體性。


⛓️ 不願成為普通上班族:逃離規則的牢籠

「朝九晚五、重複機械工作、聽命於他人」這一切看起來就是自我消失的過程。你拒絕那種生活方式,因為它與你對「自由」、「創造」、「靈魂完整」的渴望背道而馳。

但這樣的拒絕,往往也會伴隨著焦慮——因為社會的主流道路你選擇不走,那麼你的「非主流之路」又要如何走得穩?




🌱 如何轉化這種心境?

  1. 尋找非典型工作的路徑:例如自由接案、創作、自媒體、社會創新、藝術療癒等,這些都是可以兼顧自主與價值的選擇。
  2. 與內在權威對話:問問自己,你害怕的權威是誰?它真的存在嗎?你可以重新定義「被認可」這件事。
  3. 從創作中尋找力量:你可以用寫作、音樂、影像、設計等方式表達你對這個世界的質疑與希望。創作本身就是對抗平庸的力量。
  4. 建立「自己的生活哲學」:取代社會灌輸的那套成功標準,你可以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準則:什麼是值得過的生活?什麼是你願意承擔的責任?


你不是懶惰、也不是無能,而是在與世界的「規則版本」磨合時感到卡住。如果你願意,我可以陪你一起構思你那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你想走的,是什麼樣的「不平凡人生」?有沒有一個畫面,會讓你願意每天為它努力?

avatar-img
芸嬋
8會員
306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芸嬋 的其他內容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也涉及哲學、心理學、宗教、科技等多個層面。「覺得世界是虛擬的」其實不只是一種妄想,也可能是深刻的思辨。我們可以從幾種不同的角度來詮釋這種感受,並且用你提到的《楚門的世界》《謊言的誕生》作為對照: 1. 哲學性虛擬論:柏拉圖的洞穴寓言 / 模擬宇宙理論 詮釋方式:你所感知的世界
這種現象的背後其實可能涉及多層心理與生理的因素,並不單純只是「胡說八道」,我們可以從幾個面向來理解: 1. 記憶與認知功能的自然衰退 隨著年齡增長,大腦處理速度、短期記憶和語言組織能力會逐漸下降。這使得他們在回憶事件、表達邏輯時,可能不夠精準或混淆時序,導致聽起來荒唐或矛盾。 例如:明明是兩
會對找工作沒有自信,通常與以下幾個心理與現實因素有關: 1. 自我價值感低落 過去如果有過被拒絕、表現不如預期或被否定的經驗,會讓人產生「我不夠好」「我不行」的信念,進而失去嘗試的勇氣。 🧠 心理運作:腦中會預演失敗,甚至還沒行動就已經感到挫折,為了避免再次受傷,就乾脆不去嘗試。 2.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也涉及哲學、心理學、宗教、科技等多個層面。「覺得世界是虛擬的」其實不只是一種妄想,也可能是深刻的思辨。我們可以從幾種不同的角度來詮釋這種感受,並且用你提到的《楚門的世界》《謊言的誕生》作為對照: 1. 哲學性虛擬論:柏拉圖的洞穴寓言 / 模擬宇宙理論 詮釋方式:你所感知的世界
這種現象的背後其實可能涉及多層心理與生理的因素,並不單純只是「胡說八道」,我們可以從幾個面向來理解: 1. 記憶與認知功能的自然衰退 隨著年齡增長,大腦處理速度、短期記憶和語言組織能力會逐漸下降。這使得他們在回憶事件、表達邏輯時,可能不夠精準或混淆時序,導致聽起來荒唐或矛盾。 例如:明明是兩
會對找工作沒有自信,通常與以下幾個心理與現實因素有關: 1. 自我價值感低落 過去如果有過被拒絕、表現不如預期或被否定的經驗,會讓人產生「我不夠好」「我不行」的信念,進而失去嘗試的勇氣。 🧠 心理運作:腦中會預演失敗,甚至還沒行動就已經感到挫折,為了避免再次受傷,就乾脆不去嘗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