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x財富雙軌人生系列8
每週舞蹈課的暖身時間,總有個橋段讓我印象深刻——當老師喊著「來,腳打開蹲下,膝蓋不要超過腳!」這個深蹲動作,教室裡就會響「ㄅㄧㄚ、ㄅㄧㄚ」聲。不是音響出問題,而是膝蓋在發出聲音。
有人乾脆戴起護膝上課,有人邊做動作邊唉唉叫。有這些同學做爲前車之鑑,讓我開始思考:我還沒當阿嬤,膝蓋可別先跪了。
我想我是有機會被叫「阿嬤」的。
但這「阿嬤」可不是滿臉皺紋、穿梭在柴米油鹽的代名詞,是個會跳舞、有活力、懂得保養自己的快樂女人。只是,這一切的前提是——有一雙肯陪我一起走下去的膝蓋。
膝蓋,是我們未來生活的門票
很多人以為老了走不動,是自然老化,卻忽略「膝蓋」其實是可提早保養、維持的重點關節。
我們膝蓋每走一步就承受超過體重兩倍的壓力。到了五十歲後,肌力下降、軟骨磨損、體重偏高,這些都會讓膝蓋過早「退休」。
當膝蓋出問題,不只不能旅行、不能爬山,連去市場買菜、帶孫出門都可能是一場挑戰。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我們需要正視的健康現實。
行動力的退化,不只是身體的退縮,也會讓你錯失很多人生下半場的快樂。
每天10分鐘,為自己的行動力存健康本錢
保護膝蓋,並不一定去健身房,也不一定得吃保健品,從生活裡的小動作開始,就是最好的投資。
- 鍛鍊大腿肌群:例如每天站起坐下10次(椅子訓練),讓肌肉撐住關節壓力。深蹲練習也是個很好的訓練。
- 維持健康體重:減少1公斤體重,就能幫膝蓋減少3公斤壓力。
- 熱敷、適度活動:久坐或晨起後,記得暖身舒展。我早晨醒來後,會躺在床上做10分鐘暖身,尤其是腿部運動。
這些看起來簡單的小習慣,其實就是我們為未來「能動、能陪、能快樂」而做的健康存款。
那些市面上的膝蓋保健食品,有效嗎?
我身邊也有不少人在吃膝關節的保健品。電視廣告和藥局裡,有琳瑯滿目的「保護關節」、「潤滑膝蓋」保健食品,常常讓人眼花撩亂。有些朋友說吃了有感,有些則說沒什麼差。到底該不該吃?有效嗎?
其實,關節保健食品的研究證據並不一致。以常見的成分來說:
- 葡萄糖胺(Glucosamine)與軟骨素(Chondroitin):
是最常見的關節保健成分,有些小型研究指出可能對早期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有些微幫助,但效果因人而異,而且需要連續吃至少2~3個月才可能有感。
但大型研究顯示,這些成分的效果和安慰劑相當,不能取代醫療或運動訓練。
- 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UC-II):
是新興成分,近年研究顯示它可能對改善關節僵硬與靈活度有幫助,特別是搭配運動。但劑量要足、品質也要穩定。
- MSM、薑黃素、玻尿酸等:
有些抗發炎或潤滑作用,但主要針對輕度不適,對於已出現明顯疼痛或退化的人,幫助有限。
簡單來說:
保健食品不是萬靈丹,能不能幫助到你,要看你吃的時機、成分、劑量,還有配不配合日常保養。
如果你只是希望預防關節退化,飲食均衡、控制體重與規律運動的效果遠勝單靠吃保健品。
但如果你已有膝蓋輕微不適,也許可以嘗試一段時間,但應注意以下原則:
- 看清楚成分與含量,別光看廣告誇大效果
- 若有慢性病、吃藥,應先詢問醫師或藥師
- 不要為了吃補品而忽略運動與體重控制
最重要的補品,仍是你每天願意動的那雙腿,以及每餐的均衡營養。